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8年,于江苏句容研究了释放异色瓢虫、喷洒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园桃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比例为1∶10~15、1∶15~20的异色瓢虫释放处理和化防处理对桃园桃蚜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桃树新梢保护效果较好。防治后7d,异色瓢虫释放区释放比例1∶15~20的处理防效达90.1%;防治后14 d,异色瓢虫释放区防效均有所下降,化防区防效则达到最高,防效为99.5%。从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建议加强早期虫情监测,发现少量桃蚜时按照1∶15~20的比例释放异色瓢虫;桃蚜虫量较多时,按照1∶10~15的比例释放异色瓢虫或使用氟啶虫胺腈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春茬西瓜瓜蚜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地区春茬西瓜瓜蚜发生规律,按不同益害比释放异色瓢虫,评价其在设施条件下对春茬西瓜瓜蚜的控害能力,并调查最佳益害比条件下天敌和害虫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瓜蚜发生初期释放异色瓢虫,益害比1:10的防治效果最佳,可持续控制瓜蚜种群密度,释放7 d防效最高,为85.95%,28 d平均防效仍可达69.12%;在益害比为1∶10时,异色瓢虫与瓜蚜消长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相似,异色瓢虫定殖率在蚜虫暴发期最高,但较瓜蚜滞后5~7 d,最终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辣椒上桃蚜的防治条件及综合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异色瓢虫不同释放密度和释放次数对桃蚜及烟粉虱种群动态、辣椒生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高密度(0.31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桃蚜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低密度(0.25卡/m~2)释放3次和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效果次之,而低密度(0.25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差;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而瓢虫高密度释放(处理Ⅱ)和低密度释放3次(处理Ⅲ)仍维持较高的防效,分别为90.04%和85.29%,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释放瓢虫的3个处理组的烟粉虱种群密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药剂处理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和药剂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势较好,叶片数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辣椒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椒上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对瓜蚜Aphis gossypii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西瓜田笼罩条件下释放多异瓢虫对瓜蚜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异瓢虫成虫对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0.81228N/(1+0.013646N);蛹/蚜为30/1000的处理释放后5d和11d对瓜蚜的防效分别达到80.43%和98%,卵/蚜为20/30的处理释放后7d和14d对瓜蚜的防效分别达到72.22%和87.36%,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为两虫态的最适释放量,蛹为最适释放虫态.  相似文献   

5.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温室条件下对桃蚜的控害能力及效益,在甜椒和圆茄生产温室中以生物农药防治为对照,开展释放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的示范试验,分析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成本。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能够持续控制甜椒温室中桃蚜种群密度,其定殖率在蚜虫暴发高峰期时最高,为64%;且甜椒产量及经济效益高于生物农药防治。在圆茄温室中,前期释放的异色瓢虫使桃蚜高峰延缓1周出现;在增加瓢虫释放量后,1周内桃蚜种群密度下降了79%,且瓢虫定殖率达到86%,控害效果较好。表明通过生产期全程监测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植株定植15 d后每周确定益害比,通过2~3个月持续释放异色瓢虫,可有效、持续控制整个生产期桃蚜为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田间3种主要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在5 min内的移动距离分别为137.14、109.1 cm和9.1 cm,前两者在相同时间内的移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后者;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对飞蓬指管蚜的日捕食量均显著高于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飞蓬指管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57.21、120.52头和81.66头。3种瓢虫对飞蓬指管蚜捕食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3种瓢虫捕食飞蓬指管蚜的寻找效应与飞蓬指管蚜密度呈线形相关,随飞蓬指管蚜密度增加,3种瓢虫的寻找效应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蚜虫的田间控害作用,开展了不同天敌水平和不同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对两种核桃蚜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核桃蚜虫的初始密度相同时,短期内其种群数量均随着异色瓢虫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无天敌的对照组,核桃全斑蚜种群峰值随初始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而缩短。益害比与防治效果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种群增长率与防治效果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投放异色瓢虫5 d后,益害比分别在1∶575、1∶777和1∶613以上时,异色瓢虫可有效控制核桃黑斑蚜、核桃全斑蚜和混合蚜虫(种群增长率r≤0),此时效果分别在70.85%、61.13%和57.32%以上。随着时间推移,异色瓢虫对蚜虫的控制效果持续提高,投放1~2头异色瓢虫15 d以上时,对不同初始密度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及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不同时间段的毒力及选择性,解决有害生物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本试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和异色瓢虫的室内毒力,并分析了各杀虫剂对两种昆虫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苹果黄蚜和异色瓢虫的毒力最高,21%噻虫嗪悬浮剂对异色瓢虫的选择安全性最高.21%噻虫嗪悬浮剂具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既可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毒力选择性,其适合在果园与蚜虫天敌异色瓢虫协同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4种主要捕食性瓢虫对烟蚜的控制效能及其与优势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对烟蚜的捕食效能和异色瓢虫与烟蚜茧蜂的取食竞争作用。结果表明,4种瓢虫捕食烟蚜后均能正常完成发育,发育历期分别为异色瓢虫(17.11 d)七星瓢虫(16.25 d)六斑月瓢虫(13.69 d)龟纹瓢虫(12.73 d),其中异色瓢虫的4龄幼虫期最长,达4.15 d,显著高于其他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六斑月瓢虫和龟纹瓢虫完成生长发育对烟蚜的总捕食量分别为687.0、635.6、359.2和253.2头,各瓢虫间差异显著。在烟蚜茧蜂和异色瓢虫的共存系统中,增加异色瓢虫的数量,异色瓢虫和烟蚜茧蜂对烟蚜的个体控制数量均会降低;增加烟蚜茧蜂的数量,显著降低了种内的个体寄生量,但对异色瓢虫的控蚜作用无明显影响。该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利用天敌昆虫组合控制烟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幼虫为防治对象,采用喷雾法,研究了4种生物源杀虫剂、2种化学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15%茚虫威乳油2 900倍液、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倍液、5%桉油精可溶液剂400倍液处理的效果较好,药后1 d防效均达68%以上,药后7 d防效均达90%以上。上述处理可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治北京花椰菜田的主要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11.
设施豇豆生产中常遭受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为害,蚜害可导致豇豆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出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为豆蚜的重要天敌,在豇豆生产用温室内,按多异瓢虫和豆蚜益害比1:10、1:20、1:40、1:60及1:80比例分别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同时,设置未释放天敌对照区。调查豆蚜和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动态变化,比较豆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多异瓢虫定殖率及种群增长率等指标,确定持续防治豆蚜的最佳益害比。结果表明,在按益害比1:10和1:20释放多异瓢虫5~35 d后,其对豆蚜防效可达90%以上;但防治后期多异瓢虫定殖率低,防治成本较高。按益害比1:80释放多异瓢虫3~7 d后,对豆蚜防效高于60%,释放后期防效持效期为7 d,防治后期瓢虫定殖率和种群定殖速度较高。益害比为1:60和1:80时防治后期防效低、持效期短,但定殖率高于其他益害比。益害比1:40则兼具防效好和定殖率高的特点,可持续控制设施豇豆豆蚜的为害,是最佳释放比例。推荐将1:40作为多异瓢虫防治豇豆上豆蚜的参考益害比。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冷冻豆蚜Aphis craccivora是否适合作为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种群扩繁的饲料, 本文研究了冷冻豆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分别为19.6?18.4 d和19.3 d, 饲喂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处理(16.6 d)?饲喂不同饲料处理的异色瓢虫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产卵前期分别为41.2?14.8 d和9.6 d, 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8.8 d); 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17.8?546.2粒和564.5粒, 显著低于饲喂活豆蚜(1 221.4粒)?从幼虫发育历期?总存活率?成虫寿命等方面综合考虑, 冷冻豆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的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与本地害虫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同时存在时,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开展了异色瓢虫成虫及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捕食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方程,其日捕食量随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221.88头和343.01头,其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禾谷缢管蚜2龄若虫的控害效能分别为140.88头和210.93头。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控害能力,其成虫对两种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其4龄幼虫,且异色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选择性强于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柴胡明蚜Hyadaphis bupleuri B9rner的捕食作用及防治潜力。本文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其中雌、雄成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222.7和199.3,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90头/d和182头/d。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果明显,天敌密度与其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呈负相关,反应符合Watt模型。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有较强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5.
异色瓢虫在河北南部区域有多个变种,其成虫及高龄幼虫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之一。2022—2023年普查发现8个变种。通过比较异色瓢虫成虫对当地8种主要蚜虫的取食喜好性,发现其对禾谷缢管蚜、大豆蚜、萝卜蚜、槐蚜表现出明显偏好,平均日捕食量比柳蚜、桃蚜高45.93%~61.54%。根据异色瓢虫捕食特点及当地主要蚜虫种类,选取3、4龄幼虫捕食大豆蚜、萝卜蚜、禾谷缢管蚜,并用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建立了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3龄幼虫对上述3种蚜虫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5、89.9、123.8头,4龄幼虫捕食量分别为197.4、214.9、209.3头。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生物防控蚜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印楝素为有效成分,松脂基植物油为溶剂,配制了印楝素0.3%乳油。通过对乳化剂、稳定剂等的筛选,优化配方,获得了各项质量控制技术指标合格的印楝素0.3%乳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该制剂800倍液对苹果黄蚜的若蚜、成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对苹果黄蚜的天敌瓢虫的成虫、卵、幼虫、蛹以及其他有益生物无害。  相似文献   

17.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8.
喻会平 #  王召  #  龙贵云  杨洪 《植物保护》2018,44(4):105-109
为探究取食不同猎物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桃蚜、豆蚜和豌豆修尾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豌豆修尾蚜的整个成虫前期历时最长,为20.20d,雌虫寿命最短,为51.70d,单雌产卵量最低,为704.00粒;而取食豆蚜的成虫前期历时最短,为17.89d,雌虫寿命最长,为69.87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 175.48粒;取食桃蚜的异色瓢虫各生物学参数与取食豆蚜的结果相类似。根据取食不同猎物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取食豌豆修尾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0.006、300.312和1.123;取食豆蚜和桃蚜的rm、R0和λ均高于取食豌豆修尾蚜的结果。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饲养情况,豆蚜可作为饲养异色瓢虫更适宜的食物。  相似文献   

19.
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防治潜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防治效果潜能,本试验以芹菜为寄主植物,研究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功能反应和不同益害比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胡萝卜微管蚜密度为40、80、120(头)时,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成增大趋势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当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为160、200、240(头)时瓢虫的捕食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取食量受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影响显著,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为1.1862,取食1头胡萝卜微管蚜所需时间(即处置时间Th)为0.004,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最大捕食量为210.9头,瓢虫对蚜虫的搜索效应S=1+0.00474 N.益害比试验中得出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量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二次回归方程显示当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均为500时,随着异色瓢虫数量的增加,其捕食量成先增大后减少趋势,根据公式其最大捕食量为186.26,最佳益害比例为1∶83.本试验对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胡萝卜微管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无公害芹菜种植提供有效的生物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Y形嗅觉仪观测了烟碱类杀虫剂影响异色瓢虫对桃树叶片与桃蚜、桃瘤蚜复合体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况下,桃树叶片释放的挥发物对异色瓢虫无明显引诱作用,而桃树叶片受到蚜虫危害后所释放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则对异色瓢虫有明显的招引作用;在杀虫剂处理后,烟碱类杀虫剂并不会影响异色瓢虫的搜索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