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阳谷县牛羊养殖结构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从而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本底调查,了解全县牛羊养殖、调入和免疫情况;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采集牛羊血清进行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组合检测,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阳谷县牛羊规模场所占比例为26%,散养户所占比例为74%,集约化程度不高;外地调入为零;牛羊未实施布病免疫;牛羊群中均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结果表明:阳谷县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水平极低,利于净化;对其防控,应积极引导牛羊规模场开展国家级或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创建场工作,对散养户应加大布病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鄂尔多斯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全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2011-2013年对该地牛羊进行布病检测,全市牛羊布病群体阳性率分别为1.01%、0.73%和0.32%,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鄂尔多斯市牛羊布病感染率已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布病防控虽有一定效果,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对牛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而青海省从事牛羊饲养的群体比较大,所以日常生产中必须重视对该病的防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两种检测方法,对青海省多个县市的牛羊饲养场展开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表明:牛羊感染布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上升,尤其是牛群对布病的感染率比较高,提示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继续加大对牛羊群布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通常被称为布病。在实际生产中,牛羊养殖业者是布病的高发人群,如何做好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1深入了解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在饲养牛羊之前,牛羊养殖业者要全面掌握牛羊易感染疫病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以及防控政策,便于在实际养殖中做好防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地奶畜(牛、羊)的饲养情况、牛羊布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人间布病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出牛羊布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控布病的技术措施和意见建议,对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对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6,(5):111-114
为了解新疆地区畜间布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征,提升该病诊断水平,为新疆制定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4年选定新疆伊犁地区、和田地区、哈巴河县、温宿县为布病流调监测点,共抽检牛血清20 906份,羊血清23 245份。在布病阳性点采集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各30份进行病原分离,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牛羊布病血清学结果显示,牛羊布病阳性率0.77%~2.87%。从流产胎儿病料和奶样中分离布鲁氏菌11株,经AMOS-PCR鉴定,其中9株为羊种布鲁氏菌,2株为牛种布鲁氏菌。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动物布鲁氏菌病疫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牛羊布病检疫和防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牛羊一旦感染该病,治愈率较低,终身携带病菌,严重时会患病牛羊甚至死亡。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发,会对牛羊生殖器官造成感染,引发牛羊不育、流产及其他病症。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如果误食患病牛羊肉或与患病牛羊紧密接触,可能会自身感染布病。因此,探讨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及防控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牛羊布病发病率增高。牛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养殖业发展也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威胁人类健康。结合牛羊布病的病源,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分析牛羊布病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确保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文章依据全市2022年度牛羊养殖、调运数据以及布病专项监测结果,对岳阳市调运牛羊落地报告和监管、牛羊布病监测等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确保岳阳市畜间布病防控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每年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人们对布病的了解日益深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和牛羊布病阳性病例每年均有发生,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乃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1做好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1.1做好检测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对牛羊布鲁氏菌病发生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下文针对牛羊布鲁氏菌病,进行流行病学检查调查工作,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升养殖户效益,保证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切实做好成武县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结核病的防控工作,结合成武县畜牧兽医局文件,成牧字[2016]31号《成武县牛羊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成武县畜牧局于2017年4月10日至5月20日在各镇(办事处)进行牛羊布病、结核病的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目的牛羊布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病,近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使两病的阳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防控情况,本文以2015年兰州市布病防控情况为基础数据,对该市所辖八县区2016~2020年牛羊布病检测情况、免疫情况、检疫监管情况、经费支持情况、宣传培训情况和近期现场抽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怀孕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牛种布鲁氏菌次之。为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和净化力度,2007年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患病动物扑杀补贴政策,落实了牲畜布病的扑杀补助,这一政策明确规定了布病的确诊认定以及补助资金的评估和发放程序。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自然疫源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不仅极大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破坏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我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以牛羊为主的畜间布病监测工作。最近多年检测结果显示,畜间布病仍有点状发生,还没有彻底净化。为切实做好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我县最近几年来,在全县加大了布病监测范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安徽省统计局牛羊生产数据以及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公共卫生数据,分析当前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现状。2020年,安徽省淮北地区牛羊饲养量占全省81.25%、江淮之间约占16.59%、江南地区约占2.16%。2016—2019年牛羊布病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05%、0.09%、0.14%、0.59%,呈小幅上升趋势;2015—2019年全省人间布病发病数分别是76、78、146、156、136人,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经调查发现:当前牛羊布病防控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动物防疫力量薄弱,牛羊调运监管存在漏洞;畜间布病流行状况底数不清;饲养方式落后,防疫意识淡薄。由此提出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夯实基层防控队伍,积极推进布病净化工作,以保障养殖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明市牛羊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对辖区开展牛羊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辖区羊血清10874份、牛血清3076份,监测结果阳性24份,阳性率为0.17%.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为进一步制定适合三明市牛羊布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开始出现反弹和回升,给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2015年青海省重新调整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将全省分为监测净化区和免疫区,牛羊种畜和奶牛的监测净化和对其他牛羊的免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对2018-2022年青海省牛羊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近年来青海省牛羊群布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系统评估畜间布病发生风险,指出了布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防控建议,以期为制定本省布病防控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布病,为布鲁氏菌所致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黏膜接触等传播。不仅牛羊易感,人和其他家畜也可感染。该病对养殖业的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影响都较大。所以,必须做好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并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