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练  骆璐  董春霞 《中国猪业》2014,9(11):36-39
猪肌内脂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猪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风味,本文在简述猪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技术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和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基因(ADD1)等肌内脂肪沉积主要候选基因以及micro RNAs对猪肌内脂肪沉积和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利用基因调控改善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肉的口感、嫩度和多汁性有直接关系。在保持低背膘厚(高瘦肉率)的前提下,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是可行的。然而,肌内脂肪的活体测定比较困难,筛选可靠的遗传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改进IMF含量应是较为有效的办法。H-FABP基因被认为是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主效基因之一,定位在猪的第6号染色体上,序列中含有1.6kb的上游调控区域和0.2kb的3′非翻译区,主要在心肌、骨骼肌和乳腺中表达。民猪因其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肌内脂肪含量达4.5%以上。因而,在民猪群体中进行H-FABP基因的多态以及其多态位…  相似文献   

3.
肌内脂肪含量与内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H-FABP,是FABP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本文就FABP家族概况、猪H-FABP基因的结构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H-FABP,是FABP家族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本文就FABP家族概况、猪H-FABP基因的结构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析IGF2、H-FABP和RPL9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两种猪间的表达差异。选用体重7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豫南黑猪,分别采集其心、肝、脾、肺、肾、腹部脂肪和背部皮下脂肪,进行总RNA提取及不同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在豫南黑猪心脏、肝脏和脾脏组织中IGF2基因的转录水平约为三元杂交猪的225.0倍(P0.05);豫南黑猪心脏、脾脏和皮下组织中H-FABP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三元杂交猪,其中脾脏组织H-FABP的表达量约为三元杂交猪的6.8倍(P0.05),而三元杂交猪肺脏和腹部脂肪H-FABP表达量约为豫南黑猪的2.7倍(P0.05);RPL9基因在豫南黑猪心、肝、肺和肾组织中表达量高于三元杂交猪,在脾脏、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表达量低于三元杂交猪内表达量,其中皮脂中的表达量差异最大,三元杂交猪约为豫南黑猪的4.9倍(P0.05)。综上可知,两种猪不同组织间IGF2、H-FABP和RPL9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是影响家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以长白猪为实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H-FABP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并构建pEGFP-N1-H-FABP融合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PK15细胞,48 h后进行荧光表达检测。获得了猪H-FABP基因去终止密码子全长编码序列399 bp,成功构建pEGFP-N1-H-FABP融合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后在PK15细胞中顺利表达。本实验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上解析及验证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FABPs 作为猪肌内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主要包括H-FABP和A-FABP基因的性质、变异以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宗地花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地方猪种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放养型和圈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背最长肌的IMF、大理石纹、嫩度.结果发现,圈养型宗地花猪的IMF、大理石纹、嫩度均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5),pH、肉色极显著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1);放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圈养型宗地花猪(P <0.05);放养型、圈养型宗地花猪H-FABP基因表达与IMF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条件影响H-FABP基因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优质猪品系,提高猪肉品质,本试验探索了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及其亲本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表达差异。试验分别选取陆川猪、陆川猪与杜洛克猪正反交F1代各8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肌肉中UCP3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猪中的表达量,并测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分析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脂肪和眼肌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猪在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UCP3基因mRNA表达量上均差异显著(P<0.05),且正反交F1代均遗传了杜洛克猪体型大、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的优势,UCP3基因的表达量与猪眼肌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步推断UCP3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脂肪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3.
肌内脂肪含量与肉的风味和嫩度等有关。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已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论文就动物H-FABP基因的结构,功能与定位、遗传变异及其与IMF的关系研究状况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为深入研究该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在荣昌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试验选用80只1日龄健康荣昌仔猪饲养,分别在1、7、20、50、90、150日龄选取5只屠宰取样,检测FA TP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荣昌猪体内的组织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ATP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荣昌猪的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在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脂肪和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其次,而在小肠和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最低.随着新生仔猪的生长,FATP1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别在50日龄以后的背肌和90日龄以后的腿肌中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数据分析显示FATP1基因的表达与猪肌内脂肪沉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知,FATP1基因的高表达对于猪的肌内脂肪形成和沉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猪H-FABP基因启动子区一个新SNP及其在几个猪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设计3对引物,采用测序的方法研究猪H-FABP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发现,在该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启动子区224 bp处存在1处新的突变位点(T-C),命名为H-FABP-proT224C。运用PCR-RFLP方法研究该位点在东北民猪、北京黑猪、长白猪、大白猪中的分布发现,只有肌内脂肪含量高的东北民猪中存在该突变,说明该突变位点很有可能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鸡A-FABP和H-FABP基因及参照基因GAPDH序列设计引物,以鸡心肌、胸肌和腿肌、肝脏和腹脂总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GAPDH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如皋黄鸡和安卡红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A-FABP、H-FABP基因和参照基因GAPDH基因融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其扩增效率分别为99.7%、99.8%和100.0%。如皋黄鸡H-FABP基因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0.0860、0.0680倍和0.0580倍(P0.05)。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如皋黄鸡A-FABP基因在腹脂和肝脏的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15.9640倍和10.9640倍(P0.05),而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肌内脂肪与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8头乌金猪和6头长白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检测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金猪FAS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虽然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乌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且差异显著(P0.05)。乌金猪和长白猪的FAS和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乌金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白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乌金猪和长白猪间存在品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肌内脂肪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80头三江白猪H-FABP基因的5'-上游区和第2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并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5'-上游区域HinfⅠ-RFLP和第2内含子MspⅠ-RFLP均不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HH和AA。第2内含子HinfⅠ*-RFLP(基因型BB、Bb、bb)和HaeⅢ-RFLP(基因型DD、Dd、dd)均有多态性,肌内脂肪含量bb高于Bb型,但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dd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d和DD基因型(P<0.05)。通过各种组合基因型发现,AAddbbHH基因型具有最高的IMF含量,因此可通过提高"AAddbbHH"基因型的频率来增加肌内脂肪含量,达到改善猪肉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辽宁种猪H-FABP和A-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果:4个猪种H-FABP基因HinfI和HaeⅢ点酶切位点上都显示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分别为HH和dd型,荷包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H和d基因的频率较高;4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IBsmI位点进行PCR-RFLP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在地方猪种东北荷包猪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在国外引进猪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猪中,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结论:荷包猪具有高肌内脂肪含量,我国地方猪种肉质优于引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