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野生动物除了就地保护,还需要对种群数量少、极度濒危的动物进行迁地保护,而动物园为迁地保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场所。因此,建设功能齐全、自然舒适、环境优美的动物园就成了各地发展和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从动物园野生动物场馆建设规划、升级改造及动物搬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野生动物保护机构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兴金 《野生动物》2012,33(1):48-50
野生动物的移地保护和保护教育是现代动物园的主要功能,兽医在保障野生动物健康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动物园兽医在本质上是医学的一个特殊分枝,由于野生动物及其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和个人精力、能力的局限性,动物园兽医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提高野生动物健康保障能力的根本出路;应激因素对圈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而适度驯化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的发生;在国内建立区域动物园兽医服务网络、建立兽医行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是提高动物园兽医行业整体水平的基本思路:正确的疾病诊断和规范的处方,以及全面关注动物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的疾病防疫等在兽医日常工作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兽医掌握了动物发病和死亡的第一手资料,动物园应当为兽医参与动物管理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动物营养与动物的生长、繁殖、疾病息息相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动物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动物园动物福利的内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动物园行业内圈养野生动物营养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野生动物对营养物质需求、饲料原料的选择及营养对野生动物繁殖与疾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及饲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为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保护仅有的野生动物,人类不得不采用人工饲养方式来壮大野生动物种群。目前,主要通过建立动物保护区和动物园的方式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笔者通过介绍科学饲养、设施、管理和疾病防治4个方面的知识,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半荒漠区野生动物的饲养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有的动物保护法规基本上解决的是动物的生存权问题,当前动物保护已从生存权保护提升到了福利保护,作为一名动物园的野生动物工作,野生动物的福利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姚勇  刘舰  廖辉  袁梨  匡高翔 《野生动物》2012,33(5):297-303
作为全球自然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动物园系统,已成为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生力军,在濒危物种保存上发挥着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公众对生态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动物园能否顺应潮流,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确实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加以思考.毋庸置疑,动物园也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紧紧围绕保护、教育的工作重心,认真履行其职责,励精图治,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与时俱进.在动物园发展过程中,我们认为只要把握住动物设施建设、动物场馆丰容、动物资源配置、动物种群管理、动物行为训练和公众保护教育等6个关键管理工作环节,并使其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就不会丧失机遇,就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日益缩小。动物园中动物来源也日益困难,为了保持动物种群,在动物园中繁殖动物已成了当务之急。浣熊科动物在动物园中因环境条件的影响。虽能在繁殖季节发情、交配、产仔,但往往产仔后吃掉仔兽或弃仔,所以在动物产后有弃仔现象,即要取出人工饲养,以提高成活率。笔者将小熊猫、浣熊各一例进行人工哺育,均成活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管理理念、饲养技术、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基于生殖内分泌学基础进行的对人工圈养下野生动物繁殖生理的科学探讨得到越来越多从业者的重视,涉及的野生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加,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初始数据,为动物园行业更加科学规范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在生殖激素检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凸现出一些现实问题。结合现阶段中国动物园行业具体情况,着重综合近年来部分相关文献资料,回顾国内动物园相关工作进展,对生殖激素分析检测在动物繁殖监测实践中的细节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解决对策,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重要环节。天鹅人工环境下圈养,对保持和增加天鹅的种群数量、加强天鹅的科学研究,及对大众的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体尺、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液中酶的活性可直接反应动物生理功能,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圈养环境中,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育依靠人为提供食物。国内很多动物园都专门设置饲料制作中心,为圈养野生动物提供专用日粮,以保障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广州动物园饲料室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全园450多种5 000多头(只)野生动物提供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符合动物消化机能的饲料,以维持园内野生动物健康生长和繁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12):129-130
<正>1野生动物饲料供给的重要性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可以通过自由采食来获得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在各个生长阶段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动物园中饲养的动物所需的营养则全部来自于人为供给的饲料。因此,饲料供给技术直接影响野生动物的健康,关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采用合理的饲料供给技术已成为动物园做好野生动物饲养工作的重中之重。2野生动物饲料供给技术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于学伟 《野生动物》2012,33(2):97-99,107
从时代发展、保护教育与游客需要、动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和动物园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了动物园进行环境丰容的必要性。对野外生活环境下与圈养条件下动物生存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丰容工作应依据野生动物的自然史,充分利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增加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刺激,给动物更多的选择,增强动物的主体能动性,使动物展示出更多的自然行为,并结合动物园实际指出了进行丰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大丰麋鹿野生放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年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支持下,由国家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7家动物园引进39头麋鹿(雄性13,雌性26)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年来麋鹿已由当初的39头发展到现今706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麇鹿种群。随着麋鹿种群的不断壮大,在麋鹿野生种群的最后灭绝地恢复其自然种群的工作随之提上议事日程。根据建区宗旨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野生动物疾病的治疗历史悠久,治疗对象多为一些皇家园林中养殖的"特殊动物"。而如今大多数兽医主要治疗马、牛和一些家饲动物的疾病。通过西方国家知识理念的传入,中国建立了许多现代动物园,动物园内部组建了兽医小组。作者从事野生动物疫病诊疗多年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和同行交流关于兽医未来工作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是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保证。本文综述了圈养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饲料安全问题以及有效防范措施。野生动物是宝贵资源,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圈养条件下,动物不能像在自然生境中自主地选择食物,只能由动物园的相关工作人员人为地进行提供,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安全的饲料是野生动物在圈养条件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国内动物园野生动物饲料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动物医学包括多方面的学科,涉及除伴侣动物和家畜以外的所有动物种类的医学问题。这一学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圈养野生动物(动物园医学)和非圈养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医学),这种划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重叠,应结合医学分类来考虑。圈养和非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资源研究、保护、利用以及动物园动物运输和病兽的临床工作,都需要保定措施。肌松剂司可林是当前国内主要使用于鹿科动物方面的一种保定药物,在其他种类野生动物的保定上很少应用,这是它的不安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动物园内饲养的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动物疾病变得多而复杂。大型动物园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半放养或全放养式森林动物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动物园通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在大熊猫、朱鹮、华南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论述了我国城市动物园在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作中已取得的各项成功经验,包括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饲料配置、繁殖管理、笼舍构建、个体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获得的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成功经验在城市动物园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城市动物园整体现存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剖析,如缺乏科学化的物种数量管理、未完全开展生态型的场馆设计,以及欠缺种群管理概念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野生动物不仅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猎杀,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为保护野生动物,给它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和野生动物园相继出现,动物园更为普遍。但是由于野生动物种类多,密度大,活动空间变小,增加了动物间疾病传播的概率,而且动物园均对外开放,增加了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进而增加动物与人之间疾病传播的概率。寄生虫病是危害圈养野生动物的主要疾病之一,掠夺宿主营养,影响宿主健康并造成饲料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