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台龟甲幼虫对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取食力,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幼虫期的取食力(y)和投放1龄幼虫密度(x)的线性关系式为y=19.32+11.36x。每个叶片投放1龄幼虫2头,8d后取食力可达100%。甘薯台龟甲成虫对五爪金龙的取食力更为显著,每叶放虫1头,6d后取食量达100%,且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提高。放虫后6d的取食力和成虫密度的对数关系式为y=51.09+120.67logx。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1头/叶,6d后叶片就能100%被取食。  相似文献   

2.
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越冬代历时213.85d,蛹期172.40d;在寄主植物生长季,其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9.8d,其中卵期4.45d,幼虫期19.7d,蛹期28.85d,成虫期6.8d。幼虫期蜕皮7次,经历8个龄期,幼虫期存活率达98.9%。越冬代除蛹期外其他虫态历期与上述一致。幼虫全期取食,每头幼虫总取食量平均为1.65g新鲜叶片,6、7、8三个龄期幼虫总的取食量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79.71%。幼虫为害期约为20d,其防治工作应在5龄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蓼蓝齿胫叶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仕田 《植物保护》2002,28(1):52-53
蓼蓝齿胫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以成虫、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叶柄和和植株生长点 ,导致全株枯死。该虫在宜昌 1年发生 1代,2月底至 3月初成虫出蛰取食、交配产卵 ,3月中旬始见幼虫,4月上旬至 6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4月中旬以后成虫陆续羽化 ,以未交配成虫在土壤中越夏越冬。该虫历期卵7~10d ,幼虫10~20d ,蛹5~10d ,成虫期长达1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1、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锦乾 《植物保护》2007,33(4):106-108
粗绿彩丽金龟[Mimela holosericea(Fabricius)]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每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升为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8 d,7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卵期15 d。1龄幼虫期16~27 d,2龄幼虫期28~41 d,3龄幼虫期265~290 d。雌雄性比接近1∶1,成虫具趋光性,雌虫的趋光性最强。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猎物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榆长斑蚜[Tinocallis saltans(Nevsky)]、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Li)和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共6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蚜发育历期最短,为(9.66±0.13)d、取食麦蛾卵发育历期最长,为(11.35±0.26)d;取食麦蛾卵时蛹期最短,为(7.33±0.16)d、取食萝卜蚜时蛹期最长,为(8.85±0.25)d;幼虫取食棉蚜死亡率最低,为(20.05±0.2)%、取食萝卜蚜时死亡率最高,为(31.25±0.52)%;幼虫取食截形叶螨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棉蚜时蛹最重,为(8.27±0.20)mg,取食枸杞木虱时蛹最轻,为(7.28±0.18)mg;幼虫取食枸杞木虱时羽化率最低,为(69.29±0.79)%、取食萝卜蚜时羽化率最高,为(77.25±1.94)%;幼虫取食麦蛾卵时雌虫寿命最长,为(71.54±1.87)d、取食榆长斑蚜时雌虫寿命最短,为(57.35±3.66)d。幼虫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幼虫食物是影响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最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黑龙江省乔灌木树种对美国白蛾的适生性, 本试验选取水曲柳、白桦、榆叶梅3种林木的叶片于室内饲养美国白蛾4~6龄幼虫, 研究幼虫取食量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取食3种林木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累计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5、6龄幼虫累计死亡率由高到低为榆叶梅>白桦、水曲柳(P<0.05); 取食榆叶梅叶片的美国白蛾幼虫发育到6龄时全部死亡, 而取食水曲柳、白桦叶片的幼虫能完成生活史。美国白蛾4龄幼虫取食量由大到小为水曲柳>白桦、榆叶梅(P<0.05), 5龄的为水曲柳>白桦>榆叶梅(P<0.05), 6龄的为水曲柳>白桦(P<0.05)。美国白蛾4、5龄幼虫龄期长短顺序为榆叶梅、白桦>水曲柳(P<0.05), 取食水曲柳和白桦的美国白蛾6龄幼虫龄期长短差异不显著(P>0.05); 成虫期长短顺序为水曲柳>白桦(P<0.05), 而幼虫期和蛹期长短顺序与成虫期相比正相反(P<0.05)。取食水曲柳、白桦叶片的美国白蛾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及幼虫生长指数、蛹生长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水曲柳和白桦为美国白蛾潜在适生寄主, 榆叶梅不适合其生长; 与白桦相比, 美国白蛾更喜欢取食水曲柳叶片, 且成虫寿命更长。这为预防美国白蛾传入定殖潜在适生树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黑龙江省林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是园林中多种黄杨Buxus spp.的食叶害虫,暴发时可吃光叶片,甚至造成大量植株死亡。此虫体色有黑白和全黑二型。一年发生4代(局部个体一年发生1~3代),以幼虫缀合叶片成果越冬,次年春暖后恢复取食,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第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上旬开始出现。幼虫6~8龄,有兼性滞育现象,1~3代均有部分个体滞育。与4代幼虫一起越冬。此虫各虫态有多种天敌:幼虫期育出甲腹茧蜂Chelonus sp.、绢野螟长绒茧蜂Dolichogenidea stantoni(Ashmead),蛹期育出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Walker),并采到捕食卵粒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和多种捕食幼虫和成虫的游猎性蜘蛛(种属待查)。保护天敌对控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蛹期9.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7和8.6 d.幼虫共5龄,1~4龄具群集性,5龄的取食量占幼虫期的70.24%.卵主要分布于寄主树冠下层嫩叶端部的背面.  相似文献   

11.
水葫芦象甲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室温 2 5~ 2 8℃的养虫室内 ,水葫芦象甲雌成虫寿命最长可达 1 6 1d ,最大卵量为 1 0 91粒。产卵期为 2 0~ 1 59d。卵主要产在叶柄内。幼虫孵化后在叶片内和叶柄中取食 ,并向植株基部钻蛀。幼虫期 30~ 4 0d。老熟幼虫在活的水葫芦植株根部化蛹 ,蛹期 2 5~ 30d。在温州自然条件下 ,象甲年发生 2代 ,并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和幼虫越冬。利用 2 3科 4 6种植物进行的寄主专一性测定发现 ,该象甲只为害水葫芦 ,可安全用于水葫芦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微粒子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三龄幼虫每头接种2.5×10~4个微粒子虫Nosema liturae孢子时儿乎全部死于幼虫期。但孢子经4℃贮藏1年则致病力显著下降,每头三龄幼虫接种3.15×10~6孢子时仍右35%的病虫可羽化,但罹病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下降。微粒子虫对棉铃虫三龄幼虫的ID_(50)和LC_(50)分別为143.4孢子/幼虫和1.27×10~6孢子/ml。在4×10~7孢子/幼虫接种时LT_(50)为5.5天。棉铃虫三龄幼虫每头接种2×10~7-1×10~6孢子时产孢量最高,约为1.1×10~(10)孢子/虫。五龄幼虫期为最佳收获孢子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l、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透翅天蛾是湖北省桅子花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宜昌1年发生2代,以第二代蛹在寄主树下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发生于8至9月;幼虫共6龄,四龄后取食量约占幼虫食量的95%。第一代发生于6至7月,且为害重,第二代发生于8至10月。据观察该虫天敌12种,其中赤眼蜂、草蛉、蜘蛛是优势种群。化学防治以2000倍青虫菌6号液剂和40%氰戊菊酯8000倍液于幼虫一至二龄时喷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对发生在广东湛江的椴六点天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椴六点天蛾1年发生6~7代,且世代重叠,主要以蛹越冬。世代历期51~73 d。其中,卵期5~7 d,幼虫期29~41 d,蛹期16~25 d,成虫寿命8~14 d。成虫具趋光性。产卵期4~6 d。卵多散产于叶背面。每雌产卵129~264粒。幼虫共6龄,3龄后食量暴增,4龄时体色分化为绿色和橙色2种明显的色型,大多数为绿色型,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相似文献   

16.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春贵 《植物保护》2001,27(1):15-1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空心莲子草叶(虫甲)的生物学特性: 空心莲子草叶(虫甲)(Agasicles hygrophila)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虫甲)科(Chrysomelidae),完全变态。叶(虫甲)幼虫期为8~12天,每代幼虫的总取食期可达18~22天。成虫寿命平均48天(18~69天)。成虫期内也能取食叶片。当幼虫和成虫食尽叶片后,均可钻入茎秆的径腔,食尽全株或在茎腔内化蛹,特别在取食茎节时,能使植株无法再长新的组织。因此,当叶(虫甲)取食8周时,即可控制腋芽生长,全株被摧毁。叶(虫甲)除直接取食植株外,还可分泌对该草的有毒物质,抑制其生长。而且被取食的伤口还能引起病原微生物的侵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幼虫的取食为害及生长发育特征,明确其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了茶刺蛾各龄幼虫的取食量、体长、体宽及体重,按防治后挽回的损失与防治成本相等的方法估算了其在有机茶园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整个幼虫期取食茶叶1.547 g/头,其中1~3龄的取食量极小,从4龄开始取食量逐渐增大,6、7龄的取食量分别占总取食量的19%和71.4%。幼虫体重随龄期增加而增长的趋势与取食量一致,从4龄起开始快速增长,至7龄时达到最高值0.167 g。为防止茶刺蛾暴发为害,应在取食量小的4龄前开展防治。有机茶园防治指标拟定为6头/m2。  相似文献   

19.
柳黑枯叶蛾是西南桦的重要食叶害虫,于2017—2019年,在云南保山开展了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取食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滇西地区1年发生不完全2代,于10月上旬在树干基部表皮聚集静伏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少量取食叶片,4月中、下旬化蛹。第1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达到羽化高峰,雌雄比为1.08∶1。雌蛾平均产卵量为19.3粒/头,卵孵化率为93.75%;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取食为害期,为害盛期平均虫口密度为318头/株,平均单日取食量为(3.55±3.42)cm~2/头;9月下旬第2代成虫羽化,10月上旬第2代幼虫少量取食后开始越冬。幼虫白天群居静伏于树干基部或中上部,傍晚至夜间移动至树冠处取食。室内饲养种群平均发育历期为(88.08±8.03)d。其中,幼虫期较长,平均为(63.22±6.32)d。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地区柳黑枯叶蛾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云金杆菌对小菜蛾取食量、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内测定了苏云金杆菌制剂对小菜蛾3、4龄幼虫取食量、发育历期、幼虫化蛹率、蛹的羽化率、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菜蛾3龄初幼虫取食Bt制剂后,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减少,而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对能发育到4龄的幼虫其取食量和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小菜蛾4龄幼虫取食Bt后,幼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Bt制剂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用400倍的Bt液剂供给小菜蛾成虫取食,虽然对其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导致雌虫产卵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