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2.
应用ELISA方法对采自41个猪场的病猪及健康猪血清245份进行PRRSV、PCV2、PRV(gpI)、SIV、CSFV抗体检测;采用PCR或RT—PCR方法对31个猪场的79份病料进行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等3种病毒检测。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后发病猪群的PRRS抗体变化最显著,从18.35%上升到65.87%,PCV-2抗体从16.5%上升到33.3%,而SIV、PRV(gpI)基本保持不变,CSF抗体合格率反而下低了28.35%。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疫情发生前后均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CSF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病毒,但是疫情发生后病猪PRRS病毒检出率最高,由28.26%上升到69.7%,PCV-2检出率则上升16%,CSFV检出率则基本持平。提示此次疫病是以PRRS和PCV2为主要病原或诱因所致的多病原综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5)
研究采用荧光RT-PCR/PCR方法,对上海市10个规模猪场524份脐带血进行了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5种猪生产中重要病毒性疫病的病原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0.38%、0.76%、0.19%和0.38%,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了临床追溯发现,均一定程度呈现与检出疫病相吻合的临床病症。结果表明,脐带血检测可有效评估生产母猪猪瘟等生产中重要疫病的感染状况,为准确诊断病原、科学制订防疫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12010年猪群疫病调查、检测结果1.12010年部分规模猪场发病猪群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见表1)表1显示,各地区猪场发病猪群主要感染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1.2规模猪场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规模猪场中,以蓝耳病和圆环病毒2型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桂林市5个规模猪场161份血清5种疫病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和O型口蹄疫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67%、47.20%、86.34%、83.30%和47.83%。结果表明:猪瘟、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的免疫效果较好,O型口蹄疫的免疫效果不理想,有4个猪场均不同程度感染伪狂犬野毒。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1,(2)
为掌握贵阳市2020年中小型猪场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文章采用荧光定量RT-PCR/PCR方法对采集自11个猪场438份淋巴结组织样本和576份猪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细小病毒6种病毒核酸调查。结果显示,口蹄疫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0/169),圆环病毒2型核酸阳性率为30.18%(51/169),阳性占比达77.27%(51/66);猪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4%(7/169);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率均为2.37%(4/169)。组织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13%(40/438),血液样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51%(26/576)。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在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样本。该结果为贵阳市中小型猪场疫病防控与免疫程序制定、检测样本选择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泰州地区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2年1—12月间泰州地区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采集的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0%,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7.2%;CSF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9.0%,阳性场8个,场阳性率22.2%;PR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4%,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0%。表明泰州地区规模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给泰州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四川规模种猪场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等主要疫病的净化效果,本试验采集省内5个市8个规模种猪场的病死猪组织294头份进行上述5种疫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的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猪蓝耳病阳性率为4.76%(14/294),当前四川省内流行的猪蓝耳病毒株以美洲...  相似文献   

9.
为了方便、快速检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病例,试验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瘟病毒(CSFV)和蓝耳病病毒(PRRS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1对引物,建立检测猪瘟、猪蓝耳病的双重RT-PCR方法,并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同时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RT-CPR方法对CSFV、PRRSV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508 bp和320 bp特异性片段,最佳引物浓度为0.4 pmoL/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5℃。采用该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口蹄疫病毒、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特异性良好。对CSFV和PRRSV最低核酸检出含量分别为32.4 ng和2.4 ng,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对贵阳市某规模化猪场采集的临床疑似病料检出率为100%。说明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别诊断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双重RT-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临床应用性,为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西地区规模猪场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5种病原的感染情况,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5年3月—2019年3月采集自广西14个地市1 010个不同规模类型猪场的2 104份病料进行5种病原的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9年5种病原在广西14个地市的规模猪场中均有检出,其中PRRSV、PEDV、PCV2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88%、27.75%和24.60%,与其他病原相比差异显著(P<0.05),南宁、玉林、桂林、百色、柳州、贵港、崇左、北海等生猪主产区以及中小型猪场的病原检出率相对较高(P<0.05);季节因素对PRRSV和PRV感染影响较大,分别在秋季和春季检出率显著增加(P<0.05);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以PCV2分别与PRRSV、CSFV和PRV的二重感染为主(P<0.01)。结果表明,广西生猪主产区以及中小型猪场的5种病原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PRRSV、PEDV和PCV2,需加强免疫,重点防控。本检测摸清了广西地区引起猪群发病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及其流行特点,对于广西地区主要猪病的重点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23年酒泉市几种主要猪病毒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酒泉市630份猪血清、270份猪组织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检出阳性血清107份,样本个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7.78%)、猪伪狂犬病病毒(4.92%)、猪细小病毒(4.29%)、非洲猪瘟病毒(未检出)、猪瘟病毒(未检出)、口蹄疫病毒(未检出);样本混合感染率为3.8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最高(1.90%)。本次病原学检测可为酒泉市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猪口腔液应用于猪场病原监测的效果及主要疫病病毒的感染分布情况,分4个季度在武汉市6个生猪养殖集中的行政区(县)的不同类型猪场,以栏舍为单位采集猪口腔液样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猪瘟病毒(CSFV)、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腔液样品可检出CSFV、FMDV、PRRSV、HP-PRRSV、PCV1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0.31%、3.69%、7.38%、0.92%、13.85%和25.54%,PRV未检出;FMDV、PRRSV、PCV1、PCV2在全年4个季度均有检出;商品代养殖场、种猪场检出的病毒种类比养殖小区、散养户多;采样的6个区均能检出PCV1和PCV2,尤其是具有致病性的PCV2的检出率更高。结果表明,猪口腔液可用于检测CSFV、FMDV、PRRSV和PCV,采集猪场存在普遍的PCV感染,以栏舍为单位采集猪口腔液用于猪场病原监测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泰州地区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RT-PCR和PCR技术对2012年1—12月间泰州地区36个发生疫病的规模猪场采集的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等84份组织病料进行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结果检出PRRS阳性病料37份,阳性率44.0%,阳性场17个,场阳性率7.2%;CSF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19.0%,阳性场8个,场阳性率22.2%;PR阳性病料27份,阳性率32.1%,阳性场12个,场阳性率33.3%;PCV-2阳性病料44份,阳性率52.4%,阳性场21个,场阳性率58.3%。同时还发现组织病料和发病猪场中存在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RRS、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样品阳性率33.3%,场阳性率25.0%。表明泰州地区规模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十分复杂,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给泰州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应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省某规模化猪场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PR)的免疫水平及感染状态,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分别对各阶段猪群随机采集130份血清进行三种主要病毒性疾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的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57%、86.96%和0%,猪伪狂犬病防控较好,猪瘟和蓝耳病防控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加强猪场管理,重视生物安全,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3)
2016年3月,彭州某猪场出现疑似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混合感染严重疫情,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进一步确诊和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采集10头繁殖障碍母猪(未曾注射PRRSV疫苗)血样,用IDEXX试剂盒进行猪瘟病毒(CSFV)、PRRSV和PRVgE抗体检测。同时采集2头流产胎儿(对应2头流产母猪)组织分别进行CSFV、PRRSV的RT-PCR检测和PRV gE的PCR检测,采集2头腹泻同时伴随神经症状的仔猪组织进行TGEV、PEDV、猪轮状病毒(RV)的RT-PCR检测和PRV gE的PCR检测。结果显示,母猪CSFV抗体阳性率达90%,对应流产胎儿未检出CSFV,表明无CSFV感染,免疫合格;PRRSV和PRV gE抗体阳性率达100%,对应流产胎儿均测出PRRSV和PRV,表明这两种病毒感染情况严重;2头仔猪PCR和RT-PCR结果提示均有PRV、PEDV和TGEV野毒感染,并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提出紧急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精液繁殖障碍病毒性病原的感染状况,应用PCR对2014年—2016年间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212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5种与猪繁殖障碍有关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PPRSV阳性率为7.08%,CSFV阳性率为3.77%,PCV2阳性率为6.60%,PRV阳性率为3.30%,没有检测出PPV,PRRSV和PCV2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他疫病保持相对平稳态势。所有的混合感染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RRSV,其中PRRSV和PCV2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结果提示,控制猪场疫病发生的关键是控制PRRSV和PCV2的流行,有必要加强对种猪群的疫病病毒检测,推行种猪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从2008年8月以来,有不少猪场陆续出现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皮肤、耳朵发绀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猪,以小猪发病为主,发病率20%-80%,病死率达20%-50%,使养猪受到巨大损失。为了查明此猪病的主要发病种类,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8个乡镇39个猪场采集53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30份,阳性率56.60%(30/53);圆环病毒(PCV2)阳性25份,阳性率47.17%(25/53);猪流感病毒(SIV)阳性21份,阳性率39.62%(21/53);猪瘟病毒(HCV)未检出阳性;其中有26份病料检出两种以上病原存在,占48.06%(26/53)。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说明蓝耳病毒(PRRSV)、圆环2型病毒(PCV2)和猪流感(SIV)等引起的疾病严重地危害着大部分猪场,而且蓝耳病毒、圆环2型病毒和流感病毒经常混合感染,并且协同破坏病猪的免疫力,疫病更难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盘点养猪2009之: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连德 《猪业科学》2010,27(1):50-52
通过对2009年163个发病猪场的临床发病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总结,发现猪群因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而发病的日龄有增大趋势;PCV2病原检出率与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检出率有一定的同步消长关系;PCVD发病可能与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处在PCV2感染初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6种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感染状况,试验采用ELISA试剂盒对送检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抗体水平的检测,同时对送检的组织病料进行六重PCR检测。结果表明:CSFV、PRRSV、PCV-2、JEV、PRV和PP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2%、52.7%、49.4%、83.8%、87.3%和78.8%,其中PRRSV免疫效果较差;另外,该猪场未免疫PCV-2疫苗,但是其抗体阳性率相当高,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很可能存在PRRSV和PCV-2感染;送检的组织病料经六重PCR检测结果显示,该猪场存在PRRSV和PCV-2野毒感染。说明该猪场应加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诊断猪高致病蓝耳病(HPRRS),为猪场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对病死猪进行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细菌诊断没有发现可疑细菌感染,抗体检测猪瘟抗体能达到有效保护,没有发现猪伪狂犬野毒抗体;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没有感染猪瘟病毒(CSFV)和猪蓝耳病的经典病毒(PRRSV),诊断发现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HPRRSV),病毒的培养也进一步证实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结论本案例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