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评估植保工作的贡献、推进全国植保体系科学开展植保贡献率测算,笔者对植物保护贡献率进行明确定义,并在介绍田间试验测产、抽样调查和建立危害损失模型等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县域、省域和全国等不同范围植物保护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植保机构和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展植保贡献率研究测算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有害生物为害是威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已由2000年的50亿亩次增加到2009年的70亿亩次,每年通过防治病虫害挽回的粮食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5%~20%,尽管如此,每年仍然还有300~500亿斤粮食损失。这说明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水平,人与病虫夺粮还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南、山东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体系开展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试验统一设置严格防控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处理,以完全不防治病虫害和完全不防治病虫草害为对照处理,采用多点试验测产的方法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30.59%,其中,小麦、水稻、玉米分别为27.58%、40.58%和25.66%。据此测算,全国共挽回小麦、水稻、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3 767.15万t、8 383.95万t、7 411.69万t,合计挽回三大粮食作物1.93亿t。结果还表明,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最重,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7,(1):F0003-F0003
襄樊市地处南北过渡带,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的重发区。常年农作物病虫发生面积达2800万亩次以上,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大区流行中,是病菌越夏存疑区、冬春扩繁区和春季流行为害区。是小麦条锈病向北方全国小麦主产区传播的桥梁和通道。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植保工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植保工作行政、技术和后勤保障“三条责任线”,县乡干部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大员上阵抓防控,科学指导抓防控,宣传造势抓防控严肃纪律抓防控。农作物病虫防治面积每年达到5000万亩次,年挽回粮食损失8亿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2.5%,年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 以病虫防治为重点的植保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粮,关乎民之生死,国之存亡"。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的粮食发展战略,关系国计民生,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病虫草害是影响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记载,近年来我国每年由于病虫草为害潜在的粮食损失都在1 000亿kg以上,经过大力防治,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800多亿kg。由于植保工作技术性强,  相似文献   

7.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鄂东南丘陵地区,水稻病虫害常年频发,严重制约粮食稳步增产。但部分农户对病虫为害程度不甚了解,并难以接受新型植保技术,农业生产经常遭受巨大损失。为真实了解不同防治情况下,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损失的差异,探讨高效防治技术,2009年在阳新县综合农场四队进行病虫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现就本试验结果作出初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植保工作为农业生产安全在过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世纪里,植保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再上新台阶。1分析现状,重视问题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十分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各种病虫灾害的发生繁衍。全省每年发生各种病、虫、草、鼠害面积400万hm2次以上,损失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5%。病虫发生表现为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间歇性、偶发性病虫害逐年加重,发展成为常发重要病虫,危险性病虫、新发生病虫有扩大蔓延趋势的特点。植物保护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但是,即使在…  相似文献   

9.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至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植保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大病虫害的累计发生面积达2.29亿hm2、累计防治面积超过2.86亿hm2次.其中水稻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0.95亿hm2次以上,防治约1.52亿hm2次.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约0.58亿hm2次,防治0.69亿hm2次.玉米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0.7亿hm2次以上,防治约0.61亿hm2次.植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部署,克服不利因素,采取各项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水稻"两迁"害虫防控等关键技术,继续推进农药安全使用,为粮食生产的及时控害、减少损失和保障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对我国201 1年农药市场的概况做一介绍,并对2012年进行展望,预测新一年农药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常年种植各种农作物60万hmz左右。每年因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产量损失在10万t以上.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鉴于农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加速洛阳市植保机械的更新换代.促进植保社会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植保机械化服务长效机制,使其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组织开展了植保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85亿亩次和7.26亿亩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7.28亿亩次和14.72亿亩次;11年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波动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1114.49万t、2288.27万t,其挽回损失量在11年期间分别增加了38.34%、37.51%,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2000年到2010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仍分别为206.52万t与291.35万t,说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国各省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分布较广的省份有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东区域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区域的广西、海南;西南区域的四川。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全球变化下区域性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生态调控研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85亿亩次和7.26亿亩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7.28亿亩次和14.72亿亩次;11年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波动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1 114.49万t、2 288.27万t,其挽回损失量在11年期间分别增加了38.34%、37.51%,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2000年到2010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仍分别为206.52万t与291.35万t,说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国各省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分布较广的省份有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东区域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区域的广西、海南;西南区域的四川。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全球变化下区域性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生态调控研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23年湖北省开展了玉米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2023年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于常年的情况下,经系统分析科学评估,2023年湖北省玉米病虫害(不包含草害和鼠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15.61%;另外,统计结果表明,严格防治和统防统治情况下,防控植保贡献率分别比农户自防高9.85个和5.92个百分点,表明我省玉米病虫防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简称病虫测报,就是按照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系统、准确监测农田病虫害发生动态,结合农作物环境、病虫历史资料、气象预报对病虫未来发生趋势作出预测,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实施防治主题对象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同时还向政府部门提供参谋意见。病虫测报被普遍认为是植物保护乃至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践行  相似文献   

16.
论实施植保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虫为害加重 ,国外危险病虫传入机率增大 ,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日趋严重 ,决定了植物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实施植保工程 ,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控制体系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 ,不仅是解决当前病虫害日益突出 ,由此引发的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的客观要求 ,更是提高我国植保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有效途径。1 必要性1 .1 农作物病虫灾害发生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 近二十多年来 ,受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变异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愈加突出。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 ,突发和暴发的频…  相似文献   

17.
致读者     
本刊是为全国病虫测报和植保工作者服务的技术性刊物。自1980年内部发行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好评。现经国家科委批准,本刊从1990年起,改为向国内公开发行,并借此机会,改换了封面和部分版面,奉献给读者。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病虫灾害而遭受的损失较大,年发生面积约26亿亩次,经防治,约可挽回粮食225亿公斤,棉花4亿公斤,蔬菜果品313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属中等程度发生年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2.35亿hm2次,防控面积2.93亿hm2次,挽回产量损失928.5亿kg,为粮食实现"八连增"做出了贡献。文章总结了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控工作的成绩、基本经验以及绿色防控的具体进展,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部署了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展示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示范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防治效果,更好地发挥展示区对全社会的示范宣传作用,从而加深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户对农作物病虫为害造成重大损失的认识,全面了解植保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提高植保公共服务地位,更准确地为评估病虫为害损失提供依据,同时有效地宣传和推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生产无污染蔬菜保障消费者健康易齐,王蔚(全国植保总站,100026)80年代以来,由于蔬菜耕作制度改变,保护地蔬菜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多,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导致蔬菜病虫为害加重。每年因病虫为害损失的蔬菜,约占总产量的20%。各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