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户外游憩是国家公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形成了科学的户外游憩管理理论和丰富的管理实践,户外游憩管理矩阵(ORMM)理论被认为是国家公园游憩管理中落地效果最好的工具之一。当前我国刚刚设立第 1 批国家公园,基于资源、体验和设施服务影响的ORMM理论可为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提供发展新思路。文中梳理了ORMM理论,介绍了美国德纳里国家公园和保留区利用该矩阵的游憩管理实践,从资源保护与游憩供给的协调、游客中心职能建设和适应性游憩管理3个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游憩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的户外游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发展的重要窗口。探索并推动入口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国是世界上第1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经过150多年的实践,在入口社区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好地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重功能。鉴于我国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探索时期,文中选取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发展较早的美国,从立法保障、规划引导、多方支持、全面发展、生态管理5个方面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发展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我国国家公园内外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生态成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划定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旨在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由于较好的处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进步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用代表性、完整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和脆弱性等指标,对大围山国家公园的科学与保护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从游憩资源的优势、劣势及横向对比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家公园的游憩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以期为国家公园的准确定位、保护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10,(1):40-41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保护地,以保护和展示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保护模式.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探索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步道作为户外游憩的载体,是一种满足公众自然体验、游憩休闲和自然教育需求的带状休闲空间,与国家公园建设相辅相成。新西兰拥有成熟而完善的国家公园步道系统,在其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理念。文中从功能、类型、特色和机制等方面梳理新西兰国家公园步道建设现状和发展理念,从规划设计、生态保护、健全法律和公众参与4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步道体系建设的启示。依据路程用时、难易程度、建设标准、适宜人群和装备要求等的不同,新西兰将步道分为便捷的短途步道、短途步道、步行道、超级步道、徒步步道和线路步道6种类型。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新西兰国家公园步道串联起不同类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激活了特色历史和文化遗产资源,提高了游客游憩体验的满足感并提供自然教育的场所,具有多重功能。同时,通过建设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生态徒步小道、设施完善且形式多样的宿营地、形式简单且内容丰富的标识解说系统,新西兰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步道系统。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制度设计、管理机构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通过理顺管理机构等予以解决,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完善的融资机制是支持国家公园运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国家公园保护和公益性的重要条件。文中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公园融资机制的经验,从国家公园法律、管理模式等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各国家公园融资体系的运作机制;将国家公园资金来源划分为财政投入、经营性收入、捐赠收入并介绍具体情况,概述国家公园在融资机制方面的特点;从健全国家公园相关立法、提升财政投入水平、构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国国家公园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国家公园的功能及其发展,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国家公园的成功案例等方面介绍了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家公园的概念、功能、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现状,论述云南省进行国家公园建设应关注的可持续利用,展示性保护,采取政府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及分区管理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学、合理规划等方面问题.并对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中首先对户外游憩的兴起和发展做了简要的论述, 然后主要针对私有林地提供户外游憩资源及林地的主要游憩项目进行了分析。美国的私有林主要在南方, 地处亚热带, 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对提供户外游憩也起重要作用。最后, 对中国户外游憩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9个国家的国家步道发展进程及成效,对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营机制、资金渠道进行比较;结合我国以徒步方式开展的户外游憩发展现状与需求,归纳我国推进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典型国家步道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对我国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的借鉴价值,建议在全国建立统一规范的国家森林步道体系,着力发挥国家森林步道在满足人民需求、助推区域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保护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矛盾突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生态压力剧增,大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则无人问津且疏于管理。而美国的州立公园系统为国家公园有效承担起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州立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下,以适中的成本提供邻近家庭且基于资源型的户外游憩机会,实现公民自然和文化福利。文中介绍了美国州立公园系统概念与定位、规划体系构成、规划编制依据以及规划方法,总结了美国州立公园的规划经验,包括具有完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和多方案比较机制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支持决策等,提出了完善我国保护地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级森林群落著称于世,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景观优美、生态质量优良,具有极高的观赏、游憩和科学价值。公园规划以生态优先和保护性开发为理念,重点打造"国际生态名片、国际性森林浴场以及多彩石门"三大主打品牌,把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人文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性国家森林公园和特色专业化的户外游憩基地。    相似文献   

15.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联合提出按照“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要求建设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以浙江千岛湖龙川湾为例,分析其森林资源、地理区位、产业链、发展规模、社会合作、管理保障、三大效益等方面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优势,整合提升游憩观赏、研学文化、垂钓休闲、扶犁耕地、康养保健、疗养康复、健身拓展区域空间布局与发展举措,从康养体验、休闲体验、运动健身等方面增强千岛湖龙川湾森林康养基地功能,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多功能林业是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新兴议题。林业在芬兰地位非常重要,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芬兰林业已进入多功能利用阶段, 在木材生产、户外休闲、草莓和蘑菇采摘、狩猎、驯鹿和自然保护等方面表现突出, 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户外游憩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户外游憩业的发展在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美国户外游憩的发展历程, 以及游憩资源管理中游憩承载力、环境影响评价及风景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概况及研究成果, 以期为今后我国开展游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森林与城市森林游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森林游憩可分为两类,即日常性游憩与专题性游憩;提出要发展郊区城市森林以及建设郊野游憩带的概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能亲近自然的游憩活动机会;必须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与调整,建设森林型的生态廊道、公园路,为城市内部与郊野的城市森林建立有机联系;指出把公众参与、全社会的认同与协调作为实现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Outdoor recreation encompasses an array of activities carried out in a multitude of envrionments, including forests. An important motive for participating is the possibl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gained. Currently, there is an absence of studies which have examined the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health effects from outdoor recreation.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use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to compare the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avoiding a hypothetical suspension of outdoor recreation among forest recreationists and hunters in Sweden. The second aim was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this WTP change, with emphasis on perceived health states obtained by means of a visual analogue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nges in health state due to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visiting frequency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WT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ealth state measures may be useful for assessing health outcomes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associated W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