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奶牛肢蹄病是规模化奶牛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普遍认为奶牛肢蹄病对奶牛业的经济损失仅包括降低产奶量、增加药物治疗费用和奶牛的淘汰率等,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报道奶牛肢蹄病对繁殖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作者就奶牛肢蹄病对卵巢囊肿发病率、卵泡发育、发情行为、首次配种天数、空怀期天数和淘汰率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奶牛肢蹄病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奶牛场中比较常见,该病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奶牛的产量显著降低,奶牛场用于药物治疗方面的费用会显著增加,并且使得奶牛的淘汰率大大的增加,进而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进步,国内外学者加大了对奶牛肢蹄病的研究,报道中显示奶牛肢蹄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其本身的繁殖性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奶牛场的三大疾病之一。通过对广西南宁某奶牛场282头跛行牛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奶牛场的三大疾病之一.通过时广西南宁某奶牛场282头跛行牛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引起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现将2010年8月对西昌市某奶牛场210例肢蹄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饲养业中,随着产奶量的不断提高,肢蹄病的发生逐渐增多,成为危害奶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有关资料表明肢蹄病在发达国家发生率约15%,发展中国家达30%~40%,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率的15%~30%〔1〕。发生肢蹄病不仅增加兽医治疗费用,过早淘汰缩短利用年限,而且降低产奶量,给奶牛饲养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肢蹄病防治对奶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奶牛肢蹄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对肢蹄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供生产中参考。1引发肢蹄病的原因1.1遗传因素随着奶业与奶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肢蹄性状的遗…  相似文献   

7.
奶牛修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肢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饲料报酬降低,严重时常常导致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奶牛肢蹄病在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目前已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成为奶牛三大高发疾病之一.为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对奶牛定期实施维护性修蹄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针对奶牛修蹄技术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牛肢蹄病是牛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养牛的3大疾病之一,是影响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在奶牛场奶牛肢蹄病是常见病之一,成年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形,站立姿势不正。在肉牛场牛尤其是黄牛,在冬季经常发生肢蹄肿胀、溃疡、坏死,  相似文献   

9.
<正>肢蹄病是规模化奶牛场的四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蹄是奶牛重  相似文献   

10.
于团  刘刚  孙强 《中国乳业》2024,(2):60-64
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肢蹄病发生后,明显影响奶牛的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本研究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介绍分析,指出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日粮营养因素、场地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因素等,进而总结出防控本病的措施。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蹄部外用药和封闭疗法;在预防方面,要调整奶牛日粮结构,定期进行蹄浴,加强蹄部保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肢蹄病已在奶牛业中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疾病。根据有关文献报道,我国每年因肢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对奶牛业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饲料报酬降低,其次是过早淘汰和治疗费用开支。因此,了解奶牛蹄病的发生,更好地掌握对奶牛蹄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夏秋时节气温高,雨水多,奶牛场一旦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不到位,奶牛就容易发生热应激、缺钾症、肢蹄病、焦虫病、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等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就会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甚至停产,病情严重的甚至死亡。因此,奶牛场在高温多雨季节应加强奶牛的综合管理,发现病牛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2002年,广州珠江奶牛场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起,我们调查了282头跛行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在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淘汰4头。现将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跛足给对奶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的损失。利用第一步~(?)工具中的行走移动评分,可以帮助牛场管理人员识别奶牛跛足的严重程度。第一步~(?)项目中的肢蹄损伤鉴别指南能够帮助牛场管理人员鉴别肢蹄损伤类型,包括感染性蹄病和非感染性蹄病的发生情况,这对奶牛跛足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建立了很多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奶牛疾病的发生,常常影响规模奶牛场的经济效益。2013年以来,笔者组织专人对当地规模奶牛场奶牛常见疾病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规模奶牛场对奶牛的传染病、繁殖障碍疾病、产科疾病、乳房疾病、营养代谢疾病抓得比较紧,这些疾病发生后,能够及时得到诊疗。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肢蹄护理及肢蹄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肢蹄病在我国的大规模奶牛养殖场中属于危害较大的疾病,此次对规模化的奶牛场该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建议,为养殖者提供参考。肢蹄病被称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疾病是会造成奶牛的运动器官受损,其蹄部因为疾病的影响而导致奶牛健康受损,进而影响奶牛产奶,对于养殖场的稳产和产奶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肢蹄病的暴发不仅让奶量降低,养殖场的繁殖工作也会变得比较困难。目前来说绝大多数的奶牛跛行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肢蹄病指的是发生在奶牛四肢与蹄部的疾病总称,在奶牛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类型。近年来,随着国内奶牛养殖不断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肢蹄病的发生频率也呈上升趋势,且已经成为危害奶牛生产,致使奶牛淘汰率上升的第二大疾病。无论从动物福利角度上看,还是从养殖效益角度上看,加强对奶牛肢蹄病的预防和治疗都至关重要。以下,作者将从奶牛肢蹄病  相似文献   

19.
选取垦区的133团、134团、143团、石总场、147团、149团的12个奶牛场的902头健康奶牛和750头患有肢蹄病奶牛作为试验对象,试验从2013年6月25日开始,2016年10月15日结束,验证补饲生物素防控奶牛肢蹄病的临床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补饲生物素3年后,902头健康奶牛中仅有11头奶牛患肢蹄病;对治疗奶牛蹄叶炎、指间皮炎、蹄糜烂和蹄底溃疡的发生有极显著效果,对治疗奶牛肢蹄病(蹄糜烂、蹄底溃疡、白线裂、蹄踵蹄尖溃疡等)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肢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经常发生的疾病之一,奶牛一旦发生肢蹄病,造成蹄变形、产奶量降低、繁殖率下降等,重者蹄部受损严重而遭淘汰。此病发病缓慢,发病前期不容易被发现,治疗时恢复缓慢,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临床上要准确分析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