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禹甸 《植物保护》1965,3(2):78-79
一、病情调查和计算方法 小麦赤霉病(穗腐)的为害程度,一般用病穗率、病穗严重度及病粒率三者表示。由于病粒率与病穗率及严重度有相关性,而田间对病粒率不易进行调查,故可只用病穗率及严重度表示为害程度。为了便于综合比较,可将病穗率及严重度合并计算为病情指数,以代表某一调查对象的受害程度。 1.病穗率: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麦株生育期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肥力、地势等因素使麦株长势和抽穗开花先后有不同,而形成同一田内,不同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现有的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在小麦成株期采用以茎为单位记载发病严重度,用病茎率和茎指代表病情的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是广大小麦种植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此病在长江流域流行频繁,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由于长期来缺乏统一的病情分级标准,因而对产量损失率测定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一致,不能正确估计病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情况;此外,在病害病情消长调查时,按全国植保总站暂定的严重度分级标准逐叶统计很不方便。本文根据1981年以来的研究结果提出以株为单位的严重度分级标准,探讨了其危害对产量损失的关系和损失原因,同时列病害防治指标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率与严重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eaf spot of maize)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in引起,该病发展蔓延快、流行频率高.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病原生物学及抗病性鉴定等领域~([1]).病情调查是检验发病程度及估计损失率的主要依据,通常以严重度或病情指数为指标,但在实际调查中较为繁琐,而普遍率调查则较容易,利用普遍率间接估计严重度(病情指数),可简化调查程序、减轻调查严重度的繁重劳动,是一种较简便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木薯不同品种间炭疽病的发生及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供试11个木薯品种的炭疽病田间的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病株率等进行对比,探讨了木薯病叶严重度分级和基于病情指数的木薯炭疽病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结果表明,柬食0号与其他10个供试品种的平均病叶率、平均病情指数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江苏省通州市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多年来病情调查采用普遍率(或称病株率)和严重度(或称病情指数)2个指标。调查普遍率比较方便,而且比较客观。然而严重度的调查存在较大主观性,调查的精确度有时较差,且调查记载烦琐,工作量大。为减轻工作量,减少调查中的人为误差,笔者对油菜菌核病的普遍率和严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1982年开始,对杂交稻汕优二号和常规稻泸科三号,进行了纹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关系的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方法: 1.病情观察:从移栽返青后开始每天普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定点每5天观察一次直至蜡熟期病情稳定时为止,调查记载病丛率、病株率、并按国际分级标准(后同)分级计算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2.小区控制试验:采取接不同量纹枯病菌体诱发和不接菌并施药控制发病,造成不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与病粒率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病情普查、不同严重度病穗病粒率测定、田间病粒率调查测算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情与病粒率的关系,并建立了由田间病情直接换算病粒率的数学模型,经拟合检验平均误差为0.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调查方法的改进研究孙广仲,仇光灿,成晓松(江苏盐城市郊区奉南病虫测报站224021)近年小麦白粉病为害较重,为开展防治和预测预报,需要进行大量的病情调查工作。目前的病情调查方法,样本量大,严重度分级过细,费时而误差较大,乡村级植保员也难于掌...  相似文献   

10.
水稻白叶枯病的产量损失是病情函数。病情与产量损失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应出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在环境条件和人类干预下,寄主-病原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结果,可行成不同的病情与产量损失组合。我们采取三种病情与产量损失估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一)稻白叶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宏观定性分级定量估计损失法;(二)病情按严重度分级,抽样测定单株产量与损失率,再估计全田或地区产量损失;(三)多年多点稻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病害严重度和冠层光谱与产量、产量因子及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采用不同用量的药剂控制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于灌浆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冠层进行高光谱测量,并对产量、产量因子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主要是通过降低千粒重导致产量损失,同时病害对小麦品质因子蛋白质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各期病情中以抽穗期病情与产量、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6和-0.7939,扬花期病情则与千粒重相关性最高.灌浆期的光谱参数与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差异植被指数(DVI)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760-850)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因此分别建立了基于DVI和R760-850的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大理州种植的冬春早熟大蒜是以"一早、二好、三高"为显著特点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大蒜白腐病已上升为大理州大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基于目前国内缺乏大蒜白腐病病情分级标准,2014-2018年在大理州对大蒜白腐病的田间发病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在明确当地病害发生规律以及病情发生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大蒜植株基部外观发病变黄叶片的数量多少,作为判断大蒜白腐病发生程度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1988~1990年,用浅盘法对四川省10个县市的棉花枯萎病圃和连作重病地土壤进行线虫的分离和鉴定,共检出植物寄生线虫7个属和5个种。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 renifor-mis)和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混合接种,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比单接枯萎病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更快,土壤中肾形线虫的数量也增多。  相似文献   

14.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256个病株样本分析,依据株粒重损失,采取偏等差分级法,制订了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经株粒数、株粒重、株高、雌穗长等项数量指标验证,符合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实际应用时,依据株粒数结合株高进行严重度分级,既不失真,又简便易行。运用苗期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6159+1.0306X),进行发生程度和产量损失预测,对于指导大田防治更有实际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粗缩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采集了带有紫斑病的‘合丰47号’大豆种子,在室内进行发芽率、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检测,并在田间播种不同染病严重度病种,研究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大豆紫斑病的种子发芽率、脂肪含量和产量与其病害严重度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其病害严重度呈正相关,且病害严重度与产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条锈病是小麦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安全生产。该病害的严重度准确评估对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措施制定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准确评估,本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小麦条锈病严重度自动评估方法,构建了小麦条锈病严重度自动分级系统。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小麦条锈病各个严重度级别的发病单叶图像进行了手动分割,获取叶片区域图像和病斑区域图像,并统计获得每一发病单叶的叶片区域和病斑区域的像素数量,计算获得了每一发病单叶的病斑面积占发病叶片总面积的实际百分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利用4种图像分割方法对发病单叶图像进行叶片区域和病斑区域自动分割,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病害图像进行手动分割所获取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最优的病害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利用最优病害图像自动分割方法情况下获得的每一发病单叶的病斑面积占发病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分别依据每一个严重度级别的基于平均值中间值的实际百分率参考范围和病斑面积实际百分率的99%参考值范围,对每一发病单叶进行严重度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基于病斑面积实际百分率的99%参考值范围的严重度评估方法最优,其严重度评估平均准确率为88.19%。利用最优的病斑图像...  相似文献   

18.
1964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许昌专区农科所合作,在河南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大田示范。 这个示范设计主要针对以往小区试验已经确定成效的对氨基苯磺酸,进行大面积防治,以期进一步肯定它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观察常州氟钡、醋酸镍、闽衣五号三种农药的实际效果。 1964年条锈病在河南省各地是继1959年和1960年大发生后的再一次猖獗,在碧码一号小麦上发病普遍率大部为100%。严重度达65—80—100%,病情指数达80%左右,这对测定药剂效果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抗病性是一种较稳定的抗病类型。许多研究证明,慢白粉性组分包括侵染效率低、潜育期较长、产孢能力弱,从而使白粉病上升速度缓慢,最终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于如何评价品种的慢白粉性,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趋向一致的是用病害严重度作为选择指标。本文报道了1988和1989两年在田间用白粉病严重度发展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作指标评价10个小麦品种的结果,以期寻找出具慢白粉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小麦白粉病4种分级方法病情指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我国有代表性且各地使用较多的4种小麦白粉病分级方法,在小麦孕穗期对不同发病程度麦田调查,以病茎数和严重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分级方法在田间病情较轻(病指≤6.3)时,对病指调查结果影响不显著,而在病情较重(病指>6.3)时,则对病指调查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分级方法间病指转换模型,可使不同分级方法调查的病指相互转换,便于各地资料相互比较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