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中东部新灌区水资源缺乏的实际出发,在不断改善小麦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通过引进和推广小偃6号,7852和小107等优良品种,建立单产3.0~4.5t/hm^2和4.5~6.5t/hm^2的节水群体结构,并采取田间麦糠(秆)复盖或中耕保等栽培技术,在灌溉1-2次、灌水总量为1275~1800m^3/hm^2的情况下,小麦单产可年均递增8%以上。  相似文献   

2.
吨粮种植模式养分循环状态的稻田梯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目前耕作条件和技术水平下,各类吨粮种植模式全年粮食产量从中高产生产水平(11.25-14.25t/hm^2)上升到吨粮生产水平(14.25-17.25t/hm^2)时农田养分产投比和投N效益递增,而全年粮食产量超过17.25t/hm^2以上时则农田养分产投比和投N效益递减的规律。探明了各类吨粮种植模式农田实际养分归还率偏低而养分循环通量偏大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各类吨粮种植模式通过4年定位试  相似文献   

3.
“汕优63”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1986年至今,平均每年约种植467万hm^2,占全国籼稻总面积的22%左右,1990年种植687万hm^2,占当年全国水稻总面积的27.1%。推广的范围跨越地球21.3个经度、20.2个纬度。已在全国16个省区种植5270hm^2,据四年全国区试结果,一般产量达7.5 ̄9.0t/hm^2,最高达13.9t/hm^2,每公顷增产1.1t,累计增产粮食585  相似文献   

4.
宁夏农田农膜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于1996~1998年对宁夏农田残膜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至1998年,宁夏农田地膜污染面积达104438hm^2,残留量3616t,平均残留34.6kg/hm^2,残留率为20.3%,而且污染面积还在以2%朱速度递增。为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保意识,把农田农膜污染及防治工作到入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好农田农膜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研制无污染地膜,采取农艺措施减  相似文献   

5.
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桂中丘陵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生物量为32.0t/hm^2,中龄林为10.80t/hm^2,近熟林为186.6t/hm^2,成熟林为197.4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4.00t/hm62;a,7.71t/hm^2.a,8.12t/hm^2.a入5.80t/hm62.a。  相似文献   

6.
在盆栽试验中,用^15N2还原法测定稻株总氮,其中1.09%来自接种的固氮蓝藻。蓝藻当季固定的氮素只有11.93%被利用。接种蓝藻增加稻田的氮量为16.3kg.hm^-2。实验室条件下按固氮量推算,自然水稻田土壤生物固氮量为14.2kg.hm^-2,植株总氮的16.8%来自生物固氮;接种蓝藻的稻田土生物固氮量为31.2kg.hm^-2,比自然稻田多固氮17kg.hm^-2,植株总氮的25.8%来自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立体开发效果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虞市大勤乡10hm^2连片稻田养鱼示范方的结果表明,年粮食平均产量13327.5kg/hm^2比对照增产0.4%,鱼产量397.5kg/hm^2,稻田养鱼比对照净收入增加1813.5元/hm^2,产出能力提高19%;具有控制田间杂草,减轻害虫为害,改善稻田土未环境的效果。提出稻田养鱼田间基本设施布局、鱼种放养、肥水管理、农药施用和合理投饲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天然赤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500-2000株/hm^2时,赤松林总生物量为127.389t/hm^2,接近最大值。 木层为127.043t/hm^2,灌木层为0.178t/hm^2;草本层为0.168t/hm^2。此时,乔木层净生产量为17.117t/(hm^2.a)。随着密度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灌木怪、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量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生态系统生物量由对照的180.05t/hm^2减少至156.58t/hm^2,减少13.04%。系统生物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乔木层林木株数、生物量减少所致,乔木层生物量由对照的173.87t/hm^2减少至142.74t/hm^2减少17.90%;但单株木的生物量增加了64.07%,尤以枝、叶和根增长迅速;林下植被生物量、死地被物生物  相似文献   

10.
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3年5月,在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进行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示范试验3种处理的病毒用量为15G PIB/hm^2,75G PIB/hm^2,150G PIB/hm^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3%,75.9%,80.4%,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为17.1%。大田试验虫口减退率为75.6%,两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