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李易谷 《蜜蜂杂志》2006,26(5):44-45
实现“公司+蜂农”的蜂业产业化,是解决中国蜂产品质量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而又流动性大的广大蜂农组织起来,并按市场需求去生产优质蜂产品,其工作难度很大。虽然近几年不少企业同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蜂农形成了“公司+蜂农”的产业化关系,而且进行了大力培训与投入,可除了蜂产品制假售假现象得到一定遏制外,蜂产品质量还是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因此蜂产品出口形势还是严峻的。究其原因是一些蜂产品企业只是把蜂业产业化和培训工作当作花架子,尤其出于成本考虑,有些企业还难以兑现优质优价的许诺,未从产业化过程中获得增收…  相似文献   

2.
在蜂业产业化经营中 ,蜂产品加工是实施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中间环节。从事蜂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一头连接基地和农户 ,另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 ,是组织小规模经营蜂户进入商品经济大市场、带动蜂农致富的重要力量 ;是实现蜂产品加工增值、推进蜂业产业化的主体之一。因而探讨蜂业加工企业的发展变化 ,对推进蜂业产业化有重大作用。1 市场 +加工企业 +蜂农———一种典型的蜂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工企业作为龙头 ,上联市场 ,下接蜂农 ,形成一体化经营 ,特别有利于协调蜂产品生产分散、蜂农与市场脱节的矛盾。同时有利于科学养殖、科学取蜜…  相似文献   

3.
养蜂业是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养蜂业对于满足蜂产品需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蜂农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蜜蜂饲养与蜂产品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纽带,实现成员共同的经济目的,具有专业性很强的服务内容。发展蜂农专业合作社、依托蜂业龙头企业建设蜂业基地,是我国蜂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蜂农专业合作社是蜂业产业化体系和蜂业基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蜂业龙头企业(蜂业基地﹚和蜂农合作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企业(龙头企业﹚+蜂业协会+蜂业基地+科研+养蜂合作社+蜂农"是当前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 ,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如何组织千家万户蜂农闯市场 ,增加收入 ;面对竞争激烈的蜂产品市场 ,如何使企业取胜 ,这是蜂协需要解决的课题。1997年以来 ,我们实行产销结合 ,通过“蜂农 +蜂协 +企业”途径 ,走蜂、工、贸之路 ,实行产业化经营 ,既增加了蜂农收入 ,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一、蜂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产物缙云县地处浙南山区 ,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缙云县蜂农与科技人员于 1993年 2月 1日自愿组建了缙云县蜂业技术协会 ,有会员 3 7人。蜂协为蜂农及时、准确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 ,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 ,提高蜂…  相似文献   

5.
蜂农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落实中国蜂产品协会2008年工作计划中"培育树立100个示范蜂农专业合作社和培训100个蜂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简称‘双百工程')"的任务,鼓励蜂农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规范合作社发展,推进蜂业产业化经营,提高蜂业企业经济效益和蜂农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根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蜂农合作专委会和蜂产品生产专委会对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返利兑现可增强蜂农的市场经济观念众所周知,南京老山药业公司几十年来就注重从源头上抓蜂产品质量,因此创出了享誉全省的老山品牌,近几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老山药业公司为实现“公司 蜂农”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承诺,将公司经营所得利润中的一部分返还给养蜂基地蜂农,这不仅增加了蜂农的收入,还加强了蜂农对市场经济的观念,克服了以往只管生产而不问市场的错误倾向。2优质优价调动了蜂农生产优质蜂产品的积极性我国蜂业徘徊不前的根源是什么?不言而喻,是高,是十几年来优质优价难以得到贯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刘进祖 《中国蜂业》2012,(5X):67-67
<正>蜂农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蜂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蜂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发展蜂农专业合作社是推进蜂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推进蜂业产业化,要求将蜂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蜂产业的规模效应;在蜂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提高蜂业生产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农企对接"是农业部2010年6月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只有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的产业化发展,减少蜂产品的流通环节,将商贩利润转让给蜂农获得增收来提高养蜂经济效益。2010年初,笔者所创办的芜湖市叶金蜂业合作  相似文献   

9.
梁崇波 《中国蜂业》2007,58(12):1-1,17
提起组织京郊蜂农实现养蜂致富,带领北京市蜂业公司团队实现经营业绩十年翻五番,投身科研引领蜂业产业大发展的刘进祖研究员,京郊蜂农感激地称他为"蜂农财神",公司员工亲切地称他为"企业灵魂",行业人士则敬佩地称他为"蜂业  相似文献   

10.
蜂农设立养蜂专业合作社目的为了增加养蜂收入。本文论述合作社实施优质优价的必要性,必要条件论述及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结果表明,优质优价是养蜂专业合作社的生命线。养蜂专业合作社组织蜂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蜂产品,并与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溯源管理,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兑现优质优价,增加蜂农收入,合作社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合作社通过科技培训、法制教育、评选先进,全面提高蜂农养蜂技能和道德品质,才能确保优质蜂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丁向英  黄康 《蜜蜂杂志》2012,32(7):29-31
蜂业组织形式随着江山蜂业的发展在江山经历了30多年的演变,在提高蜂农组织化程度、加快蜂业产业化发展、促进蜂农增收等方面,各种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江山蜂农组织化建设情况的回顾,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更好完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转地蜂场经济效益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元强  胡福良 《蜜蜂杂志》2007,27(10):37-40
据调查,2005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24元,人均盈利990元,蜂场均盈利2 537元,经济效益差,半数蜂场亏本,养蜂业萎缩.2006年,转地蜂场每群蜂纯收入316元,人均盈利13 325元,蜂场均盈利35 312元,蜂场普遍盈余,养蜂业重现生机.养蜂业经济效益不稳,市场风险大,是弱势产业,需要企业扶持,政府呵护.当前,政府应依法行政,尽快将蜜蜂运输列入绿色通道,减轻蜂农负担;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政府应倡导扩种蜜源作物,为养蜂业发展奠定基础.蜂农应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不断增加养蜂经济效益.当前,蜂农应依法组织起来,成立协会(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产业化经营,蜂场才有稳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胡元强  赵焕 《蜜蜂杂志》2019,(2):I0002-I0004
据调查,缙云蜂社转地蜂场2018年实施GB/T35868-2018 《蜂王浆生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按照《蜂王浆优等品》企业标准(兽药残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0-HDA含量≥1.8%;1h内-18℃冷冻。)要求生产蜂王浆23.087 t,经蜂之语公司检测中心检验全部达到上述标准要求,并通过该公司顺利出口日本,开辟了国际蜂王浆高端市场,实现了蜂王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蜂之语公司对缙云蜂社生产的蜂王浆优等品实行优价190元/kg,比市场价高55~65元/kg,为蜂农增加收入121万元,缙云蜂社留存23万元,实现蜂农增收,企业增效,互利共赢。企业实行优质优价才能调动蜂农生产优质蜂王浆的积极性。蜂农应组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溯源管理,才能兑现优质优价,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收购鲜王浆200余t,年产值1.5亿元,是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公司为实现蜂业产业化并促进蜂产品质量提高,近两年先后对本省及安徽、浙江等地十几处养蜂基地的蜂农进行了蜂产品质量安全等实用技术培训.公司除一副总经理带领数名员工抓产业化培训工作外,还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搞养蜂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7日下午,十大"感动社区人物"走进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讲述了自己的先进事迹,与几十名社区居民分享了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心得.市领导鲁炜出席了座谈会. 蜂农李定顺是十大感动社区人物之一.今年45岁,来自密云县鼓楼街道.8年前,失业后的李定顺组织34户蜂农成立蜂产品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每户平均增收1.8万元,蜂农还入股建厂,创办了自己独立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胡元强 《中国蜂业》2008,59(2):42-42,4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说出了蜂农心里话,是最感动蜂农的福祉。笔者在养蜂生产调查中发现,蜂农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蜜蜂农药中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转地蜂场的发展情况,2011~2012年对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进行蜂场组织结构、人文素质及组织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结构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2~4人为主,平均每人饲养52群意蜂.蜂农平均年龄38.5岁,以青壮年为主,适应转地蜂场高强度劳动要求.蜂农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为多数,小学、初中、高中的比例约为1∶12∶1.蜂农组织化程度达76.25%~82.5%.上述结果表明,转地蜂场是一种能使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调查中还发现,蜂协、蜂农专业合作社是组织蜂农、普及科学技术、提高蜂农素质、确保蜂产品安全、增加蜂农收入的好组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1概况 浙江江山养蜂产业化协会创建于1981年,原名"江山市养蜂协会",1998年更名为"养蜂产业化协会".协会现有个人会员486人(户),团体会员59家(包括8个蜂业公司、5个加工厂、7个蜂产品经营部、39个养蜂互助合作社、136个养蜂联合体),是一个集科工贸、产供销为一体,以服务养蜂生产为主要目的,以会员(蜂农)为主体的群众性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12):53-56
据调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浙江省缙云县绿纯养蜂专业合作社与发达地区的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2009~2016年产销联营,产业扶贫成绩显著。8年来,该社供应公司蜂蜜3060.60 t、蜂王浆86257kg、蜂花粉12040 kg、蜂蜡10421 kg、蜂胶1064 kg,销售额合计4826.20万元。该社8年盈余返还成员616.21万元,股金分红60.52万元,增加蜂农收入676.73万元,平均每个蜂农增加收入8.83万元,超过该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年总和。这是该社与公司实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溯源管理、兑现优质优价,增加蜂农收入,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蜂农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与发达地区龙头企业产销联营,产业扶贫效果显著,持续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今年刺槐蜜、荆条蜜丰收,蜂蜜在丰年不掉价而提价,使蜂农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养蜂前景看好,蜂农一致要求成立自己的组织,以便得到更多的好信息,扩大生产规模。经主管部门批准,花,主管部门畜牧局的网站,可无偿给蜂农使用,可上网出售蜂产品和买卖蜂群。研究会对蜂农有10项承诺,主要是为蜂农提供服务,其目的是帮助蜂农将蜂业做大做强,多为国家创造财富。铁岭市蜂业研究会成立@孙立广$辽宁省铁岭市孙氏蜂场!辽宁铁岭11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