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野外观察、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水平上存在着广泛和明显的遗传变异;2)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全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和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性状,其变异系数(CV)≥30,CV变幅为30.159-52.620;3)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其他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初步提出划分泡桐自然接干类型的"三分法"标准并证明了连续接干类型是最好的自然接干形式;5)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他自然接干性状都达到极显著差异;6)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7)很多具有胸径生长杂种优势的杂交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却很差,而有些杂交无性系既有强大的胸径速生性又有特别优良的自然接干性;8)接干材积因子、主干材积因子和主干平均削度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一三者的累积贡献率达75.91%;9)"9501"、"9502"和"8508-2"是呈连续自然接干且自然接干性状表现最好的3个速生优质抗病优良无性系;10)简单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2.
泡桐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是我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已发展到4亿多株,其中1983、1984两年栽植幼树保存株数约2亿株。由于泡桐自然接干能力差,一般主干较低,严重影响泡桐的经济价值。如何使低干变高干,培养高干通直无  相似文献   

3.
泡桐修枝促接干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年生未接干泡桐修枝的研究结果表明,修除顶部分杈枝和部分下层枝是促进接干形成和生长的有效方法,最适宜修枝促接干的时期为造林后第3年的春季,适宜的修枝强度为50%~70%,保留下层2~3轮侧枝;按此法修枝,接干成功率达97.5%,接干高,径,接干形率在修枝当年可分别达5.7m,10.4cm,0.59,且具有不显著影响下部径生长和材积生长,而较显著促进上部径生长和显著促进主干总材积生长,降低原主干削度的效应;在对照采用高苗干,修枝处理采用矮苗干的情况下,修枝接干后的主干高仍要高于对照71.1%;5~6年生时接干与原主干已形成通直主干,接干材积已占总材积的27.1%~32.3%,与对照相比,原主干下部径生长及其材积无显著变化,而其上部径生长和主干总材积分别高7.2%~8.5%,42.2%~45.6%,且原主干的削度显著降低,形数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泡桐低干树接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泡桐是四旁绿化和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几年来,石家庄地区共发展桐粮间作170万亩,510万株,其中树高3.5米以下的约80万亩,240万株。这些低干幼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很难长起主干,不仅影响材质和出材量,也影响对农作物的光照。去年由于低温,我省南部地区有大量泡桐上部枝干被冻死而干枯。如何使低干变高干,是当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在赵县、正定、栾城等地进行人工接干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接干和施肥对苗高为3.0、3.5、4.0、4.5、5.0m初植的3年生和4年生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3.0、3.5m苗的3年生泡桐幼树的高生长;2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4.5m的4年生泡桐的高生长,并且苗高为4.0、4.5、5.0m的4年生泡桐幼树的高和胸径生长量都明显比3.0m和3.5m苗的大;施肥能明显促进苗高为4.5、5.0m的1次接干泡桐幼树的高生长。2次接干处理后,对高为4.0m的苗培育高干良材(主干达6.0m以上)有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毛泡桐×白花泡桐”的优良无性系TF33和两个标准对照品种(白花泡桐C001与兰考泡桐C12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桐优良无性系干材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 TF33、C001、C125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广泛和显著的变异;(2)3个生长性状(接干高、接干材积和主干材积)与3个干形性状(通直度、接干形数和主干平均削度)为高度变异性状(CV≥30%),CV变幅为33.10%~53.19%;(3)接干因子是影响和决定性状杂种优势最终状况和总体表现的最重要因素;(4)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无性系干形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5)多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的性状间相关性变化较大;(6) TF33较C001有显著的材积生长杂种优势,较C125没有显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接干后的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生长,和对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泡桐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群众十分喜爱。我省,特别是关中东部,近年来栽培发展很多。但由于泡桐顶芽衰退,侧芽萌发力强,栽后任其自然生长,多年后主杆极不明显,生长低矮,枝条零乱,用材率低。为了形成良好主干,过去群众多采用“平茬”、“摘芽”等方法,促使泡桐形成良好主干。河南省鄢陵县张南大队通过反复实践,摸索  相似文献   

9.
泡桐在山西省太原以南的晋中、长治、临汾和运城等地均有栽培,适生于运城、临汾盆地。全省现有泡桐4000万株,主栽品种有兰考泡桐、桐杂一号和桐选二号等。在生产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集约经营,品种良莠不齐,幼树冠矮子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仍然存在。为了提高泡桐子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除培育高干壮苗外,提高已植泡桐幼树主干高度至关重要。经过1985~1990年连续几年观察研究,初步总结出适合山西省泡桐生产特点的泡桐幼树干头接干技术。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方法随机设立样点或样木,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品种、季节以及接干后管理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泡桐接干的原理及其技术,分析了推广泡桐接干的经济效益,对提高现有泡桐树的质量和价值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泡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适于桐粮间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社泡桐发展很快。现在全社实现了农桐间作化,并在房前屋后、沟渠路旁广泛栽植了泡桐,使我社出现了新气象。但是,由于栽植时有些苗木较低,加之泡桐顶芽冬天有自然死亡的特点,引起部分桐树主干低矮、弯曲。这样,不仅降低了木材利用价值,也影响交通、耕作和农作物的光照条件,因此改造现有低干泡桐,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社贫下中农除采用平茬、抹芽、修枝等方法使泡桐由低干变高干外,遵照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泡桐单芽接干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泡桐属假二杈分枝,自然接干能力差,一般主干较低,往往形成二节材或三节材,严重影响泡桐材的经济价值,如何使低干变高干,培育出4m以上通直无节良材,增加外贸出口,提高经济效益,是泡桐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于1987年在新乐县对泡桐单芽接干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我省从河南引进不少兰考泡桐,殊不知,我省还有自己的乡土泡桐——白花泡桐。我省的白花泡桐,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近3米。较之兰考泡桐,它的优点是:不需抹芽、分枝高、干形好。白花泡桐的假二杈分枝,往往发育一强一弱。较强的分枝,沿主干向上生长,自然接干。因此,白花泡桐比兰考泡桐生长高大,主干可达15米。  相似文献   

16.
泡桐是我省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素以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著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也是我国出口的传统物资,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望。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桐粮间作面积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但是,也有一些单位选用苗木质量差,经营管理不够好,抚育措施跟不上,致使桐树主干低矮,干形不良,不仅影响了桐木的材质和  相似文献   

17.
<正> 泡桐是我省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但因顶芽及1—2对腋芽组织不充实不易越冬而死亡,致使主干不能继续生长。翌年春季从3—4对腋芽萌发出对生侧枝,形成假二叉分枝。造成主干低矮、出材率低、木材经济价值降低等缺陷;在四旁或农桐间作地,则影响交通和耕作。为了培养高干无节良材,过去在群众中也试用了几种接千方法:如平茬法、平头法、目伤法、抹芽法等。平茬法至少需两年时间,而且管理措施要跟得上才能培养5米以上的大苗,这在时间上是不够经济的;平头法是将2—3年生或更大幼树的树冠全部砍去促使不定芽萌发进行接干,此法工作量大、不够简便,并且影响幼树的粗生长;目伤法也是在较大的幼树上进行目伤培养主干,技术复杂,出芽的位置不定,不易达到预期目的;抹芽法虽然简单,但由于抹芽太多,减少幼树生长的营养面积,当年虽有一小段新梢生长,幼树生长细弱,易风折,更主要的缺点是接干枝基部不易愈合。鉴于以上方法的缺陷在生产实践中不易推广。我们从1978年开始,在几个泡桐基点试验林中进行了泡桐新接干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兰考泡桐苗木顶芽的萌发与接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Paulownia spp.)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的特点,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特别是华北平原地区最主要的栽培树种之一,也是我国外贸出口最主要材种(侯元凯等,1999a).然而,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死亡,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出现了"冠大干低"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桐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刘震等,2005a).  相似文献   

19.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 泡桐属假二叉分枝植物,顶芽一般在冬天自然死亡,不能萌发成向上生长的主干。过去我们多采用抹芽和目伤等接干法培育高干良材,近几年来我们在海拔1050米的半山阳坡,试用了泡桐干顶粗技环状剥皮接千法,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当年最高生长量达7.25米,萌芽枝1.3米处粗4厘米,平均(10株)年高生长4.92米,当年朐径增粗6.6厘米。具体做法: 1.掌握好适宜的接干树龄。泡桐栽植后,一般当年缓苗,第二年恢复正常生长,第三年开始旺盛生长,枝叶多,根系发达。因此,一般栽植3—4年后进行环状剥皮接干最好。剥皮时间,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进行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