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油茶梢尖蛾幼虫危害一年发生一次。对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龄幼虫潜入叶片叶肉层越冬,次年春季幼梢生长后,幼虫在虫斑附近蛀入新萌芽部位或尚未木质化的春嫩梢,造成春嫩梢大量死亡,以4月下旬至5月危害最为严重。幼虫6月中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8月上旬产卵,约15 d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咬破叶片下表皮食取叶肉,并在叶片内越冬。受油茶梢尖蛾危害的油茶树,产量有所下降。为此,提出了采取人工、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可控制危害,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2.
杉梢小卷叶蛾是鳞翅目卷叶蛾科害虫。群众称为杉梢螟,是杉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杉梢小卷叶娥在我县五个公社都有分布。为害成幼林杉木。据我们在方麓茶场四年生杉木林内调查,有虫株率35%,最高单株为害7个嫩梢,顶梢为害占5%;罗村公社长山林茶场三年生杉木幼林200余亩,人工摘除被害梢90斤;县林场北十里工区杉木行道树上也有严重的危害。 杉梢小卷叶蛾危害杉木幼嫩的顶梢和侧枝梢。四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杉木抽出嫩梢,越冬蛹已羽化产卵。幼虫自五月上旬陆续蛀食嫩梢,五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五月下旬少量老熟幼虫化蛹。 杉梢小卷叶蛾幼虫从杉木嫩梢叶片间蛀入,进入新梢内后,蛀入孔由排泄物和树脂胶填塞,随后幼虫向髓心蛀食2--4毫米长,形成一个卵形洞腔,腔壁是白色膜状物,被害的焦枯叶片由树脂粘结,老熟幼虫就在洞腔内化蛹。  相似文献   

3.
葡萄的摘心,是指夏季新梢达到一定长度时,在留足新叶片的基础上,对主梢嫩尖或数片新叶的摘除。摘心作业是葡萄修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ritarmata margarofana Hein.属鳞翅目卷蛾科,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国外松等的嫩梢及球果,对林木的高、材积生长及种子的产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油松球果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上草木丛、松土中越夏越冬。翌年蛹的羽化率约60%。成虫产卵前期平均8.3天,卵发育历期平均14.8天。卵发育起点温度8.3±1.1℃,有效积湿85.9±16.1日度。由于蛹越夏越冬期有茧保护,茧色与环境一致,很难发现;幼虫孵化后7~10天钻入梢或球果心内隐避危害,防治非常困难。但成虫活动期,幼虫孵化后7~10天营裸露生活,抓住这段  相似文献   

5.
发现了松黄叶蜂的5种寄生性天敌,即松黄叶蜂尖胸青峰、松黄叶蜂翠金小蜂和邻凹姬蜂、田猎姬、恩姬峰。其中幼虫-蛹寄生4种;蛹寄生蜂1种,并研究了主要种生物学特性探索了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及致病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蛹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梨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主要危害梨树,以成虫产卵干嫩梢后用锯状产卵器将嫩梢切伤,使嫩梢干枯死亡,受害严重的梨园,断梢累累。结果树受害后影响产量和树势。幼树受害后影响生长和树冠形成。近两年来该虫在阿克苏地区传播很快,许多梨园都发现有被危害的现象,尤其砀山梨受害较重。1形态特征卵:长椭圆形,略弯曲,白色透明;幼虫:乳白色,长8~10mm,体弯曲,两头尖而中部肥大,无足;蛹:长6~10mm,奶油色;成虫:体长约10mm的小型蜂类,全身黑色有光泽,触角丝状,翅透明,足黄色,雌虫有明显的锯状产卵器。2发生情况梨茎蜂在我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或蛹…  相似文献   

7.
鞭角华扁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变为预蛹在土中越冬,跨年完成卵、幼虫、蛹、成虫这4个虫态的生长发育。成虫有孤雌生殖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人工翻土、破坏蛹室、杀死预蛹;喷洒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8%杀虫双、3‰多效杀虫灵或25%甲基1605粉剂杀死幼虫。  相似文献   

8.
桉袋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迅速﹑准确鉴定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雌雄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410头桉袋蛾蛹的护囊形态特征发现:雌蛹护囊长锥状,末端排泄口较尖,雄蛹护囊长筒状,末端排泄口平截。雌成虫体淡黄色,头胸部黑褐色,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具翅,均呈黑灰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水份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水份含量在77.2193%-81.3552%之间,相对较高;滞育蛹水份含量在67.1469%-75.0716%之间,除11月下旬水份含量下降较多外其余时期水份含量相对稳定,相对较低,并呈现一定规律波动。滞育蛹羽化成虫水份含量为66.3596%,含量较低。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水份含量与变化差异表明,三者有不同的水份代谢特征。滞育蛹不同发育阶段水份含量变化与滞育蛹的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测定了美国白蛾越夏蛹的发育与温度和光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80%、光周期LD12∶12条件下,25,28,30℃饲喂化蛹的美国白蛾,蛹滞育率分别为35.48%,42.71%,0,蛹的死亡率分别为25.81%,14.58%,8.91%.30℃的饲养条件下不能解除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蛹,在全暗条件下滞育蛹可解除滞育,但蛹期明显加长.  相似文献   

11.
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国外松种子园主要种实害虫之一。1年1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下越夏过冬;2月上旬至4月上旬,幼虫为害雌花、1年生球果和嫩梢;害虫各虫态出现与寄生物候关系密切;成虫产卵多选择长叶烯、海松酸含量低,枞酸含量高的无性系植株。在成虫羽化始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1万倍液或前者2万倍与50%甲胺磷乳油0.4万倍混合液喷雾,能有效防治害虫,而且对雌花、球果正常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梢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sne-tzov)属鳞翅目尖翅蛾科(Cosmopterygidae)害虫,为害油茶、茶树叶子和技梢。幼龄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半透明淡黄色的虫斑,直径约3-5mm。长大后蛀食嫩梢,使嫩梢凋萎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木蠹象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云南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被害云南松树木上的分布规律,反映了该虫幼虫和蛹在树木上的危害与分布。研究表明,云南木蠹象蛹室主要分布在云南松树木主干的中上部,其蛹室数量占主干蛹室量的76.99%;同时,云南木蠹象蛹室集中于树木主干,主干上的蛹室数占全树蛹室数的70.26%。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轮枝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中上部轮枝,即第1~3轮轮枝。在这些轮枝上的蛹室数目是所有轮枝蛹室数目的87.69%。从生长年龄而言,蛹室主要分布在1~2年生的主干和侧枝上。  相似文献   

14.
    
《绿色中国(A版)》2010,(8):18-19
待到杜鹃烂漫时,采几尖嫩茶,掬两捧春蔼。醉山醉水醉清风,且行且止且抒怀。  相似文献   

15.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10,32(6):78-79
<正>幌伞枫(罗伞树)Heteropanax fragrans(Roxb.)Seem.常绿乔木,高8~30 m。树皮暗灰色,纵裂,具圆形明显凸起皮孔,内皮淡紫红色;枝条短粗,茎枝嫩时具"V"形叶柄痕迹。树冠圆伞形。叶大,互生,多在茎枝顶部聚生,通常三至四回羽状复叶,羽片和小叶均对生;小叶近革质,椭圆形或卵形,长6~15 cm,宽3~7 cm,先端尾尖或突尖,基部宽楔形或近  相似文献   

16.
木本蔬菜──龙牙葱本解庆珂龙牙葱木是五加科落叶小乔木。俗名“刺龙牙、刺嫩牙。”树高1~3米,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脱落,是大型二回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l米,常密集枝端,向四方伸展,树冠成棕榈状,小叶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有粗大牙齿或尖锯齿、花...  相似文献   

17.
    
待到杜鹃烂漫时,采几尖嫩茶,掬两捧春蔼。醉山醉水醉清风,且行且止且抒怀。  相似文献   

18.
龙牙葱木     
龙牙葱木解庆珂龙牙葱木是五加科落叶小乔木,俗名“刺龙牙”、“刺嫩牙”。其树高1—3米,树皮灰色,密生坚刺,老时脱落;是大型二回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1米,常密集技端,向四方伸展;树冠成棕桐状,小叶椭圆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有粗大牙齿或尖锯齿;花序呈宽...  相似文献   

19.
<正>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全株近无毛,长达8m。小枝灰褐色,稍有棱。叶互生,纸质或近膜质,宽椭圆形、倒卵形或卵形,长5~10cm,宽2 ~5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 边缘疏生有腺的细齿,叶面有光泽, 无毛,背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叶柄长1.5~4.5cm。花单性,雌雄异株, 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而柔弱,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  相似文献   

20.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