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胡浩  南颖  刘继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0-14833
通过对延吉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深化对延吉市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系统认识。延吉市应在当前环城游憩带雏形的基础上,抓住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契机,挖掘环城游憩的需求市场潜力,优化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布局,完善延吉市城市旅游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武汉市周边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空间分布图,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进行结构优化,最终形成武汉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图,以此来探讨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开发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728-4731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具有典型的内陆山地景观特色,开发应以旅游资源特色和游憩空间特色分析为基础,定位游憩主题、形象、产品、市场,以实现重庆市区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城乡村游憩带建设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12-214,218
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指导,运用空间结构和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柳州市57处乡村旅游地进行分类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柳州环城乡村游憩带空间格局,即城市滨水游憩带、近郊农业休闲带、远郊观光度假带、偏远民族风情体验带等4大圈层结构,并针对性地提出各圈层的旅游发展路径和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7.
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的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旅游活动干扰和旅游环境容纳量的压力,改善了景区旅游环境。该研究针对环城游憩带知名乡村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认为在处理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的关系上,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营销上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旅游跨界融合营销;要大力发展短途游市场,精心打造高端旅游产品,保障乡村旅游有序进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9.
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环城游憩带是今后城市周围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本文在其形成机制和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当前应定位于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周末短程旅游市场 ,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环城游憩地是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挖掘网络信息平台数据研究新形势下环城游憩地体验价值结构体系及特征对于新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研究和深入访谈基础上,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技术对上海、成都、广州、北京、武汉五大区域50个不同类型城乡环城游憩地的20 695条网络游客评论进行霍尔斯提(Holsti)系数分析和词频分析,研究环城游憩地体验价值特征。结果表明,在城乡环城游憩地发展中应注重情境打造和学习型、新奇性体验的营造,提升产品的参与型和服务的移情性,挖掘有效需求,带动关联消费,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1.
王克柱  张红菊  王占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99-17201
介绍了环城游憩地的定义与类型,分析了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的开发原则,并以保定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保定市环城游憩地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1 665份武汉市居民环城游憩的调查问卷,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体验价值、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关系,验证"旅游体验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模型(TEVSB),揭示城乡环城游憩行为机理。其中有3个环节互相嵌套,一是体验价值内部凸显的层次作用;二是情境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中介作用;三是认知价值对行为意向的直接作用,功能价值、经济价值、情境价值及情感价值通过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结论提出了促进城乡环城游憩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毛润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47-2048
剖析了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开发中开发理念、产品结构、旅游设施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开发构想以及应注意的4个方面的问题,设计了乡村度假、休闲产业旅游、公园游乐、专题旅游休闲、会议旅游5种产品模式,为实现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贵州安顺布依高荡村乡村旅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环城游憩价值结构体系并结合IPA模型探究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贵州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游客体验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夏文桃  袁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42-12743,12747
调查了怀化市旅游活动现状、休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特征。指出其旅游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功能分区不明确,"点—轴"空间结构的关联性较差,旅游空间的线性水平连贯性、垂直连贯性较差。建议从休闲游憩空间圈层结构模式(将怀化市作为中心,由内到外分为城市内部休闲岛、环城游憩点、远郊城镇及乡村休闲点3个圈层的模式),以及点、轴、面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构建怀化市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野公园是世界公园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郊野公园的历史演变、概念特征、类型模式和管理体制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郊野公园经历了理念起源、管理探索与功能转型、注重游憩3个历史发展时期,其特征表现为:近郊区位、以自然和乡村景观为主、保护环境、满足城镇居民郊外游憩需求等.郊野公园按照主要活动设施、主导游憩活动、地貌特征、景观特色和旅游资源五种标准分为24个类型.总结英国和我国香港较为成熟和完善郊野公园管理体系和立法政策,探讨我国城郊森林型、生态林型、环城游憩带型、乡村田园型4种郊野公园模式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笪玲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20-123
[目的]完善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为相似区域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方法]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分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特点,并通过该类区域PSR模型的分析,探讨不同游憩带适宜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结果]通过充分考虑PSR模型下的区域特点,分别总结出城市游憩圈带、近程游憩带和远程游憩带的游憩地配置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及社区发展核心.[结论]乡村旅游社区开发模式的选择应当依托区域要素,构建合理发展机制,避免各种经济、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玮  赵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21-7923
以南京市行政区域内除了主城区之外的包括栖霞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高淳县和溧水县的4区2县中的105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地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类型交叉组合的复合方法将南京周边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并对这5种类型的105处旅游地的大量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最终得出南京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休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定位和发展。特别是在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方面,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江北大景区,打造都市新田园"为抓手,深入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三大战略,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实现产业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将江北区打造成为宁波环城游憩带先行区和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区。目前,江北区已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市级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