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溴虫腈光催化降解的过程,结果表明光催化降解速率大于光降解速率,且分别遵循动力学一级方程式C1=10.325e^-0.1635t,Ct=10.202e^-0.0069t,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溴虫腈光催化降解影响的顺序:纳米TiO2浓度>溴虫腈初始质量浓度>pH>温度,其中纳米TiO2浓度影响特别显著,并确定了优化降解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BTEX厌氧降解纯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驯化和分离纯化方法,从被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3株厌氧降解BTEX的纯菌种,对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在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BTEX各个组分在不同菌种、不同电子受体和污染物不同起始浓度的条件下生物厌氧降解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苯、甲苯和乙苯在以硝酸根和硫酸根为电子受体、污染物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降解效率可达95%,而以3价铁为电子受体或者初始浓度较高时降解效率较低.二甲苯在各种条件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降解.在各个因素中,电子受体对BTEX降解效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 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粉吸附孔雀绿染料的影响,并应用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初步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染料初始浓度为100 mg/L,反应温度为30℃条件下,孔雀绿染料吸附率可达97.37%。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4.
王凯全  周琪  齐经济  乐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9-21081
[目的]探讨高浓度多菌灵在自然条件下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方法]通过选取质量分数为0.2%(推荐浓度)、0.4%(2倍浓度)、1.0%(5倍浓度)多菌灵溶液在植物叶片上喷洒,测定自然状态下多菌灵的残留量,并研究了3种浓度下多菌灵残留量的动态模型。[结果]推荐浓度下多菌灵降解符合降解动力学规律,而2倍和5倍浓度下的样本降解动力学模型出现了异化。分析认为,多菌灵的植物残留量受植物吸收能力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吸收能力受施用浓度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较高浓度施用和植物处于缓慢生长期时,不利于多菌灵的吸收;气候条件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度较高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多菌灵的降解。[结论]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多菌灵的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鳗鱼蛋白酶解动力学特性,研究在不同初始底物质量浓度[S0]和酶质量浓度[E0]条件下,中性蛋白酶对鳗鱼蛋白的酶解过程,将水解实验结果用推导的动力学模型方程进行拟合,建立酶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50℃、pH=7.2的条件下酶解,鳗鱼蛋白的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随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但随初始底物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鳗鱼蛋白的动力学方程为:DH=1-(1+32.65[E0]/[S0].t-0.1t)-0.061 9;酶解的最低临界中性蛋白酶质量浓度为3.06×10-3[S0],最大临界底物质量浓度为326.50[E0].该动力学模型对实验结果有很好的拟合度,可为酶解反应过程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玮  詹燕  石灵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1-73,76
以橙皮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橙皮对Fe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初始浓度、投加量及温度等因素对Fe2+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橙皮对Fe2+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橙皮对Fe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温度为50℃、投加量为8 g/L、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橙皮对Fe2+的吸附效果最佳,废水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大,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次之,吸附剂的用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孙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5,(9):243-245,276
[目的]研究一株低温硝基苯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方法]对一株耐低温硝基苯降解菌进行研究,考察了其最适生长条件及在不同硝基苯初始浓度下的生长和降解情况,并进行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当温度为15℃,p H为7,摇床转速为140 r/min,接种量为10%时,最适宜该菌株生长。该菌株培养48 h对200 mg/L硝基苯的好氧降解率达60.53%。当硝基苯初始浓度100 mg/L时,该菌株的降解动力学符合Andrews抑制方程-非竞争性底物抑制模型。[结论]该研究可为硝基苯实际废水生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油茶饼粕为材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苯酚的吸附量来评价其吸附性能,初步考察了活化 剂体积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油茶饼粕活 性炭磷酸活化法制备工艺;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吸附温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油茶饼粕活性炭吸附苯酚的动力学差 异,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活性炭吸附苯酚溶液的动力学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剂体积分数、活化 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等4个单因素对磷酸活化法制备油茶饼粕活性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以油茶饼 粕为生物原料,在碳化温度300℃下,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活化剂体积分数为40%,活化时 间为90min,活化温度为600℃;在活性炭对苯酚吸附过程中,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及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 对苯酚的吸附速率呈下降趋势,并在100min后趋于平衡;且Langmuir吸附模型的准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能较好 地描述油茶饼粕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
臭氧氧化多菌灵表观速率常数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多菌灵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温度对臭氧氧化降解多菌灵反应表观速率常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臭氧氧化降解水体中的多菌灵,考察多菌灵降解过程中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剂量因素的关系。[结果]在不同臭氧投加量和不同初始浓度条件下,多菌灵降解均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速率常数与臭氧投加量呈正相关性,与多菌灵初始浓度呈负相关性。表观速率常数随多菌灵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反应物的绝对去除量增加,表明增加多菌灵初始浓度有利于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一般化学反应规律相符合。[结论]为安全有效地降解多菌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筛选分离得到的敌草隆降解菌株SL-6生物学分类地位,并优化其降解条件,为降解敌草隆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棉田中分离敌草隆降解菌SL-6,并通过16S rDNA及nrd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鉴定;运用HPLC法检测SL-6菌株对敌草隆的降解效果,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敌草隆初始质量浓度、接菌量、蔗糖含量、pH及温度条件下的降解能力并优化降解条件。【结果】从棉田土壤中分离得到7株菌株,其中,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菌株SL-6、SL-7和SL-9对敌草隆的降解效果好且消解动态符合消解动力学方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 Xylosoxidans SL-6降解效果最佳,第15天的降解率为94.6%。在敌草隆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接菌量为15%(φ)、不外加碳源、pH为8.0以及温度为30℃时,处理5 d后降解率达93.1%。【结论】SL-6菌株能够高效降解敌草隆,可作为新的菌株资源,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降解敌草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海洋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来  李会爽  周磊  柳青  张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9-18071,18086
[目的]探讨微生物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物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大庆原油为降解底物,以分离的优势石油降解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初始盐度、pH和营养盐等因素对菌株SY1和SY2降解石油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降解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初始pH和氮源浓度对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较显著,同时添加氮、磷营养盐能取得更好的降解效果。正交试验表明,菌株SY1在最优组合下石油降解率达59.0%,主要影响因素是磷浓度;菌株SY2在最优组合下石油降解率为57.4%,主要影响因素是盐度和pH。[结论]该研究为菌株对石油降解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连生  陈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74-13476,13491
[目的]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土壤中多菌灵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作初步研究。[方法]从长期被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富集培养法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YB-6,并研究了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菌株YB-6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基础培养基中,5 d内对100 mg/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61%,而加入0.5%蛋白胨后5,d内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达90%;菌株BY-6对多菌灵具有良好降解性能,最合适降解温度为30℃、pH为7.0,降解率与接种量呈正相关,外加氮、碳源能促进其降解效果。[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菌株YB-6降解多菌灵机理,并将其大规模运用到土壤修复技术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构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过不同结构型式混播草皮缓冲带径流中污染物迁移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农田径流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TN、TP进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9 mg/L和1.04 mg/L的试验条件下,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TN、TP的去除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含有生态草沟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对TN、TP的去除能力明显强于单一缓坡和缓坡-阶梯结构的混播草皮缓冲带,其对径流水TN和渗流水TN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08%和58.75%,对径流水TP和渗流水TP的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51.31%和65.29%。  相似文献   

14.
利用增殖培养法,从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BP-8,研究了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在无机盐培养基中,5 d内对100 mg/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60.8%;加入0.5%的酵母粉后,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提高到93.2%;降解多菌灵最佳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5%,且降解率与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客水对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客水对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降解特征。[方法]以典型城市河流南淝河为研究对象,调查受不同排口影响下南淝河水质特征,评价南淝河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并以初期雨水、道路径流和污水处理厂尾水为代表性客水来源,探明不同来源客水在客水土著微生物、光化学的作用下水质及溶解有机质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南淝河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影响较大,且南淝河总体上处于富营养或超富营养状态,但叶绿素(Ch-a)含量和富营养化等级在受不同排口影响下的河段中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来源客水在土著微生物和光化学作用下,其TN和TP均有较大的削减,且溶解有机质(DOM)组成发生了明显的转化。[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河流的综合整治,特别是入河污染物的削减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条件的优化及动力学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的条件,并建立了降解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以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的最优条件为:蔗糖浓度0.31%.毒死蜱初浓度51.33 mg·L-1,培养温度30.7℃.在该条件下理论预测毒死蜱降解率可达74.7%.通过假设和验证,得出哈夫尼菌降解毒死蜱为一级动力学模型,哈夫尼菌能水解毒死蜱P-O键,属一级酶促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资源化利用优势,但畜禽养殖废水浓度较高,直接排入人工湿地易导致湿地植物死亡,采取措施适度降低废水污染物浓度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前提。因此,本研究选取稻草和芦苇两种秸秆材料,设置稻草、芦苇和对照三个处理,利用三级生物基质消纳系统,开展为期6个月的野外控制试验,对比分析稻草和芦苇对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其自身的降解特征,探讨生物基质系统对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稻草和芦苇对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稻草对NH_4~+-N、TN和TP的去除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4.9%、39.2%和39.6%,去除负荷分别为17.38、19.84和3.02 g/(m~3·d);芦苇对COD的去除率相对较高,为50.6%,去除负荷为87.28 g/(m~3·d)。NH_4~+-N和TN的去除效果与Eh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TP的去除则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稻草的降解速率显著快于芦苇,半年内的月平均降解率分别为8.0%和3.6%。稻草总体去除效果好于芦苇的原因可能与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有关,但是芦苇作用的持续时间则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温度对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脱氮能力的影响,为实现反应床对氮污染物的经济、高效处理提供指导。[方法]以埋龄为3年的矿化垃圾填充反应床,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床脱氮的效果和机理。[结果]30℃时脱氮效果最佳,出水中TN浓度为19.31mg/L,NH3-N近乎被全部去除,满足GB16889-2008的特别排放限值,而10℃时脱氮效果最差,出水中TN浓度为59.62mg/L,NH3-N浓度为54.22mg/L,远超出GB16889-2008的排放浓度限值;矿化垃圾反应床脱氮过程主要由亚硝化菌、硝化菌、好氧反硝化菌和厌氧反硝化菌四大类菌群共同作用完成,床内亚硝化菌群和硝化菌群合适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床内多数反硝化菌群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37℃。[结论]温度对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脱氮效果和其中的脱氮菌群影响显著,30℃为反应床运行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9.
苯磺隆降解菌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苯磺隆微生物降解机制,从长期使用苯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菌株,命名为BHL,研究了温度、初始pH值、通气量、碳源、氮源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降解菌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7.0,苯磺隆质量浓度100 mg/L,装液量50 mL,Mg2+质量浓度200 mg/L;以酵母膏为氮源和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BHL的生长最好;并且菌株BHL也能够以苯磺隆为唯一的氮源、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20.
优良的菌种资源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为获取红霉素高效降解菌,采用梯度驯化法,以长期堆放鸡粪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土壤为对象,开展降解菌筛选鉴定,并研究不同红霉素质量浓度、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值,以及外加碳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红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红霉素高效降解菌株Ery-6。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甲基菌属(Methylobacillus sp.)。Ery-6菌株可以在以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快速生长,60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接种Ery-6菌株可提高红霉素在培养基中的降解速率常数,使其半衰期从88.4 h降低至30.7 h。该菌株在含有100 mg·L-1红霉素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外加50 mg·L-1蔗糖的条件下,对红霉素的降解效果最佳,48 h降解率达88.68%。菌株可耐受1 000 mg·L-1高质量浓度的红霉素,在温度35 ℃、转速120 r·min-1、初始pH值7.0的条件下48 h降解率达31.95%。该菌株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Cu2+既会抑制Ery-6菌株的生长,也会对其降解红霉素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首次发现甲基菌属菌株具有降解红霉素的能力,且降解效果较好,为生物降解养殖废弃物与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