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H值对黑鲷胃肠道及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试验研究了pH值对黑鲷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鲷正常的消化道酸碱条件下(胃pH值2.5,肠pH值7.5),蛋白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5.0和4.0,均在酸性范围;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0,7.0,7.5,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0,7.0,均为中性或略偏碱性。  相似文献   

2.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3.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4.
翘嘴鲌消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翘嘴鱼白的前、中、后肠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法、淀粉—碘显色法和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20,25,30,35,40,45,50,55℃)、不同pH值(5.6,6.0,6.4,6.8,7.0,7.2,7.6,8.0)对其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翘嘴鱼白肠道消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肝胰脏(P<0.05)。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比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8~7.2,6.8~7.2,6.8~7.0,6.8~7.0;淀粉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6.4~7.6,7.0~7.2,7.0~7.2,6.0~7.0;脂肪酶适宜的pH值分别为7.0~7.6,6.8~7.2,6.8~7.6,7.2。前肠、中肠、后肠及肝胰脏的蛋白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5~45,35~45,35~45,30~40℃;淀粉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30~40,35~40,40~45,30~45℃;脂肪酶适宜的温度分别为40~45,35~45,30~50,35℃。  相似文献   

5.
宋威  张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9-16261
[目的]了解斑点叉尾鮰消化酶特性的生物学规律,为其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斑点叉尾鮰为材料,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其胃、肠及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斑点叉尾鮰胃、肠、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3.0、7.5、7.0,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45℃;胃、肠、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5和6.5,最适温度均为30℃;胃、肠、肝胰脏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5、7.0和7.0,最适温度均为30℃。在各自的最适pH值及温度条件下,3个部位的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肠〉肝胰脏〉胃。[结论]研究结果反映出斑点叉尾鮰机体内的生理状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鳝肠道和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鳝(Monopterus albus)前、中、后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40℃pH值分别为7.6、7.2、7.2;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7.2、6.4、7.2;黄鳝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前肠,而脂肪的消化则主要集中在后肠。  相似文献   

7.
黑鲷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黑鲷3种消化器官中消化酶的活性及pH对3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黑鲷的胃、肠和肝胰脏中均可以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胃pH为2.5,肠、肝胰脏pH为7.5的条件下,蛋白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肝胰脏>肠>胃;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肠>肝胰脏>胃.胃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宜pH分别为2.0、5.0和4.0,均为酸性;肠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是7.0、7.0、7.5和7.5、7.0、7.0,均为中性或弱碱性.  相似文献   

8.
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和温度下离体黄姑鱼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黄姑鱼主要消化道各部位消化酶活力多数有显著影响(P〈0.05),在黄姑鱼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5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4、7.8、7.8、2.2、6.4,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5.0、7.8、7.8、6.4、5.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5.0、6.4、7.8、3.6、5.0;在最适pH条件下,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胰脏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左右,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肝胰脏中为40℃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蛋白酶活力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 606.576±83.457 U,淀粉酶活性在pH 6.4、37℃时达到最大值188.086±17.538 U,脂肪酶在pH 5.0、40℃时达到最大值34.247±1.926 U。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嘉陵江鲇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嘉陵江鲇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鲇鱼各消化酶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鲇 胃、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0℃,44℃和36℃,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4 ℃,40 ℃和40 ℃, 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6℃;在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淀粉酶 的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 肠,且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嘉陵江鲇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存在着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pH对南美白对虾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南美白对虾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胃、肝胰脏、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30、40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 ℃,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6.0、7.5,脂肪酶的最适pH均为7.0,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7.0、6.5. 说明脂肪酶在中性时活力最高,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力最高,蛋白酶在胃和肝胰脏偏酸性、在肠道中性偏碱性时活力最高. 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邓维德  邹佩贞  罗文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46-4848,4857
[目的]为南方白甲鱼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碱滴定法及吸光度测定的方法测定了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最适pH,并比较了各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7.5、7.5~8、6.5~7.5。南方白甲鱼不同组织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前肠>后肠>肝胰腺>中肠>胆;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胆>中肠>前肠>后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胰腺>胆>中肠>前肠>后肠。[结论]南方白甲鱼是一种杂食性或偏草食性的鱼类,对糖类物质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鱼桑)鱼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颡鱼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鱼桑)鱼胃、肝胰脏及前、中、后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2.5,7.0,6.0,7.0,7.0;蛋白酶活性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顺序与蛋白酶相同;中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以唇鱼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对唇鱼骨体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唇鱼骨消化组织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温度上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唇鱼骨肝胰脏、前肠、中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35℃;肝胰脏、前肠、中肠脂肪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5℃,后肠的最适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是稀有和最大的两栖类生物,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生和驯养的中国大鲵具有生态学和经 济学的意义,但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了中国大鲵的“生恢复减缓和驯养大鲵的经济损失,这些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对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大鲵传染性病原体中发现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特别是2011 年后引起驯养大鲵大量死亡的蛙病毒进行了综述,可为中国大鲵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建议提供综合性基础 资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pH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肠腺4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4种消化酶在中肠腺、胃、肠中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35、65、45℃,最适pH分别为6.2、5.5、4.4、7.5;在最适温度及最适pH试验条件下,中肠腺中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为最高;蛋白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胃〉肠,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大小依次为中肠腺〉肠〉胃,而淀粉酶活性在中肠腺、胃、肠中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淇河鲫鱼与普通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鲫鱼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而且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性顺序是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和肠道各部分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的(P<0.05),但是淇河鲫鱼前肠中的淀粉酶活性与中肠的没有显著差异,而后肠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P<0.01);淇河鲫鱼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比普通鲫鱼的高。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阶段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及其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鱼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0d组的草鱼肝胰脏及前、中、后肠消化酶活力高于30d组和150d组的;肝胰脏及前、中、后肠蛋白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1:00)、17:00、1:00、1:00;淀粉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17:00(5:00)、21:00、21:00(5:00);脂肪酶活力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17:00、17:00、17:00(1:00)。因此认为,草鱼消化酶活力与草鱼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具有组织差异性,且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