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旱情。从干旱旱情及气象抗旱、电力部门抗旱保供电措施及干旱对电力供求的影响来探讨干旱灾害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干旱条件下电力生产和用电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敏  张朝斌  杨荣  王明金 《北京农业》2013,(33):199-200
2013年冬春,云南省楚雄市继2009年来连续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此次旱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对农业影响尤为严重。基于此,分析此次旱情出现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部门如何针对旱情做好气象服务及农事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旱情分析与评估标准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干旱分区,给出了旱情评估方法与标准,最后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干旱分区和旱情等级分析。  相似文献   

4.
罗梦森  封雷  杜德平  王亮亮  乐晓俊 《农技服务》2011,28(2):254+256-254,256
时2008~2009年盐城市油菜播种期、越冬期、薹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成熟期影响油菜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受干旱、冻害较重的北部地区的冬季干旱过程、旱情主要特点以及冬季干旱对大田作物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能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旱情,本研究以山东省夏季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等时间分辨率MODIS影像,建立了普适性较高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并通过观测分析其时间与空间维的变化情况判断农作物长势及旱情,从而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旱情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营养生长阶段的农作物,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进行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同市气候及土壤墒情资料,分析2011年土壤墒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初春土壤墒情较好,市区、天镇、广灵、灵丘进入春播适播期显露旱情;5月下旬~7月中旬大部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天镇旱情持续发展;7月下旬~8月墒情明显改善,大部地区处于轻旱到适宜;9~10月大部地区墒情较好,市区、天镇、广灵干旱发展并持续;封冻前土壤墒情大部适宜。墒情分析为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有望全线飘红. 具体分析如下: 1.东北旱情虽有所缓和,市场担忧依然存在.2004年入夏后东北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干旱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部分地区发生一百年一遇严重干旱.6月,东北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有效缓和或缓解了上述地区旱情.当前东北玉米生产情况仍然基本正常.天气状况对市场价格的走强表现利好.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后期天气状况是否会持续有利.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生产水平下,气候反常,雨水失調,是影响农业歉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应用公元二七一至一九六二年旱情資料,探討湖北省干旱的季节、地区分布、干旱强度和干旱周期規律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为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信阳市1971-2000年不同年份的气候要素、作物农情及土壤墒情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起信阳市旱情动态模拟系统;利用不同年份的气候要素、作物农情及土壤墒情资料,确定信阳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干旱指标.通过对信阳市1971-2000年近30不同年份平均气温、湿度、降水、蒸发、风速、日照、作物发育期资料、作物生长量测定资料及土壤墒情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信阳市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干旱指标是不同的,根据这一规律进而建立起信阳市旱情动态模拟监测系统,在全市旱情动态预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旱情模拟动态监测系统的投入使作.解决了信阳市多年来对旱情灾害没有定量动态监测工具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东北半干旱地区Palmer干旱指数特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lmer指标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干旱的强度,但当各个月份或季节降雨量不均衡时,由于干旱指数综合了各个月份降水的盈余或短缺,使得其弱化了灾情,通过改进方法,引入了马利科夫判据与Palmer指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特征.分析利用东北半干旱地区辽宁省朝阳地区1952-2011年期间60年的日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数据,进行干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马利科夫判据与Palmer指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干旱特征方法正确、客观.该方法进一步对Palmer指数分析结果补充判断,有效辨别出60年的试验数据中1959,1960,1963,1993,1999年5个年份原始判定为正常旱情的年份,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旱情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贫水国家,农业生产季节性干旱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东北地区5~6月干旱现象更为严重,年年都有旱情发生,俗称"卡脖子旱",而此期间正是春小麦拨节分蘖、水稻插秧及大田作物出苗期.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开展节水灌溉、选用何种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基于Modis-TVDI方法的山东小麦生长季旱情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监测旱情比传统监测方法有巨大的优势,具有宏观、动态和经济的技术特点,对于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数据,结合Ts-NDVI特征空间法,得到山东省2012年小麦主要生长季3—6月地表温度和NDVI空间变化特征,计算了植被缺水指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对各个月份的旱情作了初步划分,得到旱情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一种识别旱情的方法,对于及时发现旱情,采取相关措施缓解旱情,指导农业生产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时相卫星影像在2008年新疆特大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新疆2008年的特大旱情,利用多时相STOT遥感数据计算近10年新疆距平植被指数(DVI),揭示新疆2008年7月下旬旱情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并结合新疆气象站点数据检验其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利用SPOT VGT数据能够较准确地监测出新疆干旱的发生范围和程度,其结果与气象部门旱情统计相吻合;同传统地面监测比较,该方法克服了单点的空间局限,能快速、便捷提取干旱的详细空间分布,在干旱动态监测业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它不仅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还严重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兴安盟作为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也经济区,受干旱影响最大.通过分析了主流干旱指数对干旱相应的敏感性,选取最适宜的指数反演干旱时空变化,依据气象降水资料等,初步估算了旱情发展过程和空间分布范围,从干旱发生的时段和...  相似文献   

15.
以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崇左市蔗区为研究区,基于MOD IS数据,采用植被温度指数模型对2004~2008年研究区发生的秋季甘蔗旱情进行遥感监测,并利用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进行旱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5年中,研究区2004和2006年干旱最严重,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5.4和24.4;2005、2008及2007年干旱较轻,旱情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1、0.2和0.8。  相似文献   

16.
利用凤凰县气象观测资料和灾情资料,着重分析了1981 ~2015年凤凰县干旱出现规律及其特点,揭示了干旱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近35年来凤凰县旱年频繁、旱情较重,夏秋多旱、连旱尤甚,多块决旱、插花旱.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过早、过强,且长时间控制是形成干旱的重要因素;凤凰县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黎遗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07-4210
通过全面分析广西中部岩溶干旱的旱情及时空分布规律,归纳了可能造成广西中部岩溶农业生产受旱成灾的原因,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水源生态环境和增强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能力等措施,以实现该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干旱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在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数值模拟模型得到初始土壤含水率,根据河南省1970~2000年30 a的历史干旱记录和实际气候特点,利用河南省19个代表站的气象要素和土壤水分资料,首次建立了适合于河南省的PDSI旱度模式,并与实际的旱情记载进行了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计算的旱度值与实际旱情基本吻合,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该省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河南省的干旱基本特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干旱原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60-2006年宝鸡地区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m),剖析宝鸡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宝鸡干旱发生频繁,个别年份比较严重和空间分布不均,季节性和持续性明显的特点,提出了防御对策,科学有序应对旱情。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11,(9):8-8
进入7月份以后,西南、西北等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并发展。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8月15日,全国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54.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云南、贵州、甘肃。农业部组织专家会商。据专家分析和相关省区反映.尽管当前部分地区发生了干旱,但旱情对全国秋粮生产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