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盆土中的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龟子的幼虫)、金针虫(叩头虫的幼虫)、蚯蚓等。特别是蛴螬、金针虫,为害花卉的种子、幼苗、根、茎等,严重影响花卉的生长,甚至会使全株死亡。春秋两季危害最重。用敌敌畏等可以防治,但稍有不慎就  相似文献   

2.
花圃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和大蟋蟀等。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取食各种花卉苗木的种子、幼根、幼苗、嫩茎,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贻误季节,造成严重损失。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俗称地蚕,喜在阴雨天活动,越冬幼虫于3月中、下旬至1月,当耕作层地温达14℃时开始活动,食害春播花卉苗木。夏、秋季为一年中危害最猖獗的阶段,喜食苗木的根和茎部,危害幼苗的切口较整齐。地老虎俗称土蚕,以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危害最严重。以4—5月的第一代幼虫危害春播花卉的幼苗  相似文献   

3.
<正>危害玉米生产的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种蝇等。这些害虫主要取食玉米种子、根、幼苗等部位,造成缺苗断垄,不同程度地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目前危害花生最大的害虫。蛴螬主要取食花生荚果和根,虫量多时可成片将花生荚果和根吃光,严重影响产量。有些地方由于蛴螬的危害,花生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六、花生病虫害1.花生地下害虫花生害虫及螨类有近130种,但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不过10余种。其中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黑土蚕)、蛴螬(白土蚕)和蝼蛄(土狗)、金针虫(叩头虫)等。地老虎(图1、2)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为植食性害虫,年发生34代。华北主要指的就是小地老虎,在花生田中主要以幼虫危害为主。冬季温度偏高,5月份气温稳定,有利于幼虫越冬、化蛹、羽化,从图1小地老虎幼虫图2小地老虎幼虫  相似文献   

6.
金龟子是地下害虫蛴螬的成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为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1个类群。其幼虫蛴螬主要为害幼嫩桑根、麦类、玉米、薯类和蔬菜等作物的根茎及幼苗,成虫夜间群集为害桑树等作物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留主脉和大侧脉,吃光嫩叶后,继续为害新梢,有的在叶片中排泻大量粪便,污染桑叶,对桑叶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地下害虫大量发生。成虫金龟子的盛发期正是喂蚕的主要时间,药剂防治对喂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黄守瓜通常指黄守瓜黄足亚种,别名守瓜、黄虫、黄萤等,属鞘翅目叶甲科,喜食菜瓜、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等葫芦科栽培作物,也危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是瓜类苗期毁灭性害虫。成、幼虫均能危害,成虫以危害瓜叶、花、幼果为主,幼虫以危害瓜根为主。一、为害特点成虫取食幼苗、叶和嫩茎,使成圆形或半圆形缺刻,严重时叶肉吃光,并咬断瓜苗,造成死苗。也食害花和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瓜根,导致  相似文献   

8.
<正>蜗牛是软体动物,杂食性,对作物的危害很大。蜗牛寄主范围广、食性杂,主要为害叶菜类、茄瓜类、豆类、玉米、棉花幼苗、小麦等多种蔬菜,常取食蔬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幼苗、叶片或其他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和孔洞,造成缺苗断垄。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稍大后可用齿舌将幼叶舐成小孔或将细小叶柄吃断,同时分泌黏液污染蔬菜和  相似文献   

9.
正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合作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小时非选择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荞麦常见病害有荞麦立枯病、荞麦霜霉病、荞麦斑枯病、荞麦病毒病、荞麦白霉病、荞麦轮纹病、荞麦叶斑病等。常见虫害有蛴螬、蚜虫、粘虫、草地螟、荞麦钩翅蛾等。荞麦立枯病(荞麦腰折病)1.症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期先在茎基部着生赤褐色凹陷斑,后病斑扩展,幼苗萎蔫、倒伏、枯死。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充分腐熟  相似文献   

11.
<正>地老虎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地蚕、土蚕,是多食性农作物害虫之一,为害农作物造成损失的有10余种,其中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白边地老虎等为害尤为严重。地老虎均以幼虫为害。其主要寄主和为害农作物有玉米、高粱、麦类、薯类、豆类、麻类、烟草、油菜、瓜类及多种蔬菜等,而且以幼苗为害最为严重。轻者使作物缺苗断垅,严重的毁苗率可达50%以上,而且极难防治。防治地老虎方法虽然很多,传统方法也不下八、九种,  相似文献   

12.
<正>在鲁南主要果树栽培区,金龟子种类多、食性杂,其成虫啃食果树叶片、芽、花器、果实,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质量、产量。幼虫(蛴螬)啃食幼苗和果树嫩根,导致果树、苗木生长衰弱,受害重的幼苗甚至死亡,防治金龟子成为果园、苗圃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一、鲁南地区为害果树主要金龟子的发生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13.
正二点委夜蛾是夏玉米苗期重大新害虫,主要以幼虫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麦秸下钻蛀玉米茎基部造成枯心死苗而缺苗断垄,或咬食玉米气生根造成玉米植株倒伏,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其成虫、幼虫均喜欢隐蔽在潮湿的环境条件。小麦机械化收割后留有的高麦茬上覆盖麦秸有利于成虫在其内隐蔽栖息产卵,幼虫也躲避在阴暗潮湿的小麦秸秆下为害玉米幼苗。针对二点委夜蛾生存环境中必  相似文献   

14.
<正>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等作物,尤其是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的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给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给粮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规律: 玉米螟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根茬、秸秆或穗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的幼虫叫蛴螬,它广布全国、全球,是为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金龟子有1000多种,常见的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等几十种,其成虫、幼虫都是植物的主要害虫,尤以蛴螬为害最甚。有时一种为害,有时几种混生为害,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蛴螬可为害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树、林木、苗圃、蔬菜、花卉、特种经济作物和牧草等。  相似文献   

16.
高粱镰孢菌茎腐病是世界高粱产区普遍发生的真菌病害。镰孢菌在高粱苗期侵染根部,开花期侵染茎基部,导致病株生长势弱,籽粒灌浆不饱满或穗梗折断,茎秆腐烂,严重的引起植株倒伏,造成减产。同时,适宜镰孢菌侵染为害的环境胁迫因子将加重茎腐程度。文章综述了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症状与危害、侵染发病规律、抗病品系筛选、抗病性鉴定方法如SNPs标记等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促进抗病品种选育,为高粱镰孢菌茎腐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1玉米苗期害虫包括旋心虫、金针虫、蛀茎叶蛾、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等。成株期害虫有玉米螟、黏虫、蚜虫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为害玉米植株地下部分,咬食幼苗的根、茎和种子及幼芽,造成严重的缺苗和断垄。预防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子包衣。用7%以上克百威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以有效防治害虫对玉米的为害;加强田间管理也必不可少秋收后深翻,  相似文献   

18.
<正>农作物种子带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播种后引起作物苗期的立枯病、猝倒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另外,种子播种后也会受到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因此,从农作物全程健康考虑,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例如用药剂拌种、浸种、包衣等。种子处理主要是经济、省药、省工、农药利用率高、操作比较安全,用少量药剂处理种子,使种子表面带药播种,防止种子受害;有些内吸性强的药剂则能进入植株幼苗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 1.1传播途径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传毒发病,蓟马危害后也可发病。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20.
3种桉树叶提取物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大叶桉、蓝桉、直杆蓝桉3种桉树叶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比较其活性差异,为以桉树为资源开发除草剂奠定基础,为桉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指示植物高粱、小麦、油菜、黄瓜为测试对象,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和茎长的影响,并评价其除草活性。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高粱、小麦、黄瓜、油菜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高粱根长IC50分别为0.5076、0.5540、0.6493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5187、0.5811、0.6882 mg/mL;对小麦根长IC50分别为0.5117、0.6717、0.9062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4448、0.4740、1.5659 mg/mL;对黄瓜根长IC50分别为1.7126、2.3397、1.8512 mg/mL,茎长IC50分别为3.0538、2.0922、4.0444 mg/mL;对油菜根长IC50分别为0.0258、0.8069、0.9425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2462、1.3375、1.4521 mg/mL。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高粱、小麦、黄瓜、油菜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均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其中,大叶桉叶提取物除草活性最强,蓝桉次之,直杆蓝桉最弱,若以桉树为资源开发除草剂,宜种植大叶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