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最近对干旱地区来说如何防止(预防)牧场或可耕地的荒废问题比治理沙漠更为突出,即沙漠化问题是个较为突出的课题。于是,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办的联合国防止沙漠化会议(UNCOD)。参加会议的有95个联合国成员国及联合国粮农  相似文献   

2.
[苏联《农业科学通讯》1978年4期和《水土保持》杂志1977年7月报道]联合国防止沙漠化(也译做“荒漠化”)会议1977年8至6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102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的一千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苏联《农业科学通讯》1978年4期和《水土保持》杂志1977年7月报道〕联合国防止沙漠化(也译做“荒漠化”)会议1977年8至9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102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的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1.召开这次会议的背景现在世界陆地面积1/3为干旱地区,它包括从沙漠到灌溉绿洲的各种生态类型地带。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世界真正由于气侯条件形成的沙漠不到1/2,其余沙漠都是由  相似文献   

4.
一、府谷的沙区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化地区府谷县的总土地面积为3,229平方公里(484.35万亩),其中沙漠化的面积约为495平方公里(约74.2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在沙漠化土地内,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面积约166.6平方公里(约25万亩),农地面积为102平方公里(15.3万亩),其余为荒地、牧场、暂不利用地、特用地及村庄用地。沙漠化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环境退化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草原、荒漠的过渡带)开发资源、发展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自然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恰当的经济活动超越了天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1994年10月14日在巴黎由我国政府参与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我国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和明确承担责任及义务的集中体现.山西省位于毛乌素沙漠的边沿,地处长城沿线风沙区,是我国西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沙漠化地带,沙漠化土地分布在晋北和晋西北大同、朔州和忻州3个地市的18个县区、249个乡镇.具有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被国家定为全国沙漠化12个重点省(市、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重化工基地,在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随着人  相似文献   

6.
5月6日至8日林业部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三北”防护林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领导,主管治沙的处室负责人,林业勘察设计院院长,技术负责人等共149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全面部署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 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介绍  相似文献   

7.
沙漠化是当今地球环境危机之一。沙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全球规模的气候异常,长期持续的干旱等是其自然成因.人口的急剧增加,过度耕作,过度放牧,乱伐森林,水资源管理不当,灌溉设备不完备,等等,则是其人为成因.人为因素是沙漠化的主要成因. 现在,濒于沙漠化的国家和地区多至百余个,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35%。沙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的中部、南部和西南部。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沙漠化也很严重。在中国,“三北”地区沙化土地面积17.6万平方公里,还有15.8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已对国土生态安全造成威胁。配合6月17日第9个世界荒漠化及干旱日的宣传,本期特别刊发此研究报告,让我们随着文章的思路共同探讨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研究和有效地防止沙漠化,国家农委部署编写《中国北部沙漠化治理区划》(草案)。根据此(草案)精神,我国著名治沙专家、究研员,中国科学院沙漠所所长朱震达同志和其他同志于一九八○年七月对我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和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沙地以及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的沙化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撰写了《内蒙后山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一文。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将该文登载于后,供广大林业、治沙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呼伦贝尔沙地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呼伦贝尔沙地的TM卫片进行解译分析 ,同时利用GIS技术对土地沙漠化 10a来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从 1987年的 5 96 3km2 ,发展到 1997年的 876 3km2 ,10a来增加了 2 80 0km2 ,土地沙漠化总体上处于迅速扩展之中。主要是在丰富沙源和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下 ,人为的过牧、垦殖和滥砍滥伐等不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的结果。呼伦贝尔沙地地处高纬度地区 ,低温、干旱和多风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不利于沙漠化的逆转 ,特别是厚达 90 0m的沙层 ,为沙漠化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沙地一旦沙漠化后果难以想象 ,治理和恢复的难度相当大。因此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应减轻人类对草原的压力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 ,迅速治理和恢复草原的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漠化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全球性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法国两位科学家分别于1949年和1959年提出了荒漠化和沙漠化两个具有不同涵义的名词。从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之后,引起了对荒漠化和沙漠化定义的长期争论。联合国也曾多次对荒漠化概念作了修改和补充,于1994年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上作了最后确定、我国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解释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本文除对上述观点进行综述外,本着和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了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内涵、外延,并指出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沙漠化是我国乃至世界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之一。据统计,我国现在沙化土地面积达169万平方公里,90%集中在西部地区。宁夏是我国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东、西、北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沙漠包围。严重沙化的土地集中分布于北部的盐池、灵武以及中部的中卫、中宁、同心等地。宁夏地区沙漠化的成因,大致是两方面,一方面,宁夏北部和中部荒漠草原干旱多风,地表多为砂性母岩,近百年来气候干化,是土地沙化的重要自然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沙漠化问题的研究探讨,对沙漠化(荒漠化)的由来、定义,沙漠化的面积、进展速度,沙漠化的成因及分类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沙漠化土地是指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为的过度土地利用,破坏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化的自然景观,所涉及的土地称为现代沙漠化土地。商都县就是这种现代沙漠化土地的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将在30个省(区、市)全面展开。林业部于5月6日至8日在银川召开了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沙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祝光耀介绍,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据预测,今后十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沙漠化土  相似文献   

16.
以辽西北地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据资料,对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人文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对该区沙漠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增大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辽西北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年均温、风速等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对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人口密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沙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一)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干旱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防止土地荒漠化或沙漠化,已成为举世注目的重大问题。我国大西北和华北东北的土地面积辽阔,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温度变化剧烈,地面大都裸露,风蚀和水蚀都异常严重,地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使原有的脆弱植被和生态平衡被破坏,形成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土地沙化现象,并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目前,土地沙漠化是世界上一个极为突出,但又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活动,原有的脆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质荒漠的环境。沙漠化土地的扩展,严重威胁沙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防治土地沙漠化,改造并利用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已成为我国走向持续发展所必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漠化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现有沙漠化土地1659.9万hm2,是全省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40年来,当地在治沙试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后,建立起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德令哈等一批绿洲,近10年来,随着治沙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治理速度,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是整体在扩大。为更有效地防治沙漠化,根据沙漠化土地在柴达木盆地的分布现状,文章提出了以防治为主,防与治相结合的对策,及综合防治沙漠化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