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建  颜士敏  李杰 《北方水稻》2013,43(3):76-77,80
江苏省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战略目标,以选育高产优质超级稻为核心,注重超级稻的示范与推广工作。采取技术创新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资源整合和项目扶持、推广机制创新和量化考核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超级稻示范与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超级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Ⅱ优602、德香4103、Q优8号等3个超级稻品种不同产量级别群体的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生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从中产(产量≤9.0 t/hm2)实现高产(产量9.0~10.5 t/hm2)关键在于每穗粒数提高后库容的增大,并同时提高结实率;而要实现超高产(产量≥10.5 t/hm2)则有赖于大库条件下结实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超级稻品种产量分别与分蘖临界期后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超级稻品种高产群体获得高产的关键是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而要进一步实现超高产则需要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能力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米》2004,(3):5-5
2004年4月14~18日,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和超级稻育种技术论坛在海南省的三亚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出,我国在水稻高产理论和育种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博士介绍,目前,我国水稻专家已经初步揭示了水稻超高产的遗传和生理基础奥秘,至今共培育出9个超级水稻新品种,以及10多个超高产杂交稻品种。超级稻新品种在过去5年累计播种面积已超过746.7万hm2(1.12亿亩) ,单产比现有品种增产10%以上,高的达到了30%。超级稻计划又称水稻超高产计划。“超级稻”的概念由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首…  相似文献   

4.
略述稻米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后。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连年出现,这是以往不曾有过的。中国粮食产量已经从1998年高峰期的5.12亿t下降到2002年的4.57亿t。2003年。中国消耗的粮食比产出的粮食高出4000万t。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挑战。全球人口到2025年将由现在的65亿增至80亿。稻谷必须增产40%。才能适应人口增长速度。中国到2030年,人口将由现在的13亿增长到16亿。每年粮食需求将达到6亿t,远超出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然而。当今我国面临着稻田日益减少、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缺乏、气候不断恶化、病虫草鼠害不断威胁等问题。未来粮食的发展策略。首先应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支持保护粮食生产不动摇,坚持创新,加强作物遗传改良。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的良好结合,提高水稻品种的品质和增产潜力。一是研究超级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二是不断增强水稻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提高单产;三是加强专用稻和名特优品种研究;四是增强水稻对病虫害及逆境生态的抗性;五是扩大耐旱节水作物的种植面积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辽宁省近年育成一批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为北方粳稻单产水平的再次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辽宁省超级稻品种高产的主要成因及光合特点。【方法】以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中晚熟超级粳稻品种为试材,以辽粳9号为对照品种,种植于大田,对其生物产量、稻谷产量、光合特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个超级稻品种的生物产量和稻谷都显著高于辽粳9号。盐丰47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生物产量最高,收获指数略低于对照,产量水平居第2位。超级稻品种出穗后光合生产能力高于对照品种。【结论】增加或保持现有品种的收获指数,增加品种生物产量,并提高品种的生育后期叶源量和光合速率是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内外水稻产业及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1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7.23亿t,比2010年提高2377万t,增产3.4%;全球稻米贸易量比2010年增加8.0%,达到3400万t。2011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041.5万hm^2,同比增加1800.0hm^2;总产量达2.025亿t,同比增加3.41%。2011年1-9月我国共出口大米31.1万t,比2010年同期减少31.3%,进口数量同比增加88.0%。稻作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及配套技术稳步推进,机械化操作、信息技术与农艺措施进一步结合,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的现象,加强了水稻生产应对灾变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1996年以来,超级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明华南双季稻区超级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物质生产规律,有利于水稻高产、优质和水分高效栽培技术的构建。由此,笔者于2011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对2个超级稻品种(五优308和合美占)进行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淹灌、干湿交替和畦灌)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与干湿交替和畦灌相比,淹灌条件下2个超级稻生育前期的茎蘖数最大,但分蘖盛期延后了7 d;最大分蘖数平均分别高0.9万个/667 m2和2.2万个/667 m2;抽穗期的株高和SPAD值分别高1.4%、5.5%和0.9%、2.4%,倒1叶和倒2叶叶面积分别高4.5%、16.9%和3.6%、11.4%,干物质分别高1.0%和7.0%;成熟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4.4%、5.7%和2.7%、3.3%,成穗率、结实率和物质转运率分别高1.7个、4.9个百分点,4.9个、7.0个百分点和0.8个、4.0个百分点。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干物质基本没有差异;但产量表现为干湿交替>畦灌>淹灌,其中干湿交替的产量较淹灌和畦灌分别高9.2%和5.4%。统计分析表明,淹灌与畦灌的最大茎蘖数、成穗率、功能叶面积、物质转运率、结实率和早稻产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可见,干湿交替灌溉最有利于超级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但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来提高淹灌条件下的物质转运、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超级稻高产和高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超级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及播种期、移栽密度、氮肥施用量等系列试验,探索研究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途径。试验研究结果和示范推广实践表明,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超级稻主栽品种、科学安排双季超级稻栽培茬口、合理确定移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科学灌溉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广西沿海地区双季超级稻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当地双季超级稻的主栽品种可选用特优航1号、Y两优1号等;播种期早造以2月18日至2月25日、晚造在6月23日至6月30日播种为宜;移栽密度早造以24万~27万穴/hm2,晚造以27万~30万穴/hm2为宜;目标产量为7.5~9.0 t/hm2的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总施纯氮量以210~2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是“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试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廖西元研究员任首席专家。“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试点行动”是农业部科教司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集中各方科技力量启动的项目。目的是以政府项目为纽带、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探索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有机结合,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促进科技成果高效、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水稻科技提升行动项目在湖南鼎城区和宁乡县、湖北浠水县、四川泸县、安徽天长市、江西永修县、黑龙江…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在我国已有近万年的栽培历史,水稻品种在我国稻文化和水稻科技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时间来,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农民们培养、积累了诸多的品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水稻科技尤其是品种的研发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都未曾放松,使得我国水稻品种出现三次重大突破:矮秆化、杂交稻、超级稻,为我国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文章介绍了我国从古代到现代品种选育取得的成就,及在当时推广面积较大的一些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特性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早熟晚粳品种南粳5055机插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粳5055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强。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超高产栽培中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及成熟期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和抽穗期至成熟期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并探索了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超高产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9—2011年将乐县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所取得的实效及组织措施,通过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抓好"五新工程"等措施来推广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和水稻高产群体调控增产增效措施,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品种(组合)和栽培技术方面分析了淮北地区稻作生产的现状,以及进一步提高本地区水稻产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了今后稻作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2020年我国水稻面积恢复增长至3 007.6万hm2,比2019年增加38.2万hm2;受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水稻平均单产7 044.0 kg/hm2,降低15.0 kg/hm2,但仍为历史第2高;水稻总产2.1186亿t,增加225.0万t,连续10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发展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永久  李平  李永  杨忠炬  刘贵权 《杂交水稻》2006,21(4):78-79,81
水稻是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主要粮食作物,尽管印尼的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 180万hm2左右,但是水稻单产低,不能满足印尼人民的消费需求,每年须进口大米200万t左右。实现印尼稻米自给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杂交水稻。介绍了目前印尼水稻生产的现状以及在发展杂交水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我国水稻面积继续调减,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九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继续偏弱运行,优质稻和普通稻价格分化;大米进口量减少,出口量继续增加;种业稳步发展,市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呈现较快发展势头。预计2020年水稻面积稳中略减,单产保持稳定,品种结构继续优化,大米市场有望走出低谷,绿色技术加快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万克江 《中国稻米》2021,27(4):50-52
水稻生产技术在推进稻作技术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要以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效益提升为方向,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着力全产业链开发。  相似文献   

18.
Practices and Prospects of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great progress in super rice breeding both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were three main problems in super rice breeding: 1) the super rice varieties were still rare; 2) most super rice varieties exhibited narrow adaptability; and 3) current breeding theories emphasized too much on the rice growth model, but they were unpractical in guidance for rice breeding.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n the rice breeding, the breed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hree steps (super parent breeding,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and super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were proposed, and the objectives of each step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the goals were elucidated in detail. The super parent of hybrid rice should exhibit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all agronomic traits, with the yield or sink capacity reached the level of the hybrid rice control in regional trials. The supe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should me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good rice quality, wide adaptation, lodging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main insects and diseases, and the yield exceeded above 8% over the control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regional trial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technical strategies, such as selecting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e parents, increasing selection pressu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harmony of ideal plant type, excellent physiological traits and all the agronomic trait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yield of seed production should reach 3.75 t/ha and 5.25 t/ha for the super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derived from early-season and middle-season types of male sterile lines, respectively. 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 raising seed production yield included selecting optimum seed production site, using the male sterile line with large sink capacity and good outcro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ing the amount of the pollen by intensive cultivation of the male parent. According to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three-step breeding on super hybrid rice, two super rice parents, including a male parent 996 and a thermo(photo)-genic male sterile [T(P)GMS] line C815S, were bred. Furthermore, a super early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uliangyou 996,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double-season early rice variety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was bred by using the super rice variety 996 as the male parent, and several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ith higher yield than control variety in regional trials both of Hunan Province and state were bred with the T(P)GMS line C815S as the female parent.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安徽水稻产业提升几项关键技术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实施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任务与目标,根据安徽省稻作研究和生产实际,论述了优化稻作布局与种植技术;推广以超级稻为主的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以主攻单产;推广旱育壮秧、免(少)耕、抛秧、直播、机插秧及避(减)灾技术以节本增效;推广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以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