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山东省邹城市开展了“民主管理日”活动,全市17个镇街的887个村居、22036名村民代表,代表着全市80多万农民群众,对1600多件重大村务问题依法进行了民主决策,对3368名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  相似文献   

2.
农民点什么,干部做什么。江苏沛县一改过去干部说什么、农民做什么的做法,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还给群众。今年推出了“农民‘点题’,干部服务”的信访服务新举措,农民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点选”相关干部,为自己提供对应服务,帮助解决相关问题。“你点我做”信访新举措开展以来,该县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60多个,撤消违规低保32户104人,新增低保3644户5440人。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在某地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村里的一位群众代表拿着一张有12名群众署名的意见信来到村委会,信中要求村委会对本村小康楼开发中收取的上地补偿费一事解释一下,他们怀疑村委会对这笔款没有做帐。该村干部党得这意见事关重大,第二天,请来乡纪检会、农经站干部及村里的六名群众代表一起对小康楼开发的收费来源、收支帐目及用途逐一审查,澄清了事实。这事在当地称为“村官民管”现象。笔者认为这“村官民管”好,给我们的干部敲了警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准的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涟源市伏口镇党委、政府,为改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于今年初开通了便民“直通车”,干部主动上门为群众眼务。到4月上旬,全镇干部上门眼务945人次,其中为群众办证、送证124人次,介绍、带领群众到镇机关和管理区机关办事744人次。广大群众称赞说,便民“直通车”把干群的心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农村基层村干部开展工作过程中,以往的“干部讲、群众听,干部咋说、群众昨干”现象正在逐步减少:相反,“群众讲、干部听”,群众跟村干部摆政策、讲法律的现象在逐步增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农民因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如负担过重、经济纠纷、土地纠纷处理不公等),把乡政府告上法庭的案例。在法庭上,农民能够运用政策、法律进行维权,  相似文献   

6.
“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不怕群众跟干部不一心,就怕干部与群众心离心。”这是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小马营村党支部书记张锡通常说的一句话。为这,在小马营村只要涉及群众利益和事关集体的事,张锡通都坚持实行阳光操作,从不独断专行。正如群众说的那样:“我们村的事,历来都是党支部建议,‘两委’研究,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决定,全体村民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7.
文化馆干部要“走进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化馆干部“走进农村”组织、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使所到之处的群众文化活动热闹纷呈,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为此,笔者就文化馆干部到农村指导文化工作的做法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许多乡村干部在工作中,都在积极寻求对群众的激励法。诸如用“钱”开道,用“奖”挂帅,用“扣”、“罚”之类促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应该承认,这些激励法在特定时期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其相应的局限性。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证,有的乡村干部由于一味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群众不仅难接收,而且抵触情绪大,结果是群众对干部的工作不支持,不合作,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工作上不去,使这些乡村的整体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甚至原来一些基础条件好的乡村,也慢慢变成了后进。而也有一些乡村的干部,因为心里装着群众,整日里为群众的事奔波,把群众领上了致富路,因此,群众对干部信服。在这样的乡村,不管有什么工作,只要干部一号召,群众就会积极响应,大力支持,没有难办的事。  相似文献   

9.
“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话;不怕群众跟干部不一心,就怕干部与群众心离心。”这是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小马营村党支部书记张锡通常说的一句话。为这,在小马营村只要涉及群众利益和事关集体的事,张锡通都坚持实行阳光操作,从不独断专行。正如群众说的那样:“我们村的事,历来都是党支部建议,‘两委’研究,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决定,全体村民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化馆干部“走进农村”组织、指导群众文化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使所到之处的群众文化活动热闹纷呈,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为此,笔者就文化馆干部到农村指导文化工作的做法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干部走访慰问时,当地媒体要给一个贫困户与这位干部拍照时,却被拒绝了。原来这名贫困户担心照片会发到网上、登在报上,所以心存隐忧:“谁愿意当一辈子的贫困户?”众所周知,开展“送温暖”活动,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殷切情意和钱物资助送到贫困群众中去,暖人心、解人忧、帮人难,是一件民生好事。对领导干部“送温暖”活动恰如其分地报道,让困难人员从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团结互爱、和谐共处的社会风气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郓城县检察院坚持从维护农村的稳定大局出发,认真对待农民信访案件,妥善处理100人次的农民集体上访10件、农村“告急”信访2件;解决了5名上访老户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党委、政府和群众三满意效果。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今年以来,控告、举报农村基层干部经济犯罪的信访大量增多,约占受理各类信访总量的70%。这些信访的特点是:牵扯的时间长,涉及的金额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各地实行的机关干部包村蹲点工作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但是,也有少数干部驻村当“客”,令群众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14.
梅列区有23个行政村,近年来,我们紧扣建设海西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村级民主管理与强化监督相结合,真正让村务公开透明,让村民当家作主,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村集体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清了集体的“家底”,亮了干部的“箱底”,明了村民的“心底”,使群众对村干部变怀疑为信任,变误解为理解,干部离群众近了,群众对干部亲了。我区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村官“城居”现象越来越多令人忧。村官“城居”成了“走读干部”,是农村群众对那些工作在村里,居住在城里的农村干部的一种说法。一是村官“城居”淡化了农村干部同群众的关系。不少村干部“城居”后,进村入户少了,接触群众少了,有时进村也只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各地传真     
凤县公选干部任前先“取经”;平陆县出台农村基层公务接待和干部职务消费制度;山东省烟台市农民可评职称享优惠;泗洪县大学生村官高票进“两委”;顾高村组干部工资群众说了算  相似文献   

17.
笔者到农村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到村里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基本绝迹,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同时又为没有机会与干部交流思想感到迷惘。因此,热切盼望干部们仍能像过去老干部一样到群众家里吃“派饭”。笔者认为这种“派饭”还得吃。因为吃“派饭”可以使干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进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可以使干部得到许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使干部从农民口中直接了解到他们思想深处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当然吃“派饭”要客随主便,自然随和,不打官腔,不摆架子。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万民  相似文献   

18.
<正>武威市把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八个全覆盖""五件实事"和"三个绝不能"要求,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为联系村、联系户兴办各类实事好事13865件,受益人口达194.94万人。3年来,全市共投入培训项目资金2250万元。针对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问题,武威市联户干部积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农村的稳定关键是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的稳定。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农民的自主权增大,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所放松。不少地方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老化,过去村里的广播室、图书室、报刊栏没有了,过去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也少见了。有的地方要么不开会,要开会,内容就是“收税”、“计划生育”,群众称这些会为“要钱会”、“要命会”,对抗情绪很大。由于农村思想教育的放松,农…  相似文献   

20.
政和县在全县乡镇大力推行“干部 农户”的模式,发展农村经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为改进农村领导方法,转变干部工作之风,实现“干部群众同受教育,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这个县积极探索“干部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制,租赁制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