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中蜂主产区第三次协作会于1978年12月16日~21日在福建省南靖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南方中蜂主产区协作组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省的代表。此外,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江苏农学院、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以及四川、湖南、湖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的农业、供销及生产单位的代表,共160人。会议回顾了一年来中蜂生产的大好形势,听取了协作组代表介绍第二次协作会议以来发展养蜂生产的情况和今后打算。一致指出,一年多来通过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拨乱反正,党对发展养蜂生产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比较顺利贯彻执行,开始调动了国营、集体和社员家庭养蜂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领导,调整充实了办事机构和养蜂专职人员。广东省成立养蜂领导小组,该省土产公司设立养蜂组有专职干部6名;云南省多种经营办公室养蜂组有6位同志管理养蜂。由于政策落实和加强领导,中蜂生产有较快恢复及发展,1978年5个协作省(区)中蜂群数又有所回升,总数达到108万群,在今春受长期低温阴雨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全国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至二十三日在湖北省鄂西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召开。会议得到中共鄂西州委、州人民政府以及湖北省扬子江蜂业公司的支持。参加会议的有承担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下达的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项目的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等省、地、市、县的有关领导和农牧部门主管养蜂和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的干部。还有其他中蜂主产区,如云南、广西、福建、甘肃等省的代表共65人。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收效大,大会不但交流了经验,参观了现场,而且还提出“七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广中蜂科学饲养的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于 2 0 0 2年 9月 6日在安徽黄山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大会。安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子修、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张复兴等领导亲临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 2 7年来中蜂协作委员会的成绩 ,确立了新一届领导班子 ,研究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的前身是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 ,成立于 1976年 3月 15日 ,在匡邦郁教授等老一辈会长的的领导下为全国中蜂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新的中蜂协作委员会仍挂靠在云南农业大学 ,和绍禹任会长 ,会议选举了葛凤晨、罗岳雄、石巍、杜相…  相似文献   

4.
一、性质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是在农牧渔业部和商业部的领导与支持下,于一九八○年在南方中蜂主产区协作组的基础上,扩大为全国中蜂产区的省(区)农牧、商业行政部门及有关科研、院校、生产单位共同商洽,自愿参加而组成的全国协作领导组织。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协作解决中蜂生产上和产品利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科研协作为生产服务。组织中蜂产区有关单位,促使生产、科研、供销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好协调工作,促进中蜂  相似文献   

5.
华夏大地 ,上下五千年 ,土生土长的中蜂 ,年复一年地尽其天职 ,为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使锦绣山河充满了生机。古老的中国养蜂史 ,记载了先民们从认识中蜂 ,饲养中蜂到利用蜂产品的悠久历史。人们崇拜它 ,保护它 ,利用它。中蜂以其辛勤劳动成果奉献给人类 ,中蜂被视为国宝。回顾 1974年的中华大地 ,来势凶猛的中囊病席卷全国 ,中蜂死亡和飞逃达 70 % ,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在刘继宗、龚一飞等老专家的倡导下 ,1976年 3月在广东河源市成立了由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五省 (区 )组成的“南方中蜂主产区协作组” ,1981年…  相似文献   

6.
谭小红 《蜜蜂杂志》2012,32(10):47-47
2012年8月8日,南川区养蜂协会,在重庆南川区鱼泉乡山王坪千里花中蜂养殖基地,召开中蜂养殖现场技术交流会。会议由协会会长池增军主持,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协会副会长肖仁森,协会中蜂专业委员会主任陈长生以及全区中蜂养殖户20多人。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中蜂饲养,但西北中蜂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养殖户,针对当前西北中蜂养殖越冬死亡率高这一问题,深入中蜂主产区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越冬蜂群死亡率高的管理技术,推动中蜂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第二届一次委员会于1985年9月24至27日在湖北恩施市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我国中蜂的“七·五”发展规划,并商定:第三次全国中蜂科技经验交流会将于1986年8月在甘肃省天水召开。为纪念全国中蜂科技协作十周年,会议期间,将对为我国中蜂科学饲养的推广、普及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进行表彰。与会同志还对“安徽中蜂资源”、四川省涪陵市的花粉食品,以及由中国农科院养蜂所主持的五省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上旬,由云南省土产公司主持在广西桂林召开了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参加的南方中蜂主产区协作座谈会,研究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7,(6):36-37
中蜂蜂王人工授精是中蜂育种工作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蜂的育种工作,本文就中蜂蜂王人工授精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蜂王的授精日龄、授精后蜂王的置放方法、放王的过程与时间及后期管理是中蜂蜂王人工授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自1972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中华蜜蜂主产区,成为饲养的中华蜜蜂毁灭性病害。虽然经40多年人工选育和自然进化,中蜂囊状幼虫病已不再具有毁灭性,但仍是中华蜜蜂饲养最主要的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其感染13日龄幼虫,幼虫体内聚集大量的液体和病毒粒  相似文献   

12.
宜丰县中蜂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1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畜牧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水禽、草食畜和蜜蜂产业。本文对我省中蜂养殖的主要基地之一—宜丰县的中蜂  相似文献   

13.
以中蜂为试验手段,以蓝莓为试验对象,对贵州蓝莓主产区麻江县的3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授粉试验。结果表明,中蜂授粉可显著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经中蜂授粉的蓝莓,其坐果率与结实率达46%与42.86%,分别较对照高44.5%与41%;其可溶性固形物(13.85%)与维生素C(12.57mg/g)分别为对照的1.5倍与2.2倍。此外,中蜂授粉对蓝莓单果重、果实直径、花色苷、总酚也有提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可作为早春低温期活动的授粉昆虫,用于提高蓝莓的产量与品质,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中蜂第四次协作会议于今年5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60人。会议听取了贵州、云南、广东、福建、湖南、广西、四川等省(区)代表一年多来执行中蜂协作项目和养蜂科研、生产情况的汇报。农业部畜牧总局、中国养蜂学会、中国农科院养蜂所、广东省昆虫所的科技人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0~22日,荆门市蜂业管理站在东宝区组织召开中蜂养殖技术培训会暨中蜂产业扶贫工作会。荆门市畜牧兽医局、东宝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东宝区各乡镇中蜂养殖重点户、贫困户共12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会由中国养蜂学会理事、蜜蜂饲养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6.
且说中蜂     
我对中蜂情有独钟,从1972年至1979年间专门饲养中蜂。1980年改养西蜂,但直到现在还在研究中蜂。以下就中蜂的适应性和中蜂蜂箱缓冲空间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一、中蜂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会议已于9月19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14个省区的97名代表出席。农业部畜牧局王素芝同志到会指导。会议期间,由匡邦郁同志和杨冠煌同志分别代表秘书组和科技组向大会作了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和工作总结25篇,大会宣读了17篇。经科技组审查,评出优秀论文18篇。评出先进集体25个,先进个人86名,并发给了奖状。进行了“全国中蜂资源调查”课题有关协作省、区的成果鉴定。会议期间修改了会章,选举产生了第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云贵高原中蜂与滇南中蜂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对云南省各地的中蜂样本进行了形态测定分析。38个形态特征的测定结果表明滇南中蜂比云贵高原中蜂颜色较浅,体型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得出: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主要是滇南中蜂的分布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主要是云贵高原中蜂的分布区。由此可知,北回归线对滇南中蜂和云贵高原中蜂划分具有重要的地理分隔意义,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两个地方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囊病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管理中,从预防为主。中蜂的主要病害是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在峰群繁殖期均有可能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严重。此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此病主要是1~2日龄幼虫,发病后5~6日龄(封盖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于今年五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中蜂第二次科技协作经验交流会。有十六个协作省区、单位和应邀列席的六个省(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共151人。中国养蜂学会理事长马德风、农牧渔业部畜牧局有关同志曾亲临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