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杏鲍菇工厂不同净化区域中不同粒径的尘埃粒子数量,并根据洁净度等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分析空气洁净度级别;采用平皿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统计2009年工厂生产期3~9月,所有栽培种从接种至搔菌阶段的污染瓶数按接种月份统计,并与该统计月份的微生物数量比较.结果表明,杏鲍菇工厂栽培区各净化区域在检测期间空气洁净度均较高,尘埃粒子数量、霉菌数量均与高度、温度呈正相关;细菌数量、霉菌数量与尘埃粒子数呈显著正相关.高温季节,霉菌、细菌数量增加,此时生产污染率也达最高值,故认为生产污染率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相关,高温时,需加大降温、除尘、消毒等措施的力度,方可降低微生物数量,减少污染率,该厂污染率在8‰以下,其洁净度可作为生产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用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 ,同固体菌种相比 ,除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外 ,而且大大降低污染率 ,但有些用户因不注意相关环节的细节问题 ,也会造成接种后菌袋污染率上升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在对菌袋灭菌过程中因温度或时间等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灭菌不够彻底 ,液体菌种接入后 ,菌丝长至 1/ 3左右时 ,杂菌由料中间向外生长造成菌丝不再向内生长。2 接种环境不达标 接种环境不标准 ,不卫生而导致接种环境无菌率低 ,因而在接种过程中杂菌孢子落入菌袋中的数量太多 ,形成优势而导致染菌。3 接种不熟练 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香菇菌棒生产的几个关键环节(木屑堆积时间、装填料方式、灭菌和冷却方式、接种培养等)进行试验观察,探究出降低菌棒生产污染率的关键步骤:木屑经过3个月以上预堆积,可以有效减少因木屑对袋子的机械损伤而造成的菌棒污染;双层袋和卧式装袋机可以降低污染率;高压灭菌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操作方式和常压灭菌过程中延长灭菌时间均能起到降低污染的效果;在配有过滤装置的冷却室,灭菌培养基快速冷却到15℃左右有利于降低污染率;双人接种箱式和相对恒温的培养环境也是降低污染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每立方米微生物菌落数量(colony-forming units,CFU)监测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工厂洁净区(冷却室和接种室)工作时段空气微生物浓度,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监测数据计算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结果表明,冷却室中,C2采样点的细菌浓度最大,各采样点的真菌浓度差异不显著;接种室中,B采样点的细菌浓度最大,G采样点的真菌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确定冷却室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分别为16.67、33.34 CFU·m~(-3),接种室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警戒限度、纠偏限度分别为42.64、85.28 CFU·m~(-3)。洁净区空气微生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冷却室的细菌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洁净区的真菌优势种群为青霉属和枝孢属,细菌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和黄杆菌属。本研究对于明确金针菇工厂的微生物污染来源、制定有效消毒措施并降低污染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于播种时穴施单一生防菌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菌,研究黄瓜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施入利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同时有效控制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增加;木霉菌的施入利于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3个菌株对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有促进的作用,在拉秧期各酶活达到最大值。拉秧期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菌D和放线菌317的处理可提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降低真菌的数量,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接种木霉处理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对细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3个菌株处理细菌与真菌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2倍,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约为对照的1~3倍。细菌D、放线菌317和木霉处理均可提高黄瓜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查验并分析扎口处污染、接种穴口污染、袋身袋底微孔污染3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的主要污染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木屑原料的充分堆制、机器设备及零配件性能稳定、菌种高质量和接种环境清洁无菌是控制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污染率的主要措施。3种污染形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接种穴口污染的防控是控制总污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荫、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1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小时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的接种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对接种环境的消毒灭菌,传统的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或用甲醛蒸薰,但这两种方法均有不足.紫外线照射杀菌不彻底,对真菌孢子和细菌芽孢的杀伤力很小,而且穿透能力差,只能对直接照射到的表面起作用;甲醛蒸薰虽无死角,杀菌力也较紫外线强,但气味浓烈,对人的刺激性强,长期接触对身体十分不利,而且接种时对所接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损害.近两年我们采用臭氧对接种环境进行消毒灭菌,不仪避免了上述弊端,而且提高了接种成功率.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荫、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1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小时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天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  相似文献   

10.
崔云 《吉林蔬菜》2014,(9):33-34
<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荫、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1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小时菌丝将烧死。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天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此间温度管  相似文献   

11.
微域环境温湿度与苹果果面碎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果实微域环境温湿度与红富士苹果果面碎裂发生的关系,以10a生盆栽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采取在果实发育期搭阴棚适当遮阴、高温时期喷水降温等处理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遮阴+喷水处理的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为最低,分别为44.47%、2.98mm/cm2,对照(常规管理)的裂果率、裂纹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8.33%、8.03mm/cm2;不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温度与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时期微域环境温湿度对果面碎裂的影响均以6月15-30日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时间微域环境温湿度对果面碎裂的影响以12:00、14:00的相关系数较高。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果面碎裂现象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段木黑木耳与代料黑木耳产品质构分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裕红 《中国食用菌》2019,(3):50-56,60
采用段木和代料栽培的方式,对同一黑木耳菌株进行栽培,获得2个段木黑木耳和1个代料黑木耳样品,对其营养成分和质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样品泡发时间的延长,在感官弹性、硬度和咀嚼性方面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段木黑木耳的稳定性显著均优于代料黑木耳。以FAO/WHO推荐的全鸡蛋蛋白为标准,用模糊识别法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样品的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4554、0.4519和0.4875,3个样品间差异不大;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结果证实,3个样品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2个段木黑木耳样品的SRC值分别为77.42、75.6,较代料黑木耳SRC值72.1更接近10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个段木黑木耳的多糖含量分别是代料黑木耳的1.58倍和1.29倍;供试样品中脂肪、VB_1和灰分含量段木黑木耳高于代料黑木耳,VB_2的含量则代料高于段木。3个样品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研究结果还显示,栽培方式不同对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有显著影响,段木黑木耳和代料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质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段木木耳可能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Diffuse and surface-growing bacteria are the two main types of non-pathogenic contaminants in the carnation cultured-cutting test. Wiping the base of the cutting with 10 % Stergene before sterilization decreased fungal contaminants. A medium containing o.o1% crystal violet was used to isolate Verticillium cinerescens from infected plants. It allowed growth of fungi and pathogenic Gram-negative bacteria from stem sections, but prevented growth of Gram-positive contaminants. This medium decreas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n the cutting test, especially from surface bacteria.  相似文献   

14.
姚青  朱红惠  羊宋贞 《果树学报》2004,21(5):425-428
以Williams香蕉(MusaAAA)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香蕉植株矿质营养和营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不接种对照和2个菌根接种处理:接种单一菌种Glomusversiform、接种混合菌种G.versiform、G.epigaeam、G.cadedonium。结果表明,香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2.8%~32.9%;接种AM真菌促进了香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其菌根依赖性达到30.8%~37.8%,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接种单一菌种增加了须根的数量,但2个接种处理均降低须根的长度,使得总根长减少;单一接种剂和混合接种剂分别显著提高植株的P和K含量,2个接种处理都显著地促进了植株对N、P、K的吸收,P增幅最大,为70%~120%,K的增幅次之,为80%左右,N的增幅最小,为40%~60%。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促进效果略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26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条件下,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61份,感病种质15份,高感种质1份;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9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72份,感病种质3份。复合接种条件下,筛选出甜瓜双抗种质1份,种质名称为PI164331,引自印度。通过两种接种方法相关性分析可知,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圣罗兰3689为材料,选用3种土壤熏蒸剂和2种生物菌肥,研究土壤熏蒸剂加生物菌肥处理对土壤真菌和细菌呼吸强度,以及真菌和细菌生物量比例的影响,探究可以有效防治日光温室番茄土传病害的最佳熏蒸剂和菌肥搭配组合。结果表明:未施用生物菌肥时,石灰氮处理对于真菌和细菌呼吸强度有明显抑制作用;施用菌肥后结果盛期,威百亩+ETS处理的微生物呼吸强度最低;在轻微发病征兆期,棉隆+ETS的微生物呼吸强度最低。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多目标综合评价及对产量和各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威百亩+金汇处理对土壤生物因素的影响最为有利,产量最高且与真菌和细菌呼吸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菌种生产杂菌污染的原因分析及综合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菌种的生产流程,从原料、环境、灭菌、接种、发菌等各个环节入手,详尽阐述了菌种生产中造成杂菌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5(1):145-151
Seedlings of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were inoculated with two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al species, Glomus intraradices and Gigaspora margarita. Plant growth response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AM inoc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Plant endogenous indoleacetic acid (IAA) and isopentenyl adenosines (iPAs)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With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of 9.0–18.8%, plant biomasses increased by 13.5–30.1%. Leaf number, leaflet number, total leaf area and first order lateral root numb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AM inoculation. Although G. margarit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P content and uptak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 nutri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mycorrhizal and non-mycorrhizal plant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dicated the changes in IAA and iPAs induced by AM inoculation. IAA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nd in roots were 5–7 times and 2–5 times higher in mycorrhizal than in non-mycorrhizal plants, respectively. The iPAs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1.7 times in shoots and by 1.9–2.5 times in roots, due to mycorrhizal inocul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changes in endogenous phytohormone level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induced by AM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9.
对裂褶菌驯化栽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病虫害一绿色木霉和眼菌蚊进行危害调查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在裂褶菌的一、二级种和出菇前的栽培袋中的污染率分别为5.0%、9.4%、26.7%;眼菌蚊在袋栽裂褶菌中的危害随菇棚内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对湿度90%以上时可达59.4%;筛选出的防治绿色木霉的方法是在裂褶菌培养基中加入0.5‰的杀菌剂施保功Wp;防治眼菌蚊虫害的方法是用防虫网覆盖和用32.5%乐农Ec或0.8%阿巴丁Ec的500~1000倍液在裂褶菌菇棚内喷雾。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病圃和自然病田同步进行抗褐斑病性鉴定筛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品种的含糖率随着抗病性的增强而明显提高,凡抗褐斑病品系材料,综合性状表现也较好。通过3期播种试验,植株生长至2~4对真叶期接种鉴定抗褐斑病性与田间成株鉴定结果相同,可以作为田间鉴定育种新材料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玛纳斯人工接种的最佳时间7月中下旬接种效果较理想,这为解决干旱地区抗病品种筛选鉴定提供了一条途径。利用甜菜褐斑病尾孢毒素粗提液对甜菜种子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鉴定不同品种的抗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品种抗性结果与人工接种及自然病田抗性鉴定结果有一致性。试验表明采用早期鉴定方法,方法准确,可行性高,可以提高育种效率,有效缩短抗褐斑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