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施虹日本工业化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工业汲取农业剩余发展阶段、工业与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和工业支援农业发展阶段。各个发展阶段,政府采取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措施也不同。一、工业化第一发展阶段工业化第一发...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进与农业发展西北农业大学尚启君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经济背景不同,发动工业化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工业结构都经历了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资本密集型工业为主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三个演进阶段。工业结构的每次演进,都对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近出炉的2009中国百强县排名中,晋江市以相对稳定A级位居第五,由此足见晋江市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所带来的软硬实力,然而,随着这种发展步伐而来的是若干的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尚未健全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文章基于实证角度对晋江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走访了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等失地较多的乡镇与行政村,并对晋江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最后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失去比较优势,农业逐渐沦为弱质产业,农业保护及其相关政策随之而生。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在工农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农业保护政策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方略也不同,这是工业化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毛广雄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47-1649
结合相关理论,从人均GDP、工业(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城市化发展阶段等4个方面对淮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判断,并且提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一、开拓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食品,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就其对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来讲,在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它侧重于为发展工业提供资金,提供原始积累;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则侧重于为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5—18世纪的前工业化时期,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在前工业化时期的几个世纪中,荷兰率先从传统稳定的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过渡,其中乡村的非农化是近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推动荷兰成为黄金时代商业帝国的关键因素之一。荷兰乡村非农化进程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借鉴价值,非农化发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相互促进的过程,要立足乡村实际状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吸引资本来发展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85~2005年间有关工业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实证基础上定量化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并根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选取多个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因子,综合分析了西安市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非农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第三产业产值、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相关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地域及社会经济特点提出四点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再分配过程,是工业化在农业中引起的连锁反映和农业对工业化的能动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三组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1)农业机械装备与就业人口的对流运动。(2)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与商品农产品的对流运动。(3)资金的对流运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都体现了这个本质特征。我国的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这种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还处在初期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待于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本身的能动作用,并根据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骤。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统一的"以工补农"模式和政策在全国各个地区也不一定都适用。运用钱纳里和赛尔昆等设计的标准模型,分析了2005年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仍有皖、豫、湘、桂、琼、黔、滇、藏、甘九省区与全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总体判断不符;而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则明显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已基本进入大规模反哺期。需要针对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分类研究其工农关系和"以工补农"政策措施。因此,判断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研究"以工补农"政策的地区适用性和对策,将为中国"以工补农"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列宁在分析美国的农业问题时指出:“如果把农业进化同工业进化加以比较,农业中资本主义现在所处的阶段比较接近的是工场手工业,而不是大机器工业。在农业中手工劳动还占着优势,比较起来机器的使用是很不广泛的。”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农业已进入了类似大机器工业的阶段,即实现了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在现代科技革命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客观过程,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它也必然伴随着这一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腐朽趋势。美国农业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典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反哺与中国"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工业化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工业化不等于大力发展工业;二是工业化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最终发展目标,忽略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限制农业自身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社会的恶化。结合到中国具体的制度、产业结构、市场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只有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更进一步地强调工业化的反哺,才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农业和工业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与农业和工业化紧密关联,农业和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同时城市化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从理论上分析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及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为区域经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吕海涛  王琦 《北京农业》2013,(21):118-119
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工业化社会的建设也逐渐走上正规。但是,就目前而言,农业仍然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心产业,虽然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渐减少,但是其作用和地位却十分稳固。农业可以为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基于此,从当前的形式分析,探讨农机技术推广的新思路及对策,论述了农机技术推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方政策供给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重大战略新思维,在wm背景下对农村工业进行了重新思考,通过对全省农村工业现状及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在农产品加工业导向下发展农村工业化的若干对策,试图为湖南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曾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24-9125,9145
从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变、城镇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生物质能源新兴工业发展等3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对粮食消费的影响。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增长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改变居民膳食结构;工业化导致农村城镇化,引起城镇居民人口数量;工业发展引起的生物质能源的粮食需求,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粮食消费需求,威胁粮食安全。为此,提出了保障工业化进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强化观念,充分认识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转化率;加强节粮建设,倡导适度消费;多渠道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工业化过程中采取的农业支持与保护措施施虹(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北京100091)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工农业相互关系不同,因而对农业采取的支持与保护措施亦有所不同。按工农业相互关系的有序变化,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农业支援工业阶段、工业与...  相似文献   

19.
对企业战略联盟竞争模式及在汽车工业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其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实践,对湖南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加快企业战略联盟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四化"发展进程,揭示其区域内部差异,评价了"四化"协调发展,以期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均稳步推进,工业化步入实现阶段的后期,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双进入平稳发展的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则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四化"发展步调不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关联松散;与此同时,"四化"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省内差异,浙西南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浙东北。因此,今后浙江省应注重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增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并逐渐消弭省内"四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