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毛乌素沙地低地草甸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做了5年逐月观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①气温因子除7月外,在其他各月都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光照时数只在7、8两个月对生物量产生影响;②与干旱区常见的情况不同,降水因子无论在哪个月份都不是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影响因子;③每个月份地上生物量都受前一月份生物量的显著影响,说明植物生长连续性对生物量的积累很重要.利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群落生物量在各月的变化范围进行了预测.为比较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分别建立了7月和9月地上生物量对累积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比较表明,逐月回归模型在多数年份都更接近于实测值.与传统的累积气候因子回归模型相比,逐月回归模型在3个方面更具优势,即模拟结果更精确,可以揭示气候因子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细节,具有预测能力等.因此,逐月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油蒿-本氏针茅群落生物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5年逐月观测基础上,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建立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因子影响的逐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差异显著,降水因子在各月都是影响生物量的显著因子,二者呈正相关,日照时数仅在6月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平均气温在各月都不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7-10月各月生物量都受前月生物量的显著影响,说明植物生长的持续性对生物量的形成和积累是重要的,应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3种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月生物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建立累积回归模型,将逐月回归模型,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在多数年份,逐月回归模型都比累积回归模型更接近实测值,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三方面的优越性,即可揭示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细节,具有预测能力以及精度更高,因此是对传统累积气候模型进行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3.
于2011—2014年对河西荒漠盐爪爪草地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爪爪草地生物量的年度动态变化较大,变幅在57.67%~100%,生物量的月变化动态不稳定,高峰期出现在7、8、9月都有可能,大多表现为单峰型,也有双峰型出现。相对生长速率(RGR)动态变化也不稳定,一般是在牧草生长前期较快,7—8月以后逐渐减慢直至为零,但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张娜  梁一民 《草业学报》2002,11(2):72-78
对陕北安塞不同立地条件下铁杆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以及吴旗、安塞和宜川3个不同气候-植被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各类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都偏高,这与1997年气候极为干旱有关,水分条件越好的群落,其地下/地上生物量与水分因子的相关性越差。2)3个地带草地群落的地下/地上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吴旗、宜川和安塞草地群落,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是通过土壤水分和养分来体现的,具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芨芨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芨芨草属草本植物,幼嫩时为家畜良好的饲草,生长多年以后会出现外围生长中间枯黄烂根的现象。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芨芨草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生长直径(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和不同生长时期(5月和8月)对芨芨草生物量与营养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和直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粗蛋白含量5月份时差异不显著,8月份时,自然草丛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5月份显著高于8月份(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月份时均不显著,8月份时直径20 cm的显著低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综合芨芨草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特征指标,建议重点防除直径大于60 cm的芨芨草。本研究结果为芨芨草草地管理和内蒙古地区草原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对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南地区羊草草原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和羊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地下生物量积累呈“双峰型”曲线,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积累呈“S”型曲线。根据测定数据建立了地下生物量积累拟合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地上、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指数方程有地上生物量与水热因子关系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对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对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进行了连续了13年的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积分回归模型,分析了降水量季节分配对种群地上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的年度变化及其分配直接导致了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的年度波动;降水量对种群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具有放在效应;3-5月和7月份的旬降水量对当年的种群地上生物量有正效应,6月份的旬降水量对当年的种群地上生物量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预测的模糊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堂 《草业学报》1997,6(1):44-52
采用1988-1995年全野外调查所获的长爪沙鼠,逐月种群密度(绝对数量)、繁殖指数和壮龄模糊聚类,预测种群数量。提前2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62.51-98.19%,平均为80.56%,其中对3、6、7、11月份数量预测准确度最高,均大于92.35%;提前6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47.22-93.72%,平均为81.64%,其中对5、7、9月份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均大于92.79%;提前11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松嫩草地中五脉山黧豆、野豌豆这两种广泛分布的豆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五脉山黧豆地上生物量分布的最大值为286.25g/m,最小为51.73g/m,野豌豆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分布为494.77g/m,最小为61.19g/m。两种豆科植物种群聚集水平主要在100~200g/m 和100~300g/m。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群落密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两种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低豆科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更大,而高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下,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豆科地上生物量增加变化幅度较小。与野豌豆相比,群落特征和土壤因子随五脉山黧豆生物量增加的变化幅度更大。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51.73和61.19g/m 是五脉山黧豆和野豌豆在群落中维持种群延续的最小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两种豆科植物的生态性状可能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促进作用,且单位质量的五脉山黧豆较野豌豆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可能更强;土壤盐碱程度不会或至少不会单独构成对两种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磷可能是豆科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之一。这个研究为在本区内保护和发展这两种豆科植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藏北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样带法研究藏北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和7个土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到高寒荒漠植被,群落组成逐渐趋于简单化.土壤环境因子影响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0~1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有效氮、全磷和速效磷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10~20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全磷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20~30cm土层的土壤各环境因子与高寒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为研究材料,以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三个因素设置正交实验,研究蓝莓在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生长时期,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片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蓝莓健康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萌芽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4.2,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3600 g,净光合速率达到11.23 umol CO2 m-2s-1。生长旺期,最佳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7.2 kg,珍珠岩施用量为5400 g,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10.11 umol CO2 m-2s-1。挂果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有机肥施用量14.4 kg,珍珠岩施用量1800 g,净光合速率为8.78 umol CO2 m-2s-1。综上所述,在不同时期,土壤pH、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配比施用对蓝莓光合作用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对土壤条件需求不同,应该结合蓝莓生长的实际需求,在不同时期对蓝莓土壤条件进行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玉屏风多糖对草鱼肠黏膜形态结构及主要免疫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750尾平均体重为(74.50±2.50)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Ⅴ组)投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Ⅴ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而绒腺比则显著提高(P0.05)。2)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7天时,Ⅲ和Ⅳ组头肾中白介素-2(I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 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时,Ⅳ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8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玉屏风多糖能够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肠道中SGLT-1和GLUT-2基因的表达,调控头肾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肠道吸收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节约饲养成本出发,草鱼饲料中玉屏风多糖最适添加量为1.6 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黄芪多糖(APS)对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20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Ⅱ、Ⅲ、Ⅳ组于5~7日龄分别经口注入3种不同浓度(6、4、2 mg/m L)APS,0.5 m L/只,1次/d,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7日龄,每只采用鸡新支二联苗2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分别于8、15、22日龄取样,测定各组10只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含量、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结果显示: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提高15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高、中剂量APS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5、22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IL-2含量和上皮内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数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APS可增强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功能,以6、4 mg/m 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采摘时期富士糖心苹果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过程中的果实糖心的变化规律,为云南昭通富士糖心苹果的采收和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昭通市鲁甸县的不套袋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采摘时期的富士苹果贮藏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两种条件下,每隔20天调查果实的糖心果率、糖心指数的变化及果实褐变情况。【结果】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果实成熟度的升高,果实糖心果率和糖心指数都逐步明显上升;三个不同采摘时期红富士糖心苹果在普通冷藏和气调贮藏过程中糖心症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逐步消失的趋势,且完全消失的时间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而增加;糖心症状的消失速率与贮藏方式密切相关,同时采收的果实在普通冷藏状态下比气调状态下糖心症状消失要早40-60天,且气调贮藏在贮藏后期比普通冷藏果实发生褐变的风险要高。【结论】昭通糖心苹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糖心症状将逐渐消失,与文献报道的水心病不易贮藏,易发生褐变腐烂的表现不完全相同,是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云南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短期育肥性能。[方法]在楚雄州大姚齐和牧业有限公司选择年龄为(14±2)月龄的西门塔尔、短角牛、安格斯牛、云岭牛与本地牛的杂交F_1代公牛及云岭牛公牛各6头,自由采食相同全混日粮(30%鲜啤酒糟、35%精料补充料、20%蚕豆糠、15%稻草),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开展100 d(其中预饲期7 d,正试期93 d)育肥试验,[结果]云岭牛、云岭杂、安本杂、短本杂和西本杂全程日增重分别为(1.194±0.063) kg,(1.312±0.094) kg,(1.014±0.073) kg,(1.105±0.052) kg和(1.314±0.06) kg,西本杂与云岭杂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增重显著高于安本杂(P0.05),但与云岭杂、短本杂无显著差异(P0.05),云岭牛、安本杂和短本杂全程育肥期日增重也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分别为7.81,7.12,9.13,8.49,7.56,云岭杂最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草药混菌发酵的研究,制备新型生物中药,以替代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采用黑曲霉先有氧发酵产纤维素酶、果胶酶破解植物细胞壁,再用植物乳杆菌厌氧发酵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纤维素酶活力、果胶酶活力指标,探索中草药混菌发酵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条件为中草药浓度为10%,葡萄糖添加量为1%,酵母膏添加量为0.2%, K2HPO4添加量为0.1%,有氧发酵温度为30℃,厌氧发酵温度为37℃,好氧厌氧发酵时间比为2?1,总发酵时间为96 h,接种量比例为2%?2%,pH值为5。在比条件下纤维素酶活达到1412.3 U/ml,果胶酶活达到1287.5 U/ml。中草药经混菌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31.19%,粗脂肪提高了59.11%,Ca、P含量分别提高了50%、85.7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分别降解了24.21%、12.58%、17.56%。中草药经混菌发酵后,其营养价值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新型生物中药的研制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O78雏鸡的治疗作用,本试验以8日龄的雏鸡为试验动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O78菌悬液,建立雏鸡大肠杆菌人工感染模型,然后给予不同剂量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给予1.75mg/kg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预防给药,其增重率显著升高,增重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2.45%和100%;给予1.75mg/kg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给药,雏鸡增重率、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34%、70%和83%,试验证明,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能有效防治人工感染雏鸡大肠杆菌病,为兽医临床应用碱偏离型恩诺沙星注射液治疗雏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野豌豆属植物及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青海野豌豆属植物的种质、分布、根瘤菌共生固氮活性 ,营养价值以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养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 3年的干草产量和种植前后土壤 5种主要养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全氮 4种养分种植苜蓿后含量降低 ,只有水解氮含量增加。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 ,5种土壤养份含量的变化与干草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直接回归关系 ,其回归效果都达到显著 (P <0 0 5)或极显著 (P <0 0 1 )水平。此结果在紫花苜蓿种植生产实践中 ,对达到高产和培肥地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选健康的体重近似一致的1日龄艾维茵肉用仔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单因子设计比较研究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Fe、Cu、Mn、Zn)在高铜水平(Cu 250mg/kg)、NRC水平、0.5倍NRC水平、0水平(不添加组)和硫酸盐水平(NRC水平)下对内用仔鸡生产性能、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使用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时,猪的高铜促生长模式不适用于肉鸡;低水平(0.5倍NRC)使用,有利于发挥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的营养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