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重庆养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乔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养鸭场雏鸭异常死亡的病因,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药敏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药敏试验发现对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呈现良好的敏感性。确诊该养鸭场雏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可根据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雏鸭鸭疫里默氏杆菌(RA)与Wautersiella falsenii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对贵州安顺某鸭场1月龄疑似RA感染的4只病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16SrRNA序列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鸭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采食量少、神经症状明显、卧地不起、拉灰白色水便;病鸭心脏、肝脏和脾脏有纤维素性病变,并伴有心包积液;无菌分离出GZRA2019和GZWF2019革兰氏阴性杆菌株,分别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W.Falsenii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和头孢哌酮3种抗生素敏感;W.Falsenii杆菌对头孢他啶、青霉素、头孢氨苄等10种抗生素耐药,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和头孢哌酮3种抗生素中度敏感。该养鸭场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和W.Falsenii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细菌抗药性的种间传递,本试验将抗药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 P3菌株和不抗药的大肠杆菌标准株8099混合传代培养,筛选传代培养后出现的大肠杆菌抗药菌株,之后对获得的抗药大肠杆菌菌株K-8099和大肠杆菌标准株8099及鸭疫里默氏杆菌RA P3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抗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RA P3的抗药基因传递给了不抗药的大肠杆菌标准株8099,且大肠杆菌抗药株K-8099的抗药水平显著提高。说明在混合感染过程中,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的的抗药性确实可以发生种间传递。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较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青霉素、新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从湖北省武汉郊区和监利市两地的发病雏鸭分离纯化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通过对该菌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细菌16S rRNA的快速鉴别诊断证明了4株细菌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将不同来源的菌株各选一株HBSPX和HBJL,进行了16S rRNA目的片段的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这两株细菌与其他鸭疫里默氏杆菌的16S rRNA同源性高达99.4%和98.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HBSPX株对阿莫西林、先锋Ⅵ高度敏感,但HBJL株对氯洁霉素和红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诊某鸭群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PCR,最终确诊该鸭群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通过对送检的4只鸭子肝脏与脑组织取样接种TSA(+5%胎牛血清+1%NAD)培养基,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对大肠杆菌高敏药物有恩诺沙星,对鸭疫里默氏杆菌高敏药物有头孢噻呋钠和恩诺沙星.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省镇江市发病的鸭场和扬州市发病的鹅场各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从镇江市发病鸭分离的细菌为XV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从扬州市发病鹅分离的细菌是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同时感染10日龄的试验鸭和试验鹅,出现攻毒鸭和鹅的100%死亡率,说明这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温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浙江省温州地区2004年鸭场送检病死鸭的脑、心包液、脾及肝中分离到WZ1和WZ2两株细菌,将这两株细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血清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两株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两株细菌均对新霉素、头孢孟多、氟嗪酸及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氟哌酸、氨卡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不敏感.血清学试验表明,WZ1和WZ2两待检菌株血清型一致,但均不属于1型和2型.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建民  王俊杰  靳国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35-6435,6507
为了研究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自制中药方剂,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敏感性较高的丁胺卡那霉素作为对照组,研究中草药制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与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制剂组的治疗保护率为83.3%,丁胺卡那霉素组为86.6%,表明利用中草药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解决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有重要意义。中草药复方制剂预防组和丁胺卡那霉素预防组的保护率均为93.3%。各试验组间肉仔鸡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和依据。[方法]根据中兽医理论自拟中药复方制剂,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敏感性较高的丁胺卡那霉素作为对照,对人工感染的肉仔鸡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保护性试验,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中药复方制剂和丁胺卡那霉素均能有效控制人工感染大肠杆菌肉仔鸡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死亡率。中药复方制剂和丁胺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治疗保护率分别为83.3%和86.6%,均远高于感染对照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预防肉仔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保护率为93.3%,与丁胺卡那霉素相同。[结论]利用中草药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解决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最先发现时称鸭疫巴氏杆菌,后来证实是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困倦、厌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文中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简要的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血清型及其病原菌株的耐药情况,从广西不同地区20多个发病鸭场的病料中分离出36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A),经细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为RA。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广西RA分属于1型、2型和3型3个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有70.0%以上RA分离株对头孢三嗪、先锋霉素V、头孢西丁、头孢拉定、呋喃妥因、氟苯尼考等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所有分离株对23种抗生素均存在耐药性,其中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的耐药菌株比例达到100.0%。  相似文献   

15.
要通过痢特灵等18种药物纸片对嗜水气单胞菌甘肃株和上海株的测试,以及两菌株对氧哌嗪青霉素、新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性和两菌株间差异显著性测定,得出18种抗菌药物对两菌株敏感性的不同反应,对甘肃和上海菌株均呈高度敏感(+++)的药物有氧哌嗪青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此3种为首选抑菌药物)、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等6种;均不敏感(-)的有氨苄青霉素、磺胺和青霉素3种;对两菌株表现不同敏感性的有痢特灵、丁胺卡那等9种。  相似文献   

16.
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鸭为2~6周龄,RA易在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血液等处分离到,特别是在脑组织中极易分离。该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为Ⅰ型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7.
臧金灿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53-6153,6177
[目的]为了明确河南省新乡市某肉种鸡场种鸡的发病原因。[方法]利用常规培养基,对190日龄发病种鸡的脑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研制鸡大肠杆菌疫苗。[结果]从病鸡脑中分离到10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表明O22和O53各为4株,O86为2株。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确定此次肉种鸡脑型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O22、O53和O86,并以此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敏感。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用分离菌株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给猪丹毒的防制提供依据,分离并鉴定了猪丹毒丝菌。将发生关节炎的猪关节液接种TSA培养基,挑取透明小菌落,染色,对G+小长丝杆菌进一步用猪丹毒丝菌16SrRNA基因的引物进行PCR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痢特灵等完全耐药,临床上应根据上述结果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苏省大丰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省大丰区不同鸡场疑患大肠杆菌病的237只病鸡,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然后对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定型,并对定型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218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学鉴定,获得11个血清型,其中52株为O_(88),44株为O_(18),32株为O_1,21株为O_2,12株为O_(35),9株为O_(81),8株为O_(115),5株为O_(78),O_(11)、O_(26)、O_(114)各1株,另有32株没有定型。对定型的186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硫酸黏菌素、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制备大肠杆菌自家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江西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西省鸭鹅中分离到 6 0株鸭疫里氏杆菌 ,采用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江西存在 5个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2、JX1、JX2、JX3、JX4型 ) ,2、JX1、JX2型为目前江西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80 %以上分离株对青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毒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的培养特性较为一致 ,但部分生化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