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酶法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及不同产区仙草胶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的pH值、纤维索酶酶浓度、提取时间、水浴温度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在确定纤维索酶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3个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仙草中的仙草胶提取率,且提取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提取温度和酶浓度,提取溶剂的pH值在本试验范围内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最小,最终认为提取仙草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pH5.5、0.6%纤维素酶、提取时间4 h、水浴温度55℃,同时表明在3个仙草产区中以广东丰顺县仙洞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高温高压碱液提取仙草多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温高压碱液法提取仙草中的多糖,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浸提时间、碱液浓度对仙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浓度是影响仙草多糖提取率的最关键因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周液比1∶25.0、Na2CO3浓度0.3%、浸提时间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仙草叶、根、茎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0.56%、32.01%、31.88%,其中仙草叶的多糖含量与根、茎差异极显著,而根和茎之间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活性炭为脱色剂,研究影响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因素及条件,优化了脱色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仙草胶提取液的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5%,温度60 ℃,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仙草胶提取液的脱色率可达92.3%,多糖损失率为20.5%。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树脂对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从5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中筛选出最佳的树脂类型,绘制出吸附等温线,探讨树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pH、振幅对仙草胶提取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树脂D30l的脱色效果最佳,对仙草胶提取液的吸附完全遵循Freundlich 方程.仙草胶提取液树脂脱色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树脂用量3%,时间3 h,温度50℃.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95.5%,多糖损失率为15.5%.[结论]树脂D30l在脱色的同时对多糖有较好的保留率,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仙草义名仙人草、凉粉草,为唇形科仙草革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仙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碳水化舍物.少量蛋白质、脂肪、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元素:药用可主治中暑、热毒、消渴、高血压、肾病、糖尿病、关节肌肉疼痛等。仙草系列产品开发有:即食仙草冻粉、仙草保健茶、仙草可乐饮料、速溶仙草、提取咖啡色素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稻9个品种12项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明确了弯曲穗型、半直立穗型、直立穗型强势粒与弱势粒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强势粒较弱势粒有较高的精米率、整米率、精米长度、精米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和较小的长宽比、垩白面积;直立穗型品种强势粒与弱势粒大部分米质性状差异较大。直立穗型品种较半直立穗型品种、弯曲穗型品种的稻米品质差。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仙草多糖和总黄酮,结合仙草产量测定,综合得到了仙草多糖总量和总黄酮总量的动态变化,确定8月下旬为仙草的最佳采收期,此时仙草的单株产量为240g·株-1,折合产量9 000kg·hm-2,多糖含量1.96%,总黄酮含量13.83%。  相似文献   

8.
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寒地超高产水稻品质,以黑龙江省10个直立穗型和32个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具有较高的穗粒数是其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的主要原因。直立穗型品种糙米率显著高于弯曲穗型,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弯曲穗型,其它品质指标与弯曲穗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仙草不同栽培措施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壤类型、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仙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土壤类型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对仙草产量影响显著;选择黄壤土种植仙草,每667 m2施用45%硫酸铵复合肥167 kg,且采用基肥和追肥各50%的施肥方式,种植密度为35 cm×35 cm,仙草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涪麦冬直立型和匍匐型两种株叶型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直立型涪麦冬的叶长、单个主块根干重与收获指数均大于匍匐型涪麦冬的,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直立型涪麦冬的多数性状变异系数小于匍匐型涪麦冬的,且性状间的相关性不如匍匐型涪麦冬密切。主块根干重、收获指数、地上部干重和主块根个数等性状与块根总干重间的关系在两种株叶型的表现上都较为密切,分枝数、叶片数与块根总干重的相关性在两种株叶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大宗中药材仙草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分析了福建省仙草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仙草产业的市场前景。认为福建省自然条件、种植的历史和经验等均有利于发展仙草生产。提出福建省今后发展仙草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政府为支撑,往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烤烟套种凉粉草可以充分利用烤烟和凉粉草的效益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提高复种指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文总结了烤烟套种凉粉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越冬措施对凉粉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稻草覆盖和薄膜覆盖两种越冬措施对凉粉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凉粉草的株高、茎鲜重、地上部总鲜重和茎叶比,其增幅分别为19.5%、26.1%、15.0%和16.8%;薄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凉粉草的株高、单株叶长、单株叶宽、茎鲜重、叶鲜重和地上部总鲜重,其增幅分别为52.4%、46.7%、43.8%、42.2%、42.8%和42.6%。说明薄膜覆盖比稻草覆盖更能促进凉粉草的生长,是凉粉草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突破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瓶颈,对板栗进行大砧高接换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大砧高接换种成活率较高,约88.4%,与对照本砧嫁接(93.2%)仅差4.8%;不同样地间板栗的树冠生长参数差异较小,试验地中大砧高接换种的板栗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分别为3.0、3.7 m;各样地的雄花数均大于雌花数,板栗的结果数主要取决于雌花数的数量;进行大砧高接换种的板栗单株产量逐年增加,嫁接后第4年单株产量达5.5 kg,比对照本砧嫁接的产量增加了近7倍。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大砧高接不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还为推广优良品种,实行低产林改造,树体矮化,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应用集对分析法优选杉木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杉木——油桐、杉木——油桐——仙人草、杉木纯林等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生态、杉木生长、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最高,与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分析结果一致,可见该模式是适用于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复合经营模式;同时表明集对分析方法引入多目标决策中,给出一种多属性决策的确定性综合排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魔芋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及分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魔芋球茎和白魔芋幼嫩叶柄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3次或3次以上继代培养,魔芋愈伤组织可形成3种不同类型:A型水渍状,半透明;B型—浅黄色,表面呈球形瘤状突起;C型—绿色或橙红色,结构致密。3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不同。组织学切片显示了3种类型愈伤组织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栎属木材的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落叶栎属的小叶栎、黄山栎、北京榭栎和袍栎的木材解剖构造与材性的测试结果。四种栎木均属环孔材,心边材区分明显,薄壁细胞发达,具宽木射线,密度较大,强度指标高,属于高强度的木材。其中黄山栎、北京榭栎晚材管孔小,链状;袍栎和小叶栎晚材管孔为单孔,早晚材管孔的直径渐变,侵填体都较发达。除黄山栎以外,其它三树种有菱形结晶体,黄山栎的纤维细胞最长,袍栎的差异干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富集板栗种仁中高纯度总酚酸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板栗种仁中总酚酸含量;以总酚酸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以总酚酸的得率和精制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提取物的工艺条件及参数.[结果]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回流提取的总酚酸获得较高的提取率,通过HPD-826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总酚酸得率的质量分数达到83.6%以上,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洗脱液总固物中总酚酸的质量分数达到58.1%以上.[结论]采用此种提取及精制方法,可较好地提取纯化板栗种仁中的总酚酸.  相似文献   

19.
凉粉草作为重要的药用和食用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功效,是天然、安全、保健、营养食品较理想的原料,其加工利用价值非常广泛,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凉粉草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文章在介绍凉粉草的资源分布、生理特性和加工应用的基础上,从凉粉草的性状、显微特征、栽培管理技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组织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凉粉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为该属植物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