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2.
我县的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工作在省农技推广总站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克无踪免耕抛秧试验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推广免耕栽培5.2万亩,其中免耕抛秧示范2200亩,2004年免耕栽培8万亩,其中免耕抛秧2.3万亩,从单一克无踪药剂发展到用克无踪、百草枯、免深耕、草甘磷等多种药剂进  相似文献   

3.
<正>仙桃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市),常年种植中稻面积80万亩。市农技人员从2006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了中稻直播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24.8万亩,取得了省工(亩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区每年春大豆(主要是鲜食大豆)种植面积在14.12万亩,晚稻种植面积在37万亩左右。2006年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春大豆——优质晚稻大面积推广示范,经过多年的示范,总结其关键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06,(3):57-58
今年广东将重点加快超级稻新品种示范以及相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计划在上年6个国家超级稻实施县(市)的基础上,增加廉江、阳春、恩平、新兴、揭东、饶平、澄海、海丰、紫金、五华、佛冈和乐昌等12个示范县(市),争取全省超级稻核心区示范面积达0.6~1万亩,示范片面积超过3~5万亩,推广面积超过550万亩。  相似文献   

6.
水稻少免耕技术在我县示范推广了3个年头,实践证明,该技术既能节本增效,又顺应了水稻生长规律,是水稻传统栽培技术与现代科技应用的最优组合和创新。现将上高县1年来示范推广工作总结报道如下。1 示范推广情况2004年全县示范推广水稻免少耕栽培技术面积共1.2万亩。其中早稻5000亩,免耕方式以抛秧为主;一季中稻2000亩,免耕方式以直播结合除草剂应用为主;二季晚5000亩,免耕方式以打滚子压茬为主。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两年,吉林省通过建立和实施四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截至2016年,全省示范推广补贴作业面积45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800万亩,覆盖全省40多个县(市、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合作社示范引领、农机大户广泛参与、规模化布局的"三位一体"的示范引领机制。按照作业面积首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安排、作业任务首先向农机专业大户倾斜落实、作业面积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23)
凤城市优质高效蔬菜育苗技术开展一年来进行示范推广技术7项,分别为:秧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育苗基质复配技术、苗龄控制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光调控促花芽健壮分化技术、嫁接新技术和抗逆控徒长技术。示范面积946亩,育苗231万株,推广辐射面积达到4900余亩,育壮苗620余万株。该技术示范推广总增加产量58.65万公斤,增产率达到12.3%。本文将对凤城地区优质高效蔬菜育苗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及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信息快递     
江西两系杂交稻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2000年,江西两系早稻面积达 50万亩,在全国位居前列;两系超级稻示范面积全国第一,“两优培九”种植面积 46万亩;两系晚稻已在全省铺开,面积扩大到 60万亩。继消灭了两系稻空白市、县后,全省大部分县 (市、区 )消灭了空白乡。近 5年间,全省两系稻示范推广面积累计 285.73万亩,增产稻谷 1亿公斤。 江西在去年两系杂交稻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今年,两系杂交稻已进入成熟应用阶段,种植面积将超过 200万亩。两系中稻“两优培九”成为主推品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有望突破 150万…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水稻生产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水稻总产165亿公斤以上。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水稻生产“1213”目标,即到“十一五”末.全省育成超级稻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超级稻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再增50公斤,稻米品质基本达到国标3级以上,粳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85%以上。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将在15个县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示范推广超级稻800万亩。核心区单产迭700公斤。带动全省优质稻面积2100万亩,实现单产增一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按照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要求,我县2004年将水稻免耕抛栽技术示范列入新技术推广重点,全县推广示范面积6880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1 示范概况在6880亩试验示范面积中,早稻1950亩、中稻370亩、二晚4560亩,主要分布在赤水、甘竹、旴江、头陂、千善、尖峰等乡(镇)。经调查,免耕抛栽早稻平均亩产430kg,与常规栽插产量相当,中稻平均亩产467kg,比常规翻耕栽插略有增产,二晚亩产440kg,比常规栽插增产8%左右。为使该项技术在我县尽早应用,县农技中心安排赤水镇回辛村中堡村小组、甘竹镇洙淇村桥头村小组为水稻免耕抛栽示范中心片,总面积123亩,其中早稻56亩、晚稻67亩,早稻56亩田当中安排了15亩放养雏鸭300羽。2 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部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从今年开始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工程,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12个省(市)以及农垦系统的72个县(场)率先启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6 000万亩.据专家测算,如果超级稻年推广面积达到6 000万亩,每亩增产60千克左右,水稻总产预计可以增加130亿斤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 豫芝一号是1976—1978年杂交选育的新品种。经过省区域试验,全国芝麻良种江淮区域联合试验及省内外示范推广,到1985年全省推广面积约50万亩,省外推广面积约5万亩以上。现将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其利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长乐市古槐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双杂连作面积达8000亩,平均亩产1060.9公斤,比常规优质良种双季连作亩增150.6公斤,增产14.7%,3年来累计推广1.6万亩,总增稻谷24096万公斤。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连作高产栽培模式,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吉林省通过建立和实施四个"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截至2016年,全省示范推广补贴作业面积45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800万亩,覆盖全省40多个县(市、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合作社示范引领、农机大户广泛参与、规模化布局的"三位一体"的示范引领机制。按照作业面积首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安排、作业任务首先向农机专业大户倾斜落实、作业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实施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地处沿海,围垦内的海埭田主种水稻。近年来,在上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我镇试验、示范、推广旱育秧栽培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旱育秧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占早稻推广面积的80%以上。每年建立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600亩,简比田4块。示范片亩产加权平均478.5公斤,比同片田一般栽培(铲秧)亩增49公  相似文献   

18.
早春小拱棚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5~2006年连续两年,农技站在清风店镇进行了早春小拱棚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面积达5000多亩,平均亩产5.1吨,平均亩收入3000多元.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2009~2010年在大理州扶贫示范园区种植示范推广2万亩中药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与协作部门共同努力,完成示范推广,结果为:品种以附子为主搭配当归、重楼、板蓝根、大黄、木香、秦艽、川芎等8种中药材,实际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217.7亩(其中突出果药间套种示范面积11000亩),实现根茎总产量22529.71吨,根茎总产值14038.75万元,综合总产值14357.5万元,平均亩产值7101.52元,效果十分显著。其中果药间套种示范实现苹果(幼龄核桃)套种附子比单种苹果(幼龄核桃)附子亩产1796.3千克,亩产值9700元,该模式的示范成功为药农、果农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1示范目的通过实施以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为主的技术措施,进行田间示范,经过对田间示范区和对照区大豆的生育时期调查、秋季考种和室内测产,证明示范区产量优势,以利于以后该高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2示范地点及面积巴彦县,面积100亩;依兰县,面积100亩;呼兰区,面积100亩。3主要配套技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属于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体系,其主体技术中的深松,深施肥和精量点播技术与其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