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常规谷子产量及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种谷子品种承谷13号、朝谷13号和宽九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30.0万、37.5万、45.0万、52.5万和60.0万株/hm2)对谷子产量和群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0.0万~60.0万株/hm2时,随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升高,透光率逐渐降低,产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常规谷子高产的群体特征为种植密度37.5万~45.0万株/hm2、开花期叶面积指数4.30~4.63,经济系数高,群体透光性较好。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开花期谷子的群体特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透光率)与产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地上部干物质产量与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再通过对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发现,地上部干物质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受经济系数制约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年的氮肥施用量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基本探明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内麦五号春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亩产800~900斤的总光合势、光合生产率、生物产量、经济系数、最高总蘖数、总穗数、穗粒数等生理指标及叶面积系数、糖氮含量、碳氮比的动态变化指标;明确了氮素过量减产的原因及倒伏的前兆。为春小麦省肥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DK743引种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DK743玉米杂交种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1)经济产量-密度方程呈渐近线型,经济系数-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2)密度为6.75×104株/hm2的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13 300.33 kg/hm2,干物质积累总量为2 6447.26kg/hm2,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为211.69kg/hm2@d,收获穗数6.75×104穗/hm2,穗粒数559粒,千粒重352.49g,经济系数0.502 9.吐丝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4.649 7,成熟时3.805 9,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LAD)408.95×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75 g/m2@d,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优质稻桂育8号产量、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等经济性状的影响,为科学制定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种种植密度(2.4×10~5、2.7×10~5、3.0×10~5和3.3×10~5蔸/hm~2,A1~A4处理)和4种施氮量(120.0、165.0、210.0和255.0 kg/hm~2,B1~B4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桂育8号的产量等经济性状及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筛选桂育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结果】种植密度对桂育8号的最高苗数、成穗率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糙米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桂育8号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无明显变化,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粒长、粒宽、长宽比和透明度无明显规律性变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有效穗数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米质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施用氮肥或增加种植密度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但当施肥过量或密度较高时,产量降低,米质指标中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变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能影响叶面积指数峰值,叶面积指数峰值与产量关系密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下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结果表明,A3B2互作的稻谷产量最高,达8.33×10~(3 )kg/hm~2,其次为A3B3互作(8.13×10~(3 )kg/hm~2),但A3B2互作米粒的粒长、长宽比和透明度在各处理中最低,整精米率排名第三,综合性状较差;A3B3互作的稻谷产量虽然排名第二,但糙米率最高,整精米率排名第二,米粒粒宽最小,长宽比最高,透明度等级最高,综合性状最优。【结论】桂育8号在最佳种植密度3.0×10~5蔸/hm~2(每蔸2苗)和施氮量210.0 kg/hm~2(A3B3组合)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稻谷产量及理想的大米外观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
覆膜玉米采用20片叶左右的晚熟单交种,每亩为3171株时,可获600公斤左右的产量。覆膜玉米叶面积指数拔节期须达1.2左右,抽雄期达3.43~3.77,5叶期至乳熟期总光合势为14~15.8万m~2·~(-1)·亩~(-1)。  相似文献   

6.
小麦植株分布状况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密度相同而植株分布状况不同的试验处理,对小麦各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的非均匀分布导致群体头数、LAI、群体干物质积累量、NAR、CGR、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植株非均匀分布状况加剧而减少、这主要是生物产量下降造成的。当非均匀分布超过一定程度以后,经济系数的降低也成为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小麦产量600kg/666.7m~2追氮时期和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产条件下,起身期和拔节期追氮对大穗型品种鲁麦22号穗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拔节期追氮的处理较起身期追氮开花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强度均显著提高,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明显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分蘖成穗率提高,穗数增加;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提高;干物质积累强度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每6667m2施纯氮18kg的处理,以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而获得600kg/6667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栽培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晚稻培杂泰丰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对产量,生物产量,叶面积指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影响显著。增加施氮量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提高叶面积指数。N2D2处理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都最高,分别达到6.945 t?hm-2和8.166 t?hm-2,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1984—1986年在淮北采用淮麦11号和郑州743品种,以亩产400—500公斤高产栽培施肥模式,研究了施氮量对产量和子粒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1)玉米、稻茬麦亩施氮17.5—20公斤和22.5公斤,产量构成三因素组合最佳,产量最高,分别达450—533公斤和401公斤。施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并求得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0—21公斤,最经济施氮量为17—18公斤。(2)本试验采用的推广品种和施肥模式,亩施氮量适当增加至17.5—22.5公斤,较不施氮处理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2—3%,亩蛋白质和湿面筋产量分别增加1.29—2.16倍和1.75—2.9倍,同时子粒产量可提高77—15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冬油菜在新疆早寒区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完善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在油菜各生育期调查不同密度和氮肥施用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密度和氮肥施用条件下冬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和叶面积指数、产量和经济性状等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密度与氮肥用量水平对冬油菜越冬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都有着一定影响,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施氮水平下冬油菜越冬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构成与低密度、不施氮(CK)相比都有相应的增长.[结论]在新疆旱寒区冬油菜密度应控制在60×104株/hm2,施氮量控制在200 kg/hm2能获得相对最农艺性状和最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气象与农业业务化干旱指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目前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和逐日动态干旱指标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各指标揭示的干旱机理及其在各地使用的效果,并提出了干旱指标的研究正朝着多因子综合、能够用于动态监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来探讨山地植物群落的变化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提供物种多样性分析的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甘肃莲花山植物群落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较小,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在群落间变异幅度较大,而灌木层变异较小。在中海拔地区白桦、红桦和糙皮桦群落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大于其他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地区乔木层、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草本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林木竞争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竞争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长白山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典型样地数据,选取12个可测指标并分为3类,即林木距离指标(简单竞争指标、竞争指标ME、竞争指标A、竞争木株数控制指标)、林木树冠指标(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伸展度、圆满度、投影比)和林木相对大小指标(相对胸径、相对树高、相对冠幅)进行信度检验和效度分析,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总体层面对这3类林木竞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林木距离竞争指标的变幅较大、离散程度适中且一致,在结构方程中具有较为一致的显著正相关影响效用,林木距离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最高,表明内在一致性最强且能够最真实地反映林木竞争状况;林木树冠各竞争指标离散程度和影响度差异较大,信度和效度相对较低,表明冠幅竞争指标的一致性、反映林木竞争状况的真实性较低,而且受到林木距离指标的影响;林木相对大小各竞争指标的变幅、离散程度、影响效用、信度和效度的变化介于林木距离指标和林木树冠指标之间,而且受到林木距离指标和林木树冠指标的影响。由此可知,与林木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标较为稳定和可靠,与林木相对大小有关的竞争指标次之,与林木树冠有关的竞争指标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对玉溪市主要农作物进行效率、规模和综合优势比较.实证表明,与全国相比,玉溪市水稻、玉米、小麦不具有效率、规模和综合优势;甘蔗、烤烟作物不具有效益优势,但规模和综合优势明显;蔬菜、油菜、水果、茶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缺乏效率和综合优势;花卉、蔬菜、水果、烤烟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玉溪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发展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强化科技与管理、推广优良品种、培育特色种植、调整粮经种植面积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7.
Brown callus derived from anther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anther culture in balsam pear.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more perfect regeneration system from anther cultuer,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D), vitamin C (Vc) and silver nitrate (AgNO3)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browning in anther culture of balsam pear (Momordiea charantia 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pretreatment at 4 ℃ for 1 day,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and browning rate was the lowest. Anthers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4-D 0.5 mg/L formed more and better callus.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Vc or AgNO3 was advantageous to the induction of callus and reduction of browning. When cultured on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50 mg/L Vc or 5 mg/L AgNO3, callus indu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and browning rate was rather low.  相似文献   

18.
选取田东县1954—2010年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特殊天气等4个因子,对其气候特征及人体舒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东县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全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平均为次舒适以上,气候舒适度高,舒适期长,为适宜旅游观光之地。本研究可以为旅游部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田东县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对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水质调查,调查站点布设三亚西瑁洲西端3个站点,鹿回头南端4个站点,亚龙湾2个站点,共布设9个调查站点。分析了水温、p 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油类、铜、铅、锌、镉、汞、砷共14项指标。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有机体污染指数法以及水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水质评价指数均小于1,单因子指数较小;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1,污染物浓度较低;富营养化评价指数E1,该海域海水水质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