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CMIP5中的19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结果,在对模式模拟能力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对华北地区气候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空间分布模拟效果较好,对降水的模拟效果与气温相比相对较差。多模式集合平均值能较好地给出华北区域当代气候变化特征,较大多数单个模式模拟效果好,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有所提高,尤其是降水;对未来集合预估的结果表明,21世纪末期不同排放情景下,华北地区年、冬季和夏季气温均将升高,降水也以增加为主,且RCP8.5情景下升温和降水增加幅度较RCP2.6和RCP4.5情景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取"冬暖春寒夏雨多"("冬寒春暖夏雨少")、"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和"初雷百日雨"等谚语作为检验对象,通过对台山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有关谚语的可用性。结果显示:谚语"冬暖春寒夏雨多"对台山不适用,但"冬寒春暖夏雨少"可用,若严重冬寒年遇上ELnino年,则来年夏季降水可能出现气候极值;谚语"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对于夏季中雨和大雨长期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谚语"初雷百日雨"对于夏季降水长期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由此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上趋利避害的相应建议,力求为夏季降水提供短期气候预测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准确的农用天气与气象灾害预报服务,促进三农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T639模式,对2013年6月16—18日克州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T63924h高度场形势预报准确率较高,能较好地预报欧亚中高纬环流的演变特征,T639海平面气压场24~72h预报场较实况场强度偏弱,位置偏北,但移速与实况场基本一致,范围要偏小。从T639降水模式预报检验来看,其较实况场略偏弱,但对此次大降水过程中,降水主要集中时段、降水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T639物理量场中的比湿、水汽通量、温度露点差等预报因子对此次大降水预报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对极端降水事件的模拟一直是全球的热点问题。该文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的1961—200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考察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的新一代全球模式UKMO-Had CM3在现代气候情景下(20C3M)对中国区域4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最新的UKMO-Had CM3全球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极端降水指数气候平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在青藏高原东部、南部依然存在虚假的极端降水高值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嵌套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人工影响天气所改进后的云微物理过程方案,对2016年4月1—2日发生在内蒙古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与验证,将MM5模式的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进行对比发现,MM5模式对内蒙古的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模拟结果表明:针对受高空低槽影响的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降水过程,综合云和降水预报产品的云系发展演变特征、云系宏观特征、云垂直结构和性质、降水场检验分析,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此次降水过程。在云系的发展演变、移动路径、云系垂直结构、降水落区和雨量等方面的预报效果较好,而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云系性质、云系覆盖范围、降水范围与观测结果还有一定差距。其中可降水量的预报能够把握住可降水量的大值区和高值中心等;云水含量和冰晶浓度的预报能给出不同高度层上不同位置上的变化情况;云场的预报所涉及的云的范围、边界形状和趋势预报均同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式对云的预报是可信的;降水的预报与实际情况十分吻合,降水的落区、降水的等级以及降水预报的准确率等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实际的情况。因此MM5模式用于内蒙古地区的降水预报是可行的,但本文中MM5模式对降水的模拟结果与实况相比仍然偏大,其原因可能与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有关,以及与所用资料的精度也是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变暖前后亚非夏季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全球温度场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明显的突然变暖事件,研究了变暖前后全球温度场和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相应季风环流圈的变化特征,并且与20世纪60年代全球变冷气候事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暖后全球大范围增温,增温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大部、非洲地区大部和印度洋南部.与此同时,全球降水场也有明显的变化.1990—1995年与1980—1985年相比较,中国华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印度中南部和北非Sahel大部分地区夏季总降水量有所回升,而中国华北地区南部地区和印度北部地区降水有所减少.对比分析80年代变暖前后气候环流场,发现非洲夏季风在变暖后有所加强,印度夏季风有所减弱,东亚夏季风强度微弱加强.从海陆热力对比和华北和北非Sahel等地的夏季降水量的小波分析来看,60年代变冷气候事件以年代际信号为主,同位相叠加突出了年代际振荡的作用和强度;而80年代夏季降水量的各时间尺度年代际信号符号相反,相互抵消;与此同时,80年代年际时间尺度的信号较强,起主导作用.所以,80年代气候变暖事件与60年代气候变冷事件相比较,并不是单纯的气候年代际反位相振荡的结果,而是不同时间尺度信号相互作用下引起的气候不同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李如琦 《农技服务》2009,26(12):105-106
利用新疆103个测站46年6~8月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46年来新疆夏季降水特征及其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夏季降水区较为集中,近46年来呈明显增多趋势,且造成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通过WRF中尺度数值模式(V4.0版)对2019年夏季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云降水及云微物理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再现本次降水的时空特征和云发展过程.固态水凝物分布高度普遍高于液态水凝物,其中冰和雪主要位于中高层,中低层以霰和云水为主,低层多为雨水粒子;降水过程中雪、霰和雨水粒子高值中心出现时段与降水峰值时间较好对应,表明本次降水以冰相过程为主,且雪粒子和霰粒子的贡献最大,其原因为雪粒子通过贝杰龙过程和自身的碰并过程增加,霰粒子则通过与雪粒子碰并和自身凇附作用不断增长,随着上升气流逐渐减弱,大量霰粒子和部分雪粒子落至0℃层左右融化形成降水,加之雨水与云水的碰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此外,暖雨过程对降水的直接贡献较小,但对冰相粒子的形成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EC模式和T639模式对2010年7月17~19日开封暴雨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发现两家模式在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上均有较好的表现.在动力场和风场上的模拟结果虽然与实况略有偏差,但主要的降水系统与其相差不多.与中尺度模式MM5的模拟结果则表明,在短期临近预报中,中尺度模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9—201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整理的地面月降水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MA)加工的全球高空等压面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确定了川渝地区典型干旱年,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具有气温高、降水少的气候特征;东亚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西风锋区偏北,冷空气多偏北东移,川渝地区及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带状高压控制。500 hPa带状高压与100 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500 hPa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川渝夏季干旱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对流层低层从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气流明显偏弱,风场距平合成表明,云贵高原到川渝地区为东北距平风,距平风场上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环流;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整层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与常年比较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修订区域气候模型所生成数据的方法,为作物模型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徐州、淮安、郑州、潍坊、石家庄5个生态点,利用各地点1960—199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对区域气候模型RegCM3所生成的1994—2010年降雨频率、逐日降雨量、太阳辐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进行修订。【结果】与修订前的RegCM3数据相比,修订后的RegCM3月平均降雨量、温度、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与实际观测数据更加一致;修订后5个生态点1994—2010年的逐月降雨量、温度、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参数以及逐日降雨量、温度、太阳辐射等数据的概率分布,与实际观测数据更加吻合,尤其是RegCM3生成数据中的极端高温和高频率降水得到了较好的修正,反映降雨频率的连续干旱天数与实测数据也更趋一致。基于修订后RegCM3逐日气象数据在5个生态点的WheatGrow模型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决定系数和标准根均方差分别达0.72和10.5%,比修订前分别增加了0.35、降低8.2%左右。【结论】采用本研究所构建的方法来修订RegCM3生成的未来气象数据,并将修订后的气象数据输入作物模型,可以提高未来情景下作物模型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气温和降水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博文  朱勇  李永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46-15349,15377
[目的]研究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华南地区气候模拟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发展的最新版区域气候模式RegCM4,选用Anthes-Kuo(KUO)、Grell-Arakawa&Schubert(GAK)、Grell-Fritsch&Chappell(GFC)和MIT-Emanuel(MIT)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分别对华南地区气候进行了长达10年(2000~2009年)的高分辨率(水平分辨率25 km)数值积分,对比研究了4种不同积云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华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差异。[结果]对比同期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观测的地面温度和降水资料,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基本上均抓住了华南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对温度模拟出了-2℃(1℃)的冷(暖)偏差,且均低估了华南地区的降水,尤其是GAK和KUO方案,相对CRU观测低估降水50%左右;KUO和MIT方案对温度的模拟比其他2个方案优秀,而MIT和GFC对降水的模拟比KUO和GAK优秀。[结论]研究结果为RegCM4在华南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NCEP(NNRP1)再分析资料模拟2006年重庆三峡区域的气候情况,根据三峡建设情况设计控制试验和敏感试验.对比两组试验的结果,讨论三峡局地下垫面极端变化给西南地区东部的气温、降水、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风场等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库区皆为水面的下垫面条件下,长江以北(南)区域的2006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下降),川渝北部夏季气温有所上升,其余地区的夏季气温则略有降低;西南地区东部的2006年总降水量和夏季总降水量都有所减少;研究区域内的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均有所升高;风场变化随高度增加而迅速衰减,夏季风场的变化较年均风场明显,且扩展到较高的高度层.  相似文献   

14.
李曦光  王蕾  刘平  罗磊  侯晓臣  邱琴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785-1791
【目的】 结合种植区资源分布现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为新疆红枣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以年降水量、花期降水量(5~6月)、成熟期降水量(9~10月)、年有效积温(≥10℃)、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6个气候因子和绿洲灌溉区、沙漠敏感区2个土地因子及高程因子为环境变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新疆红枣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建模并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使用百分比贡献率分析其主要环境因子及生态位参数。【结果】 (1)ROC评价(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显示MaxEnt模型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值分别为0.921和0.904,模拟效果优秀。(2)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总面积2 365.939 7×104 hm2,其中最适生区429.350 1×104 hm2,主要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疆的吐鲁番市、哈密市。(3)影响新疆红枣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极端最低气温(35.15%)、绿洲灌溉区(20.77%)、年有效积温(19%)和成熟期降水量(13.27%)。新疆红枣适宜生长在年极端最低气温≥-24.65℃,年有效积温≥3 595℃,成熟期降水量为0.54~7.64 mm,且绿洲灌溉区有助于提高其适生程度。【结论】 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呈现环塔里木盆地聚集,低温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杨晓春  沈润平  何慧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71-17574
将EOS/MODIS的地表分类产品按照BATS类别统一分类后作为RegCM3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过程类型,同时采用了模式新推出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次网格方案,模拟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地表变化对2002年气候的反馈。结果表明,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加入城市类别后对温度模拟有一定的改进作用;模式中真实准确描述下垫面地形和土地利用非常重要;地形和土地利用次网格方案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表现地形复杂区域的地表气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湖北黄精219个分布位点信息和55个环境生态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筛选出影响湖北黄精生态适宜性的主导环境因子,并对湖北黄精适宜生长区进行划分。结果显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良好(AUC>0.9),说明此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适宜湖北黄精生长的环境参数为4月降水量54~160 mm,10月降水量94~133 mm,11月平均气温3.2~13.2 ℃,5月降水量119~233 mm,年均温变化范围25.6~33.7 ℃,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71.55~80.17 ℃,土壤类型代码为11(石灰性雏形土)、96(人为肥熟)、104(薄层土),6月降水量112~217 mm,9月降水量100~191 mm。预测湖北黄精的最适宜分布区为陕西、湖北、重庆等地。研究结果可为湖北黄精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栽培、质量品质等系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干旱荒漠区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小麦生长,是新疆小麦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冻害,干热风,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干旱荒漠生态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优质必须重视:一、注意环境保护,防止耕地沙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二、合理调整冬、春小麦比例。三、增加物质与技术投入,培养地力,改善生产条件。四、抓好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效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比较了引进美国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特性、产草量、营养价值、产出能量、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中有10个品种的各个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其中牧歌401、巨人201的生长势、再生性能强;鲜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产能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宋长远 《农技服务》2009,26(10):110-111
利用本溪地区2006~2007年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为西部地区呈自西向东递减,东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春、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大体与年平均气温分布一致,夏、秋季平均气温略有差异,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布不太明显。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杨倩  高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14-861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1964~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5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灰色预测GM(2,1)模型预估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未来3年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5年原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相对误差最小,后验差检验结果显示,温度、降水预测模型的方差比均小于0.35,相对误差概率均大于0.95,表示模型精度好,可用于对气温和降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今后3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到2010年可能达9.34℃,而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将预测值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得的变化倾向率的结果对比后得出,GM(2,1)对气温预测的结果较好,而对与波动较大的降水序列预测还存在一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