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从境外传入我国的新型传染性疫病,主要由牛结节性病毒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致死率,一旦发生流行则会对养牛业造成巨大危害。基于此,总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危害、病原学特点、流行特点、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从业者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容易对牛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和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牛的育肥效果、泌乳量等。总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牛只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该病于2019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通报的疫病,我国暂时按二类动物疫病处置。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全身感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全球多数地区有流行发病史,并呈逐年扩增趋势。作为一种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病毒性传染病,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高温潮湿季节。该病传播途径多元化,农产品往来、动物贸易流动、野生动物流窜迁徙、饲料调运、患病牛精液配种等均可导致病毒传播,引发牛出现以皮肤硬状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传染性强,易造成大面积传播,对养牛业产生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制约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病毒的特性,本文整理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全球流行史,通过流行病学分析,综合阐述了发病临床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期为预防该病发生和建立综合性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帮助,从而确保牛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牛结节性皮肤病原是“牛结节性皮肤病毒”,该疾病起源于非洲,2019年我国出现该病,本文主要介绍牛结节性皮肤的流行特点,提出疫情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7.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疙瘩病或牛疙瘩皮肤病,主要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发病牛只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但与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疱疹病毒2型)、牛皮蝇感染、牛伪结核性皮肤病、嗜皮菌病等疾病等临床症状相似,这种病毒具有嗜上皮性,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繁殖,该病不传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8.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局限性坚硬皮肤结节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或牛结疹。该病属于外来疫病,不属于人兽共患病。一、病原特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具有热敏感、耐低温、耐酸性等特点。对热敏感,在55℃条件下2小时或65℃条件下30分钟便可灭活。对低温不敏感,常温状态下,  相似文献   

9.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会对奶牛和肉牛养殖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对庄浪县农发公司肉牛养殖场牛皮肤病流行情况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简称LSD,也叫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性皮炎,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LSD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感染疫病.山羊痘病毒属还包括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三者之间亲缘关系很近,并存在交叉免疫保护.该病主要危害养牛业,是OIE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11.
王建 《农家致富》2023,(9):36-37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生长缓慢,产奶量下降等症状。该病扩散快、病程较长,严重降低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吕海源 《新农业》2023,(5):54-55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疙瘩皮肤病,该病为全身感染的皮肤病,传染性较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类的牛均可感染此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皮肤血管炎等情况,对母牛影响严重,母牛会出现不孕不育或导致妊娠期的母牛流产等情况。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造成牛只的死亡,给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疫情发展现状1.1世界疫情发展情况1929年,牛结节性皮肤病首次发现于非洲赞比亚,随后在非洲广泛传播。1989年此疫病传入中东地区,2013年开始向东欧与中亚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13.
冯智慧 《新农业》2023,(20):60-61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主要感染牛和水牛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病牛全身出现结节,虽然致死率不高,但会永久性损伤病牛健康,并且有严重的后遗症。1病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这是一种双链DNA病毒,有囊膜,可以在细胞浆中复制。病毒多寄生在牛皮肤和损伤部位,少数寄生在鼻液、精液和肌肉里。该病毒热敏性较强,在55℃的条件下可存活2小时,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名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是一种由疙瘩皮肤病毒引起的牛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在2019年8月于新疆地区发现并确诊该疫病,由于该疫病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面积传播,会对我国食品安全、牛养殖业发展等都会造成直接影响。必须重视牛结节性皮肤病,做好该疫病的防疫工作,保证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牛产生结节特征性病变的动物传染病,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广泛流行,对当地养牛 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将 LSD 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自 2019 年以来,国内已有 10 多个省份报告 过 LSD 疫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分离增殖 LSDV 较优的细胞为牛肾细胞。LSDV 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 其病毒粒子大小约为 290 nm × 270 nm,具有两种存在形态,病毒基因组复杂庞大,约为 151 kb,包含 150 多个 基因。目前 GenBank 数据库中仅保存有 40 多条 LSDV 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流行毒株除了 田间野毒株, 近年来在亚洲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田间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的重组毒株,并且流行的重组毒株具有致病性,给未来 LSD 的疫苗研制和防控策略制定提出了新挑战。综述了 LSD 的病原学,以及非洲、欧洲和亚洲不同地区 LSDV 毒株全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LSD 的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牛感染布鲁氏菌后可导致流产、不育症等疾病的发生。该文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探讨该病对牛生长的影响及适宜的治疗手段,以期为养殖实践中应对该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牛产生结节特征性病变的动物传染病,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广泛流行,对当地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将LSD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自2019年以来,国内已有10多个省份报告过LSD疫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当前分离增殖LSDV较优的细胞为牛肾细胞。LSDV为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其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90 nm×270 nm,具有两种存在形态,病毒基因组复杂庞大,约为151 kb,包含150多个基因。目前GenBank数据库中仅保存有40多条LSDV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流行毒株除了田间野毒株,近年来在亚洲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田间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的重组毒株,并且流行的重组毒株具有致病性,给未来LSD的疫苗研制和防控策略制定提出了新挑战。综述了LSD的病原学,以及非洲、欧洲和亚洲不同地区LSDV毒株全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LSD的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玲 《新农业》2022,(19):63-64
牛口蹄疫病是由牛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口腔、鼻腔、乳头及蹄等部位红肿、出现水疱或疱疹,生长发育缓慢至停滞。该病传染力强、传播途径广,发病率高,难以根治,严重威胁的牛群的健康,给牛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笔者结合当地牛口蹄疫疾病的防控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帮助牛养殖户更好、更科学地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SARS、新冠肺炎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给全球和区域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多种外来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毁灭性灾难,引起全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控的高度重视,需将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与人疾病防控体系联合同等建设,才能科学防控和评估动物疫病引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