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和注射法交互接种,分别对8株分离自小麦赤霉病穗和11株分离自玉米茎基腐病茎的禾谷镰孢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够成功交互侵染小麦和玉米,二者致病能力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小麦赤霉病和玉米茎基腐病都是土传病害,染病作物病残体会造成跨寄主侵染,在小麦玉米轮作区两种病害可能会出现日渐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为杀虫真菌的基因工程改良、高毒力的生防工程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动、植物真菌病害的致病机理研究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从真菌侵染宿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分子生物学行为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昆虫病原真菌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植物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致病因素,有一定的致病原因。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人们通常把植物病害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两大类:一类叫做非侵染性病害;一类叫做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4.
正在凌源市,保护地产业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随着种植户的经验积累和科技的普及,人们对保护地蔬菜病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清楚。蔬菜发生病害的原因统称病原,根据病原的不同,蔬菜病害大致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点。(1)病害的病原不同: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为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而非侵染性的病原为不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和土壤等外界环境条  相似文献   

5.
徐毅 《今日农村》2005,(6):40-42
蔬菜的病害按其成因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技术不当引起的,是不会传染的,在田间受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好转可以恢复常态,没有蔓延传播的迹象,这类病又叫生理性病害。如烈日高温引起的日烧病,施肥不当引起的烧根,水分过多引起的沤根,缺钙使番茄得脐腐病,缺硼产生芹菜“茎裂病”、萝卜“褐心病”(不是细菌性黑心病)等。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寄生引起的,是可以传染的,它有由表及里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由点到面的蔓延流行过程。侵染性病害按其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等。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症状。病害症状是识别病害的重要依据,它包括病状和病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病害防治是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诊断园林植物病害是对其进行合理控制的前提。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症状检查、现场或田间诊断、区别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采集样本以及病原物的显微镜观察等等。园林植物病害种类繁多,各种不同的病害有其不同的发生原因、发生条件和发生特点,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正确诊断病害是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合理控制的前提,如果诊断出现错误,则必然会导致防治措施的偏差,不但不能奏效,反而还有可能延误和加重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调查表明,我国总计有园林病害5 508种、其中有近400种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介绍了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及非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及诊断方法,以期为园林植物病害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炭疽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炭疽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点及其在苹果上引致的病害症状,病害发生发展的生理生化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病菌致病因子-酶的活性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谷子锈病和白发病是谷子的两大病害,其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方法不同。谷子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经风雨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和蔓延。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谷子从萌芽到抽穗后,在各生育阶段,陆续表现出多种不同症状。土壤温湿度和播种状况影响侵染和发病程度。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侵染规律、致病与抗性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玉米茎基腐病病原种类、侵染规律、致病机理等方面的学术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侵染规律和抗性机制方面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玉米茎基腐病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1、稻白叶枯病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桩、再生稻、稻种及一些杂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过流水、风雨传播,从水稻的水孔或伤口处侵染发病。高温、多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控制菌源为前提,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2923-293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辣椒制种中的病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辣椒制种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有遭受病害侵染的可能,需要及时预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1制种辣椒的病害种类制种辣椒的病害,从侵染方式看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1.1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3.
<正>棉田的病害较多,在防治过程中,有些病虫害反复用药防治不见效果,反而对棉花造成了药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了解病害的类型盲目用药。病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病菌侵染而致病的"病理性病害",用药防治效果较好,另一种是棉花生长生育过程中,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所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称之为"生理性病害"。生理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大白菜软腐病系统中,病菌-寄主的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以接触识别为核心的侵入前阶段和以病菌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核心的潜伏侵染阶段和发病阶段。相互作用的专化性表现为病菌的趋根运动和根系富集作用、病菌对寄主根表的专化性吸附和表面分子识别、病菌致病酶的作用与寄主对酶作用的影响。关于相互作用阶段性和专化性的观点,重新认识和修正了对该病害系统的原有认识,并为病害控制新途径的探讨和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水稻的病害多由种子和土壤侵染传播,如恶苗病、干线虫病、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胡麻斑病等。在传统上,对种传病害的防治,现阶段们们一直采用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来消灭种传病害,并使种子和幼苗免遭土传病害和害虫的为害。一、水稻的病害种类及症状水稻种子上带有很多病原菌,可在稻株生长不同时期、阶段,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害症状。由种子传染的有恶苗病、干线病。恶苗病主要以种子过冬,种子萌芽后,侵染幼苗  相似文献   

17.
束庆龙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52-53,90
疏伐对林木病害的影响可能因病原物的寄生性、生活史和侵染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疏伐可对林木病害发挥抑制作用。今后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应及时实施疏伐措施,以便有效地减轻一些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家风  刘升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65-6167
类病毒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环状的裸露RNA分子,侵染植物引起严重病害。概述了危害果树的类病毒种类以及果树类病毒的危害特征、病理学特性、致病机理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林业苗圃地常见病害有关防治技术浅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苗圃地苗木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文章分别从具体病害出发,对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与防治方法作了详细的总结阐述,其对林业基层育苗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丽轮枝菌是农作物上为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原物之一,对于该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而明确其致病机理被认为是开发新型药剂和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综述了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过程、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微菌核和黑色素的形成等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相关的致病基因,并总结了转录调控基因、毒力蛋白基因、效应因子、无毒基因和激发子等多方面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结果,最后概述了筛选致病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