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水稻公顷产10500kg群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即株高85.0~95.0cm,穗长16.5cm、穗下节长29.0cm、倒二叶节间长20.0cm、倒三叶节间长16.5cm、倒四叶节间长5.8cm;叶长序为2-3-1-4、3=2-1-4,倒二叶长度有大于35cm的趋势。叶片的开张角度为剑叶20°~26°、倒四叶34°~38°,各叶片角度按4°~5°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钙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对连续13 a 分别进行沟灌、渗灌、滴灌3种灌溉处理的保护地0~80 cm 土层土壤钙素形态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灌溉处理间土壤全钙、酸溶性钙、水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极显著;总体上,全钙含量表现为渗灌处理高于滴灌、沟灌处理,酸溶性钙含量表现为滴灌>渗灌>沟灌,交换性钙含量表现为渗灌、滴灌处理高于沟灌处理,水溶性钙含量表现为沟灌>渗灌>滴灌;各土层土壤 pH 值与酸溶性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溶性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8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钙、酸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渗灌方式较其他灌溉方式更利于土壤钙素供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大蒜品种为试材,观察测定了不同大蒜品种鳞芽分化与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蒜鳞芽分化形成时期、鳞芽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用SPSS软件对鳞芽分化形成与植株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晚熟大蒜品种新疆紫皮蒜和澳引vf688的鳞芽分化形成与叶宽和叶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新疆紫皮蒜的叶宽2.2 cm、叶数6~7片,澳引vf688的叶宽3.8 cm、叶数7~8片时鳞芽刚刚分化形成;而早熟和中熟品种鳞芽分化较早,金乡白皮蒜8叶、叶宽3.1 cm,苍山蒲棵、二水早9.7叶、叶宽3.5~3.9cm时,鳞芽已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1 形态与分布 半枝莲(Scutellariae barbata D.Don.)又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属唇形科多年生野生药用草本植物.植株高15~50cm,不分枝或少分枝.茎方形,无毛.叶对生,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3cm,基部截形或圆形,边缘具波状疏钝齿,下部有腺点;叶柄短或近无.花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每节两朵花,排列成偏侧总状花序;花萼紫色,长约2mm;花冠青紫色,长约1.3cm;雄蕊4,2强,不伸出花冠外;花柱顶端2裂,小坚果表面具小瘤状突起.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定位在西双版纳橡胶园采样,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橡胶叶中钙、镁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分别在西双版纳植胶区于2017-2019年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钙镁含量,探讨土壤及橡胶叶钙镁分布特征,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橡胶园交换性钙含量0.17~17.22 cmol·kg-1,交换性镁含量0.11~6.31 cmol·kg-1,分别有70.8%、76.3%低于临界值,大部分胶园处于较低含量水平;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中性土交换性钙镁高于酸性土;分析不同土层,交换性钙土层0~20 cm高于20~40 cm,交换性镁土层0~20 cm低于20~40 cm。橡胶叶钙含量在5.81~21.23 g·kg-1,绝大多数属于正常范围,但变异系数较大;橡胶叶片镁的含量1.41~3.99 g·kg-1,整体含量处于较低或极低水平;橡胶叶钙含量上部叶整体低于中下部叶,镁的含量上部叶整体高于中下部叶。叶片钙与土壤pH、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镁与土壤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橡胶园钙镁养分不均衡状态较显著,橡胶树缺镁状况较明显,因此,应在增加镁肥使用量同时,调节其他相关养分施入量,合理配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越橘的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别名熊果叶、红豆、牙疙瘩,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在欧、亚、美三洲及环北极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1形态特征 越橘为常绿矮小灌木,株高10~25cm,老枝褐色,新枝绿色,密生短毛.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或近椭圆形,先端圆钝或微缺,基部楔形,上面深绿有光泽,背面淡绿散生有褐色腺点,革质,网状脉明显,叶长1~2cm,宽0.6~1cm.花着生于1年生枝先端,总状花序,稍下垂,每个花序2~15朵花,花冠钟状,白色或粉色.果为浆果,球形,深红色,直径约0.7cm,顶端有宿萼.花期5~6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茶园土壤剖面磷素分布的有效性规律,采用Bowman-Cole有机磷分级方法、张守敬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对贵州省典型茶园土壤剖面磷素形态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剖面各层总无机磷含量占全磷含量的比例为52.19%~68.99%,以铝磷(Al-P)和铁磷(Fe-P)为主,占总无机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为44.52%~51.51%、28.19%~36.40%;有机磷以中等活性有机磷(MPo)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RPo)为主,占总有机磷含量的比例分别为44.26%~60.98%、22.00%~27.99%。土壤垂直剖面各层中有效性磷的来源对应于不同磷素形态,有效磷的活性磷源有0~20 cm土层的MPo、20~40 cm和80~100 cm土层的Al-P,重要转换性磷源有0~6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的MRPo;潜在的非活性磷源有40~60 cm土层的钙磷(Ca-P)和高稳定性有机磷(HRPo)、60~80 cm土层的闭蓄态磷(O-P)、0~40 cm和80~100 cm土层的HRPo;活性有机磷(LPo)的贡献源有0~20 cm土层的Al-P、20~80 ...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芸豆叶片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叶数、叶大小、叶形状等数据,通过比较研究,得知种植密度的增加能引起芸豆叶数及其分布的改变,主茎叶数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各节分枝叶数、单株总叶数、分枝叶数比例均呈下降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主茎、各分枝小叶的平均面积、单株总叶面积大体上均呈下降的趋势。芸豆叶形态的一般特征:芸豆主茎的真叶数约为5~7片;主茎的小叶数多于各节分枝,分枝小叶数按分枝节位自下而上依次减少;主茎叶比各节分枝叶片大,各节分枝小叶的平均面积和总叶面积均按分枝节位自下而上依次减小;小叶的叶片形态在其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由卵形逐渐变向阔卵形,长成叶长约10.3 cm、宽约7.13cm、叶宽/叶长的值约为0.69、叶长轴约为9.11 cm、叶短轴约为6.48 cm、叶焦轴比约为0.69、叶等效直径约为7.43cm、叶矩面积比约为0.59,叶长轴、叶短轴、叶等效直径、叶矩面积是本文新提出的4个叶片形态指标,其中叶矩面积比能够反映芸豆的叶片形状特征。  相似文献   

9.
温州盘菜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州盘菜有大缨种、小缨种两个品系。其皮肉洁白,肉质致密,味甜,品质好,食用肉质根中含有较多铁、钙等矿物质元素以及维生素A、B、C等。生食、煮食与腌制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耐贮运,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到东南亚各地。1特征特性1.1大缨种叶簇开张,花叶,叶面较光滑,叶背微披白粉,无刺毛,叶长45cm,宽17cm,功能叶约20片,开展度80cm。肉质根扁圆形,横径18cm,纵径8cm,上部凹入,周围凸起成轮,底部较平整。根系细小,肉质根大,单根重1.5~2.0kg。生育期120天左右。1.2小缨种叶簇开张,花叶,叶面粗糙多刺毛,叶背披刺毛,叶长30cm,宽14cm,…  相似文献   

10.
一、形态特征广玉兰,别名荷花玉兰、洋玉兰、大花玉兰。广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m,树冠卵状圆锥形,小枝和芽均有锈色柔毛。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叶革质,长10~20cm,叶端钝,叶基楔形。叶的表面有光泽,背面有锈色短柔毛,有时具灰毛,叶缘稍稍微波状,边缘微反卷;叶柄粗,长约2cm。花杯形,白色,极大,花的直径20~30cm,有芳香,花通常6瓣,有时9~12瓣;萼片花瓣  相似文献   

11.
一、特征特性(一)形态特征荠菜的根瘦长,呈白色,植株矮小,成株叶丛高5cm左右,茎出叶塌地生长,叶片多是不整齐的羽状分裂,顶叶较大,也有不是羽状分裂的。叶的上下面都有茸毛,叶柄具有狭翅,春天从中心抽生花茎,长5~20cm,花梗长约1cm,总状花序,花小、白色、两性,结短角果,像倒三角形,排列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1次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沿海耕作风砂土施用猪粪及其配施贝壳粉钙和壳灰钙在土壤垂直方向上的淋溶迁移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60 mm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肥料钙淋失强烈,以水溶钙和吸附钙为主要淋失形态.砂土中混合施用猪粪可降低钙肥的淋失,但淋失率仍高达79.8%~83.1%,且壳灰淋失率高于贝壳粉.此外,1次60 mm中等强度降雨可使表层的贝壳粉钙集中分布在l0~15cm,迁移深度至15cm或20 cm;壳灰钙集中分布在15~20 cm,迁移深度至20 cm以下.未随降雨淋失的钙在土壤中12.31%~14.6%转化为吸附钙,4.7%~5.8%以水溶钙态存在,只有不到0.6%的钙转化为非酸溶钙和非交换钙.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烤烟叶片长度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以烤烟品种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烤烟中、上部叶片长度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在中部叶长59~62 cm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中部叶长的继续增加含量迅速降低;中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中部叶长62 cm时达到最大值。而大部分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在上部叶长65~68 cm时含量较高;上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上部叶长65 cm时最高;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片分别在59~62、59~65 cm范围内浓香型程度较为突出。综合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最适叶长范围分别为59~62 cm和65~68 cm。  相似文献   

14.
砖红壤香蕉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学和ArcGIS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对海南砖红壤香蕉园59个土壤采样点两个取样土层(0~20 cm和20~40 cm)养分进行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园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0~20cm土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大于20~40 cm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及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速效磷与20~4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球状模型,而20~40 cm土层速效磷与0~2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圆形模型,20~40 cm土层有机质符合指数模型。各养分的变程范围为109.217~279.796 m,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高于20~40 cm土层。有机质、20~40 cm土层速效磷、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小于25%,其它养分均在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确定了合理取样数,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5、30、26、29、25、3;20~4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4、44、30、26、25、3,就可以满足变量施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施可丰”稳定性肥料在小麦上的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施可丰稳定性肥料对小麦中后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旗叶、倒2叶、倒3叶、倒4叶的叶面积分别比施用普通复合肥的处理增加0.44 cm2、2.26 cm2、1.82 cm2和1.03 cm2,扩大了光合面积.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5万~1.0万、0.5~1.1粒、0.5~0.8 g,亩增产28.2~88.1 kg,增产率5.80%~16.4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石灰性土壤主要根系深度内不同土层土壤磷形态分布,了解土壤供磷能力和施磷后磷的存在状态,采取河南省十县市石灰性潮土、褐土的73个0~20、20~40cm土样进行土壤磷形态的分级测定.结果表明,Ca-P平均共占无机磷总量的76.41%,表明在这十个地区中无机磷以钙磷为主.0~20cm土层有效磷和全磷总量比20~40cm土层多.不论是长期施磷肥的土壤还是不施磷肥的土壤,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均呈表层(0~20cm)含量较高,20~40cm以下含量骤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效的成分比例降低,无效的成分比例提高.0~20cm土层有机磷总量比20~40cm土层高,有机磷在两个土层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度活性有机磷含量的不同.随着土层加深,活性OP和中活性OP在有机磷中的比重呈减小趋势,而无效的中稳性OP和高稳性OP则呈增加趋势.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随着有机质和有机磷的减少,中性和碱性磷酸酶都有规律地随之减少.不同土层的磷素活化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石灰性土壤表层全磷向有效磷的转化较难,亚表层供磷能力更差,磷的有效化程度更低.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主要集中在表层0~20cm,随深度增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板栗     
板栗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干果 ,也是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我国早在 2 0 0 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 ,直到现在也深受群众欢迎。1 形态特性板栗 (CastaneamollissimaBl.)是落叶乔木 ,树高 10~ 2 0m ,胸径可达 1m。叶椭圆状 ,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 ,长 7~ 15cm ,先端尖或突渐尖 ,  相似文献   

18.
紫苏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 (PerillanankinensisDecne .)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变异较大 ,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 ,称叶两面紫色或背青紫的为紫苏 ,同属一种植物。原产我国和泰国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贵州、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等省 ,常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沟边及住宅附近。改革开发以来 ,紫苏越来越受到重视 ,被广泛栽培 ,供药用、食用及工业用 ,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油料作物之一。1 形态习性栽培种株高 1.6~ 1.7m ,野生类形株高 5 0~ 90cm。根系发达 ,须根系 ,可入土 30cm ,网状交织…  相似文献   

19.
麦田恶性杂草日本看麦娘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看麦娘 (AlopecurusjaponicusSteud)属禾本科一年生杂草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危害逐年加重 ,现已成为舞钢市麦田主要杂草之一 ,一般可影响小麦产量 10 %~ 2 0 %。 1999~ 2 0 0 2年 ,笔者对日本看麦娘在本地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 形态特征幼苗 :第 1片真叶带状 ,长 7~ 11cm ,宽 1mm ,先端急尖 ,叶缘两侧有微细倒向刺状毛。 3条直出平行叶脉。叶舌膜质三角形 ,顶端齿裂。心叶螺旋状内卷。成株 :与看麦娘 (AlopecurusatqualisSobol)极为相似。主要区别 :秆较高 ,30~ 90cm。圆锥花序较粗大 ,长 4~ 10cm ,宽 4~ 9cm。花…  相似文献   

20.
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别名九层塔、零陵菜、毛罗勒、矮糠,为唇形科罗勒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亚热带和非洲,在我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有栽培.在欧美各国,罗勒是一种常用的辛调味蔬菜,西餐中用其做色拉的调香菜,是一种颇具开发价值的新特蔬菜. 1形态习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100cm,被稀疏柔毛.茎为四棱形,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长2.5~7.5cm,全缘或略有锯齿.花分层轮生,每层有苞片2枚;花6朵,形成轮伞花序;花萼筒状;花冠唇形,白色、淡紫色或紫色.小坚果4个,黑褐色,椭圆形,千粒重1.25g,发芽力可保持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