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宜居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统计法和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定量、客观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建立起宜居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绿化的角度,对北京市的宜居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其绿化“宜居性”为67.6。评价结果可为北京市今后的绿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北京市建设宜居城市,进一步地优化城市绿化的布局与结构,促进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效益的充分发挥奠定理论基础,为全国的“宜居城市”绿化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在现阶段,主要通过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以评价城市的协调发展度。本文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9个指标,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8个城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排序并评价。最后,分析结果所反应的问题,并对今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文件,选取2007—2016年为研究时段,运用熵值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影响绿色城镇化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绿色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绿色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相似文献   

4.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构筑良好人居环境,选取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28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海峡西岸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城市协调度模型分析人居环境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厦门为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福州为较高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三明、温州、泉州为中等质量人居环境地区,丽水、漳州、龙岩等城市为较低质量人居环境地区;厦门、福州各系统建设良好,三明、南平、衢州、丽水建设一般,莆田、温州、汕头等城市系统建设勉强,抚州、上饶等城市系统建设失调;城市间人居环境勉强协调、生态环境一般协调、经济和社会环境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6.
胡颖颖  师庆三  朱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53-4956
分析城市的宜居性可以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典型绿洲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分析研究区2002~2011年间的宜居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的宜居度存在年际变化且有差别,并不都是稳步上升;库尔勒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及综合宜居性均处于5个城市之首;宜居城市排名为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喀什市>和田市。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客观、正确、定量地反映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找出城市间的发展差异,从而增强经济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中原掘起的关键。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群发展,我国目前形成多个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未来世界的竞争将超过城市、企业问的竞争,而主要是域市群之间的竞争。山东半岛城市群已形成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成渝城市群2006—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表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上升速度逐年放缓,内部差异显著。各城市生态环境水平也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少部分城市在2011年以后开始出现回落。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亟须加强,大部分城市常年处于失调状态,以中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为主,耦合度的空间变化表现为从成都市开始向城市群的东北再向东南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关系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效应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区域内生态扩散与接收区域范围,采用双变量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地级市的自身用地结构及其周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区域并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扩散或接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级市不同的用地结构对于周边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用地、农业用地具有带动周边经济的作用,生态用地具有滞缓周边经济的作用;城镇化区划分比例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需求区域;生态用地划分比例较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扩散区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59-17861
阐述了增长极开发模式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应用,一方面可把山东半岛打造成国家发展战略中独立的增长极;另一方面,提升青岛龙头城市的功能和强化辐射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出了建设蓝色经济区、打造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龙头两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生态文明、城市竞争力等基础理论,提出了生态文明竞争力内涵、组成与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分析评价区域生态文明竞争力和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水平。以东莞市为例,计算2000-2013年14年间东莞市以及2013年各对比城市的二级指标得分与综合生态文明竞争力得分。结果发现,东莞市生态文明竞争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3年达到中竞争力水平,但与深圳、广州、苏州等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存在主要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滞后,造成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三者不协调和不同步。据此,提出了提升东莞市生态文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城市和工业化对山东半岛农田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数据空间分析、社会统计数据分析,了解城市和工业化对农田系统的影响。[结果]山东半岛的荒地面积在研究时段先减后增,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果园和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造成这种差异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和农民利益最大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工业和城市化发展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逐渐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对环境、工业和城市化带来了不同影响。[结论]为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制定更多的政策来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模糊理论在山东省地市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生态经济评价可为其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介绍了模糊评价的基本思路,结合山东省实际,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2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山东省17地市整体生态经济水平不高的结论。发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山东省生态经济水平梯度影响较大,而生态与环境状况对其影响较小。最后,把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种生态经济类型,对模糊评价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以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借助3S技术和样方调查方法,对城镇森林景观类型和模式进行划分,分析其区域特征和动态变化,并选出城镇森林景观建设的基调树种,为山东半岛及周边省份的美丽城镇森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环境、土地、资金等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经济型城市绿地已成为国内城市绿化的唯一出路,它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该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具体分析了适应石家庄的经济型城市绿地的建设方法。以期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型城市绿地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计算和分析2009年珠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方法]以珠三角9个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2009年珠三角市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进行计算,定量分析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珠三角城市群除了建筑用地和林地稍显生态盈余外,其他4种土地类型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特别是可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存在明显的生态赤字。[结论]珠三角生物资源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较高,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生态赤字,以使得发展方式向更加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