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O2对贮藏龙眼果皮酶促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以‘石硖’龙眼为材料,研究了SO2抑制贮藏期间龙眼果皮酶促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SO2通过降低果皮细胞质的pH值,抑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保存游离酚和总酚含量,保护还原型抗坏血酸等作用抑制了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2.
龙眼常规保鲜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冷藏(6~7℃),较好地解决果皮褐变的问题,初步筛选出护色剂HSJ1、HSJ2,探讨出保鲜期达15~20d(天),常温货架期24-48h的方法,为龙眼果实贮藏运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龙眼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龙眼果实采后在自然条件下存放,通常3天左右风味就开始变劣,超过1周就会完全丧失食用价值。我国是龙眼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年产量在100万t以上,其中,产地只能消费20%,其余80%要靠外销或者贮藏加工[1],有效地延长龙眼的贮藏保鲜期和货架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龙眼的贮藏保鲜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龙眼果实的贮藏特性、采后生理、冷害与果皮褐变机理、贮藏保鲜技术等。现将龙眼果实贮藏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龙眼组织培养褐变抑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龙眼富含多酚化合物,在组培中褐变非常严重,接种后6小时就开始褐变,导致外植体死亡,难以建立无性繁殖体系,限制了龙眼的组培快速繁殖。本试验主要从抗氧化剂的使用和取材等方面对组培中抑制龙眼褐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龙眼冷藏适温及其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周云  季作梁 《园艺学报》1997,24(1):13-18
研究了广东省主栽石硖龙眼(DimocarpuslonganaLour.cv.Shixia)品种的低温贮藏、冷害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0℃下贮藏14天果实开始表现冷害,21~28天发生不可逆冷害,果实受冷害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大,呼吸作用异常升高,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降低,好果率显著下降,贮藏期缩短。在8℃下贮藏21天表现褐变与腐烂。在4℃下贮藏既不表现冷害,褐变也只在贮藏30天以后才开始表现。贮藏中乙烯释放量一直保持低水平,未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O℃)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99.3%。龙眼从幼果期开始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达到90%。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高的龙眼果实采后变褐腐烂快,贮藏效果差。采收时龙眼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采收后贮藏效果越好。在龙眼果实生长期间喷雾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龙眼采收后炭疽病发生程度,提高龙眼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冰温与SO2 缓释剂对龙眼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4个龙眼品种果实的结冰点及其影响因素, 比较了- 1℃冰温和3℃低温贮藏对石硖龙眼贮藏效果的差异, 探讨了冰温贮藏龙眼时SO2 缓释剂的最适用量。结果表明, 龙眼果实的结冰点在- 2.04℃和- 3.49℃之间, 考虑到生产上库温的实际波动, 冰温贮藏的适宜温度以- 1℃为妥。龙眼果实结冰点的高低与果实的TSS含量呈负相关, 与果实大小无明显关系。尽管龙眼果实在- 1℃下果皮迅速褐变,但果肉风味没有受到不良影响。在冰温贮藏中, 以占果实质量0.4%的SO2 缓释剂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和较低的SO2 残留, 果肉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9.
苹果贮藏期间常见果肉褐变类型及防治石建新,闫晓芳(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太原030031)果肉褐变是苹果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受害果实的果肉或全部褐变或部分褐变;褐变区域或仅局限于果肉部分或波及果心和果皮;褐变组织或坚实、湿润或松散、干燥...  相似文献   

10.
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条件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急骤降温(0℃)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气调贮藏在0℃温度处理下可以加剧果实的果心褐变,在0℃处理中气调贮藏不仅可以加重果实的早期褐变,而且可以产生严重的后期褐变,气调贮藏的果实在60d(天)时的褐变指数为0.542,普通冷藏为0.417,贮藏240d(天)时气调贮藏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933,而普通冷藏果的褐变指数为0.642;同时气调贮藏对果实的其它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言苹果果实发发生斑点性生理病、虎皮病,和果肉褐变等各种贮藏性生理病害。在日本,以其中的果肉褐变危害最大,特别在红玉、元帅长期贮藏中成为最大的问题。果肉褐变的发生,用冷藏、气调贮藏  相似文献   

12.
‘南果梨’采后衰老机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南果梨’贮藏(20℃、0℃)过程中酶褐变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真空浸钙和MA贮藏(薄膜小包装自发式气调贮藏)对‘南果梨’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下‘南果梨’果心和果肉有很高的PPO(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同功酶在贮藏中后期酶带增多。‘南果梨’的褐变随贮期延长而增加,主要为衰老褐变。  相似文献   

13.
龙眼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与耐贮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个龙眼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层聚类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果实成熟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耐贮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品种间的耐贮性除了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关外,与其他经济性状指标无显著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的重量损失率和低温褐变指数与鲜果率有显著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的好果率主要受烂果率和霉变率的影响,与经济性状指标无明显关系;果皮的褐变与果肉的自溶腐烂无同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蔬贮藏、加工过程中外观品质、营养价值降低和货架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以及控制酶促褐变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以期为果蔬采后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果梨酶促褐变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年秋,在沈阳农业大学以鞍山市郊产的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其在贮藏期间褐变的机理,测试结果表明,南果梨在贮藏期间先行酚类物质的合成,后发生降解,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酚类物质的减少和褐变同时发生,认为南果梨褐变是PPO促进酚类物质氧化所致。已查明绿原酸是南果梨所含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主要的褐变底物。  相似文献   

16.
荔枝采后褐变原因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荔枝采后褐变的研究 荔枝成熟于高温高湿季节,果实含水量高,含糖量 高,呼吸作用特别旺盛,贮藏的营养物质消耗快,水分蒸发快,造成代谢失凋,加速果实的褐变进程,缩短贮藏寿命。另外,高温高湿的条件,很利于荔枝果实表面病原菌生长,果实容易腐烂变质,故荔枝极不耐贮运。一般情况下,荔枝果实采收后在常温下放置,如果没有适当包装,果皮在2-3d内失去诱人鲜红色并表现褐色症状。梁汉华等研究表明,在不采取任何包装情况下,贮藏3天,果皮全部褐变,商品率为0,失重率为18.21%。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果皮褐变与果实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白皮石榴采后果皮褐变严重的问题,明确其采后果皮褐变的机制。【方法】以‘白花玉石籽’为材料,研究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贮藏过程中,果皮失重率及褐变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非酶促褐变指标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与褐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还原糖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而5-HMF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酶促褐变指标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与褐变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PO活性持续下降;总酚含量先下降,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而上升。果皮褐变过程也伴随着细胞渗透物的外渗和组织的衰老。与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指数分别与失重率及还原糖、总酚、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氨基酸态氮、PPO活性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石榴果皮褐变既有酶促褐变也有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8.
荔枝采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荔枝原产于华南亚热带地区。由于荔枝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加上其特殊的结构与生理特性,采后极易褐变腐烂,给荔枝贮运带来了极大困难。荔枝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是最严重的问题,又是限制荔枝长期贮藏,缩短货架期寿命和降低商品价值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荔枝果皮褐变之快,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温度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气调贮藏对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贮藏品质的综合影响.试验表明:气调贮藏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对果心褐变有不同的影响:12℃缓慢降温(12℃~0℃)气调贮藏可减轻果实的后期褐变,但在0℃处理中气调则可加重果实的褐变;同时在一定的处理温度下气调贮藏可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表现为维持较高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并阻止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及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青州蜜桃贮藏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青州蜜桃贮藏中组织褐变,失去风未以及贮藏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兆子对乙烯敏感,在0±0.5℃,控制适宜气体组分,用高锰酸钾吸收剂吸收乙烯的处理,贮藏118天,比对照,可减轻褐变率70.3%,也较好地保持了果实更度,抑制了果实褪绿。存一定浓度下,提高环境中CO_2浓度可减轻褐变。果实褐变率、褐变指数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于0±0.5℃,采用MA贮蔵,脱除乙烯,青州蜜桃(青霜蜜)贮藏2个月,褐弯率3—5%,无腐烂,可较好地保持原果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