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珞优8号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品种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06005),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7023),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2.
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鉴定和利用各种白叶枯病抗源,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一直是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我国长期为发掘和利用野生稻中的白叶枯病抗源作出不懈的努...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三峡年最大洪峰的投影寻踪长期预报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资料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应用投影寻踪技术成功地定量预报出1998年长江三峡年最大洪峰,预见期2个多月:投影寻踪回归(PPR)模型预留10年的检验合格率达90%,预报值64500m3·s-1;投影寻踪细密自回归(PPDAR)模型预留10年的检验合格率达80%,预报值62000m3·s-1。用实测值63600m3·s-1验证,长期定量预报的误差分别为+1.4%(PPR)和-2.5%(PPDAR)。  相似文献   

4.
应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稻白叶枯病重病区六安和滁县地区 1979~ 1996年的历史资料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 ,分析气候条件与白叶枯病稳定期病情的关系 ,结果表明 :6月份月均温、降雨量、雨日和日照 ,7月份月均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和日照与白叶枯病情密切相关 ,分别组建了六安和滁县地区一季中稻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模型 ,历史符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Xa21基因导入水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害虫、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侵害,往往造成粮食减产。其中,由稻白叶枯病黄单孢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引起的稻白叶枯病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生较为...  相似文献   

6.
将模糊优选理论和模糊贴近度相结合,利用模糊优选识别模型对安徽省滁州市杂交稻白叶枯病流行程度进行了中期预报。用1982~1995年的历史资料进行回检,符合率为85.7%。对1996年和1997年病害流行程度进行预测,结果与大田实际发病情况完全一致。经X2检验,预报与实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粳稻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及防治研究薛俊杰(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990年豫北稻区水稻白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大面积枯死,减产20%~80%,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稻农为之谈而生畏。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给...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气象条件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提高预报能力,利用1985—2015年化州市晚稻白叶枯病病情资料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台风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日照时数、气温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影响白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8月中旬—9月中旬降水量、9—10月降雨系数、8月下旬降水强度和9月台风次数。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晚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000,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为89.4%。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白叶枯病发生等级进行试报检验,平均试报准确率达93.3%。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为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杭州郊区水稻叶围分离得到BacilussubtilisA30菌株,平板检测表明它对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moniliforme和Magnaporthegrisea等多种水稻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均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为代表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A30菌株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8.1%和39.0%.A30菌株的培养去菌液经70%饱和度(NH4)2SO4处理,拮抗物可被(NH4)2SO4沉淀,其拮抗粗提液经Diol150及proRPCHR5/10等色谱柱分离得到两种对X.oryzaepv.oryzae的拮抗峰和两种对R.solani的拮抗峰.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九江鄱阳湖区棉蚜发生规律与预报方法,以丰富该地区棉蚜预报技术。[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彭泽县近28年来棉蚜的发生规律性及影响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蚜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并在鄱阳湖北部棉区开展了预报试验。[结果]小波分析表明:近28年来,鄱阳湖北部棉花伏蚜发生等级存在4年主振荡周期,而棉花苗蚜发生等级周期性振荡不明显。对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棉花蚜虫的发生为害与冬季气候背景及中短期气象条件存在显著相关性。预报试验表明:利用单站要素研制的棉花蚜虫发生等级长期预报模式与中短期气象条件适宜度预报模式在气候相似区推广应用的信度是可靠的。[结论]为有效开展棉区棉蚜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小麦白粉病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历史资料为据.建立了气象因素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数学模型.经过回验,可以作为超长期预测模型应用;用多元回归法筛选因子,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模糊关系进行聚类分析,把洛阳市小麦白粉病的生态地理划分为3类;当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1%时.防治指标为3月中下旬的病情指数9。  相似文献   

13.
根据信阳市2005~2008年大气环境中3种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监测值,对信阳市大气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中短期预测。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信阳市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信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灰色系统模型GM(1,1)中短期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信阳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氮浓度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何晓东  赵晓川  张红宇  王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2-12344,12360
[目的]分析营口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营口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雷达、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7月21日的预报失误原因。[结果]造成7月21日暴雨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①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不连续且分布不均,21日的强降水与前2个时段的强降水不同,是局部短时强降水,此类降水预报难度大;②数值预报不稳定,误差大;③20日夜间已经出现强降水,与21日傍晚出现的强降水间隔时间不长,容易使预报员疏忽,并且在此期间雷达和云图的暂时静寂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对于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应该立足于数值预报的形势预报,而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要素预报上;应坚持以形势分析判断为主,要素判断为辅的原则;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往往误差较大,不能盲信,预报员应根据经验对其进行正确的订正预报。[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混沌理论制作长期灾害预报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提供准确的农业灾害预报,本研究运用混沌理论,以北京历年重大旱灾预报为例,构建了长期灾害混沌预报模型。该模型采用便于描绘混沌事件的三阶差分方程与多因子状态方程联立,模拟出北京市1955-2001年的历次旱灾事件发生过程。按照该模型规定的法则做重大旱灾预测比用单纯统计预测的准确率有显著提高。灾害混沌预报模型可作为长期灾害预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力负荷中期预测比较困难并且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与基于平衡策略的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SMO)改进算法相结合的负荷中期预测方法,结合EUNITE网络提供的实际数据,研究了日最大负荷的前后期关系、日最大负荷与节假日的关系和当日与对应星期数的相关性,建立了相应的电力负荷中期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游客量动态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的票房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旅游量灰色动态模型。基此,对哈园游客量进行了中短期预测,其预测检验精度为93.72。旨在对该园建设、管理等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全国、31个省、6个典型地区和16个典型县的数据对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综合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性的验证和讨论。研究结果如下:(1)预测误差大小反映中长期生产潜力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产农田被大量占用或蔬菜、水果面积大幅度增加而短期内使粮食单产下降;(2)就"综合预测模型"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精度而言:国家级大于省级和地区级、省级和地区级大于县级;不同省、不同地区、不同县之间预测精度差别比较大,这与境内气候的互补性和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关;(3)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综合预测模型"是科学的、准确的和实用的,可作为今后粮食生产潜力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均GDP时间序列模型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琳琳  门可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40-5341
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存在惯性或是迟缓性,通过对这种惯性的分析可以由时间序列的当前值和过去值对未来值进行预测。用ARIMA似模型可以对天津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8~2006)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和短期外推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鲐鱼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Gordon 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中、日、韩3国1998-2008年灯光围网渔业的生产作业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数据,估算东、黄海鲐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生物经济平衡点(BE)及其对应的捕捞努力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多种基于不同权重的生物、经济和社会目标的捕捞方案,建立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社会综合模型,比较其在不同捕捞方案下的短期(1~5年)、中期(10年)、长期(20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渔业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东、黄海鲐鱼资源量正处于或已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以MEY为管理目标的长期经济效益为最大,且资源状况保持最好,但社会就业率较低;以BE为管理目标的当前以及短期效益较大,且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但长期经济效益为最低,且资源状况最差;而捕捞方案9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最好,且资源状况也较佳。研究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最佳的捕捞方案为方案9,即适宜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19 889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