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2.
漯麦9号是漯河市农科院小麦品种利用研究室以抗倒性强的周麦13为母本、遗传基础丰富抗逆性强的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审定号为:"国审麦2008007".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长武521是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2001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名长武521-7,审定正式定名长武521),审定证书编号:陕审麦2008010.  相似文献   

4.
楚麦16号系楚雄州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内麦8号为母本、间3为父本杂交,经5年多代改良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8001号。  相似文献   

5.
淮麦16号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199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淮麦28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周麦13/新麦9号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09。  相似文献   

7.
宛麦1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常规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弱春性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7。  相似文献   

8.
裹麦55是襄樊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中筋、中熟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全面超过了郑麦9023.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10.
山西小麦品种籽粒硬度与主要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小麦品种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78%,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2%和8%;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16.33~78.93。经相关分析,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被测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出粉率、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硬质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均显著高于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混合型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略高于软质麦。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质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强筋、矮秆、早熟、抗病、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怀川916。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4。  相似文献   

12.
高产稳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37和绵麦3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绵麦37和绵麦38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抗条锈和白粉病,矮秆、耐肥抗倒的优良小麦新品种,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2004年6月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1571E和CNA001572E。1农艺性状绵麦37春性、早熟,全生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云麦69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麦69是2014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自育材料云麦42作为母本,陕西小麦材料陕62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69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1两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地麦组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云南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富麦6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与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4.7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该品种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具有产量潜力高、成熟落黄较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富麦668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莆小麦7号是福建省莆田市农科所用优质抗病地方品种白壳麦为母本,引进材料84-28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1992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绵麦39和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两个小麦新品种。绵麦39的亲本组合为:绵阳96-78×贵农21-1,绵麦40的组合为绵阳01821×贵农19-4。绵麦39和绵麦40于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2主要特点2.  相似文献   

17.
临优145是山西省农科院以临汾5064为母本、陕优22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3年8月通过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成为山西晋南麦区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和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公司先后育成新麦9号、新麦11号、新麦12号、新麦13号、新麦16号、新麦18号、新麦208、新麦19号、新麦9817、新麦21号、新麦26号等省级以上审定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10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郑麦81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1年以郑麦366航天诱变变异材料为亲本之一,组配三交组合:周麦32/SP郑麦366//周麦30,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产量选择和品质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优良小麦新品种。于2021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210041。  相似文献   

20.
开麦20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矮开79为母本、开麦1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矮秆抗倒,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7-2009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每hm^2平均产量7482.00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15%;在2009-2010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278.00kg,比对照增产6.80%。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1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