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糯玉米育种概况及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糯玉米育种概况和常用的糯玉米育种方法,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美国糯玉米育种和生产与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种大多属专用化深加工型;当前我国糯玉米主要用作鲜食,糯质资源丰富,但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血缘较为狭窄,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尚不多。探索鲜食糯玉米育种新方法,育成适口性佳、产量高、抗逆性强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是现今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糯玉米育种目标探讨糯玉米自交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糯玉米市场需求、品种审定要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糯玉米育种目标,围绕糯玉米育种不同目标要求,探讨了糯玉米自交系的改良方法,提出了针对糯玉米品质育种的"综合改良法"以及针对提高糯玉米干产的"改良回交转育法"。提出了培育糯玉米兼用型品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糯玉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糯玉米的国内外生产历史与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糯玉米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分析几年来糯玉米的发展情况,阐述了糯玉米产业化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在糯玉米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因时、因地、逐步扩大.进行多用途糯玉米的育种,使糯玉米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糯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国审糯玉米品种亲本来源的分析,表明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糯玉米杂交种、自交系、农家种是我国目前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是扩增糯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选育二环系有可能成为我国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从农家种中直接选育一环系亲本,育成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5.
以5种颜色糯玉米子粒为材料,测定其总花色苷含量、6种花色苷组分含量和色度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深紫灰色、深红色和灰紫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淡黄色和淡黄绿色糯玉米子粒中天竺葵色素含量,糯玉米颜色红绿度(a*值)与天竺葵色素和矮牵牛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深紫灰色糯玉米子粒中矢车菊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含量,糯玉米子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花色苷含量、矢车菊色素含量、天竺葵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糯玉米子粒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含量,选育高抗氧化能力的深紫灰色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糯玉米以美国研究和利用最多,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饲料,基本不作为鲜食玉米。我国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糯玉米种质创新、组配模式优化、新品种培育、品质改良等方面均具有中国特色,在一些方面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京科糯2000等系列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糯玉米产业的整体发展。综述国内外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现状、我国糯玉米育种创新点,为我国糯玉米产业在玉米调结构、转方式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鲜果穗销售为主、加工为辅,加强甜加糯新类型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糯玉米秸秆有效利用,高端特色,打造品牌。  相似文献   

7.
鲜食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与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糯玉米育种生产进展情况,结合重庆糯玉米育种研究探讨了糯玉米育种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不多,尤其在香味品质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影响了产业化发展。探索糯玉米的香味成分、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定香味品质的鉴定标准,加强糯玉米香味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审糯玉米新品种及其种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自2000年开展国家鲜食糯玉米区试以来,通过国审玉米新品种达14个,其食用品质、产量、抗病性、农艺性状等均明显优于上世纪末的主推品种,不仅育种水平有较大提高,而且研究内容得到拓宽,使我国糯玉米育种上了新台阶。通过对国审品种的种质分析说明,利用普通玉米的优良种质对糯玉米遗传改良是目前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其中应重点对地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选育二环系目前还不宜作为糯玉米选育的主要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糯玉米群体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糯玉米育种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分析了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几点育种研究对策:育种工作者应将种质资源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合理制定育种目标,确定合适的选育方向;加强新技术应用;育种与成果转化并重,调动育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糯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糯玉米的市场要求,提出了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优质、高产、抗性强、类型多样.根据玉米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濉黑糯2号是以自育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糯57为母本,外引白糯玉米自交系鲁D04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超级黑糯玉米新品种,克服了普通黑糯玉米子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子粒形成即为深紫色,并且穗轴基秆亦为紫黑色,子粒外观及内在营养品质均明显优于普通黑糯玉米.  相似文献   

13.
用纳米材料处理水浸种和浇灌糯玉米,研究对糯玉米发芽势和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处理水浸种后在2 d内显著地提高了糯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处理水浇灌糯玉米,促进了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增加了植株的生物量,提高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强了糯玉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效糯玉米垦粘1号、垦粘2号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 ,我国人民先认识了糯玉米 ,但对其优异品质的认识以及如何对其开发利用并未走在世人之先。早在二战期间 ,美国人就利用糯玉米淀粉代替进口的木薯淀粉 ,随着对糯玉米的不断认识 ,开发出多种食品、工业产品 ,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从选育到加工的产业化大生产。我国对糯玉米改良利用起步较晚 ,80年代部分单位才开展杂交种选育工作 ,垦粘 1号 ,垦粘 2号就在这时开始选育 ,它的问世 ,给种植加工糯玉米奠定了良好的品种基础 ,形成了今天的糯玉米产业化生产。1 品种特点1 1 垦粘 1号(1)熟期早 ,产量高。垦粘 1号是黄粒糯玉米单交…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改良利用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鉴评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的基础上,对编玉米资源进行多途径改良利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一环系组配糯玉米杂交种成功率很低;糯普杂交选育糯玉米二环系较易成功;而采用成对一次回交法选育糯玉米二环系,继而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快速准确、成功率高;采用上述方法选育出的普通玉米二环系不仅品质好,而且拓宽了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是克服遗传基因狭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系列品种选育及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长春市农科院选育的糯玉米系列杂交种春糯1号、春糯3号和春糯5号的特征特性、生产关键技术和开发利用情况。长春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熟糯玉米春糯1号为鲜食的首选品种,中熟糯玉米春糯3号和中晚熟糯玉米春糯5号适于企业生产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对烟嘧磺隆除草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甜、糯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种对烟嘧磺隆抗性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糯玉米种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型,利用抗性材料进行杂交组合的组配可提高杂交种对除草剂的抗性,且糯玉米敏感基因型的药害反应与甜玉米不同,糯玉米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性基因。研究明确糯玉米进行抗烟嘧磺隆种质筛选的药剂浓度与建议浓度一致,对杂交种抗除草剂鉴定采用1.5倍建议浓度,调查除草剂药害的最适时间在药剂处理后10~15 d。  相似文献   

18.
极早熟糯玉米新品种克粘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福忠 《玉米科学》2003,11(2):057-058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目前我国推广的糯玉米品种较多,但克粘1号新品种是我国目前生产上已知推广应用的最早熟糯玉米单交种和玉米单交种,比冀承单3号早熟10天,具有极为特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叙述糯玉米的由来、传播与生产上应用简况.在论述糯玉米资源的同时,介绍糯玉米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研究的要点.最后讲述育种方法并结合株型与品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市长泰区为闽南地区甜、糯玉米主要种植区,年种植玉米占全区粮食种植面积30%以上。为确保甜、糯玉米高产、优质、高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施甜、糯玉米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宜长泰区种植、推广的糯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