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繁殖生物学是研究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特征与过程的科学。本文综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了植物繁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研究,并总结了濒危植物、克隆植物、入侵植物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初步揭示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植物修复技术是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总结了在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固定和植物吸收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植物物候现象能够直观、综合地反映环境条件季节、年际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短期变化的特征.基于遥感监测方法的植物物候研究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该研究基于植物光谱特征分析的原理,分别介绍了动态阈值法、滑动平均法、求导法、曲线拟合法和主分量分析法等几种常见的植物物候遥感监测方法,并分别从植物物候与气候关系、植物物候与净初级生产量、植物物候与城市热岛、植物物候与土地覆盖、植物物候与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综述了研究植物物候的主要应用,总结出植物物候的变化常常是气候和人类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最后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滨水区、滨水植物、滨水植物景观等基本概念,阐述了滨水区植物景观历史发展、规划设计和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从滨水植物种类调查、群落结构分析、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其设计理念包括生态理念、低碳理念和水墨画理念。目前我国城市滨水植物景观研究存在着对地域性植物景观历史发展研究较少,对滨水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研究深度不够,尚未建立真正实用的滨水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体内往往生存着许多内生微生物,其中内生细菌属于主要的成员,它们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与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对宿主植物有固氮、促生、抗病、抗逆等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因此植物内生细菌已经成为了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十几年,关于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已经取得极大进展,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的竞争、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取食动物的防御能力等方面,而关于入侵植物与其内生菌(特别是内生细菌)关系的报道则极少见.植物内生菌不仅对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同样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内生菌对提高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亦有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针对内生细菌的研究方法、生态学、有益生物学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针对植物内生菌在入侵生态学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入侵生态学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烟草原生质体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草原生质体是植物病毒研究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原生质材料,它对植物病毒的研究起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介绍了它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一般应用程序,综述了它在植物病毒的侵染、复制、病毒与寄主互作、转基因抗病毒、病毒抑制物等各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外来植物入侵产生的危害,重点论述了外来植物入侵的机制、生态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外来入侵植物防治技术,分析了外来植物入侵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植物细菌性病害常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抗构病育种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就目前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策略、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秦岭植物资源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类及抑菌作用(抗细菌、抗真菌、抗植物病原菌等),指出了目前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研究和开发秦岭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外特种经济植物研究利用情况及发展情况和我国特种经济植物中的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观赏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特种经济植物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进一步开展特种经济植物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包囊的形成规律,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鲤Cyprinus carpio和二次寄生黄颡鱼P.fulvidraco 3种鱼鳃丝为寄主,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试验,分析了不同宿主对钩介幼虫发育的影响,并对钩介幼虫在3种宿主鱼鳃丝上形成包囊的时间、寄生数量、包囊形成位置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温(24±1)℃时,寄生于黄颡鱼鳃丝上的钩介幼虫第7天首次开始脱落稚蚌,第8天为脱落高峰期,直至第12天才从鱼体脱落完全;寄生于鲤鳃丝上的钩介幼虫在第4天就脱落完全且没有发现稚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丝基端3 h形成包囊,6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鲤鳃丝不能完全形成包囊;在二次寄生黄颡鱼鳃丝基端5 h形成包囊,8 h幼虫在整片鳃丝形成包囊,且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首次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寄生数量多于二次寄生黄颡鱼和鲤鳃上的寄生数量;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丝,很少寄生在鳃耙和鳃弓。  相似文献   

12.
西南大学校园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南大学大型真菌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型真菌的组成成分、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大学共有大型真菌18科31属39种,其中子囊菌2科2属3种,担子菌16科29属36种;从生态习性来看,木生菌19种,土生菌20种,其中菌根菌2种;从经济价值来看,食用菌21种,药用菌21种,毒菌4种。  相似文献   

13.
3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抗赤霉病QTLs的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苏麦3号/Alondra F_7、望水白/Alondra F_8、894037/Alondra F_8进行SSR分析,用单个标记方差及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接种鉴定资料,寻找与抗赤霉病性有关的的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在这3个抗病亲本的3B染色体上都存在一个主效抗赤霉病QTL,分别能解释2.6%~6.7%(苏麦3号)、47.4%(894037)、8.9%~27.0%(望水白)的抗性表型变异。在其它一些染色体上也发现一些微效QTLs,如2D、4B、4D、7A、6B染色体上,其中存在于4B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在望水白/Alondra F_8群体中检测到了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来源于抗病品种望水白,而在894037/Alondra F_8群体上检测到的1个存在于2D染色体的抗赤霉病QTL,则来源于感病品种Alondra,对其真实性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模式烟田对烟草病虫害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选取稻草覆盖烟田、地膜覆盖烟田和不覆盖烟田,分别于地膜覆盖田破膜时、团棵期、中部叶成熟采摘期进行3次定点调查。[结果]对虫害的影响而言,烟蚜在地膜覆盖烟田较稻草覆盖和不覆盖烟田有较大程度降低,斜纹夜蛾在地膜覆盖烟田有提早加重发生趋势,而不同覆盖模式对烟青虫和地老虎的发生影响不明显。对病害的影响而言,花叶病在中部叶成熟采收前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烟田较不覆盖烟田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气候斑病和赤星病稻草覆盖烟田较地膜覆盖烟田和不覆盖烟田较明显降低,而不同覆盖模式对黑胫病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烟田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DNA markers linked to QTLs controlling FHB resistance in wheat, and to compare if the QTLs in three resistant germplasm are common. Three wheat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 Alondra (susceptible) and three resistant lines, Wangshuibai, Sumai3, and 894037, respectively, were evaluated for reaction to Fusarium graminearum in greenhouse and in field conditions over years.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re screened in the population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FHB resistance. For the population of Sumai3 (resistant)/Alondra (susceptible), which contained 161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two SSR markers located on chromosome 3B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t QTLs. These markers accounted for 2.6-6.7%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894037 (resistant)/Alondra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as consisted of 147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A total of 59 SSR primers were screened in this population and seven of them were linked to resistant QTLs. The QTLs on chromosome 3B accounted for 47.4% phenotypic variation. Minor QTLs were also located on 2D, 7A, 6B, and 4B chromosomes, and the resistant QTLs on 2D and 4B chromosomes were from Alondra. The last population of 80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was from the cross Wangshuibai (resistant)/Alondra (susceptible). A total of 120 SSR primers were screened in this population, eight of which were linked to resistant QTLs. These markers were located on 3B, 4B, 2D, 4D, and 6D (uncertain) chromosomes respectively. The QTLs on chromosome 3B accounted for 8.9-27.0% phenotypic variation. The resistant QTLs on chromosomes 4B and 6D (uncertain) were from Alondra. The other QTLs were from Wangshuibai. SSR markers linked to resistant QTLs on chromosome 3B were found in all three populations, and account for higher phenotypic variation. So these markers should be useful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6.
温室黄瓜产量相关农艺性状QTLs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秋冬茬和冬春茬是目前中国日光温室黄瓜栽培的两种重要茬口,对两茬黄瓜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进行定位,为温室黄瓜产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欧洲8号×秋棚自交系的113份黄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并利用该群体已经构建的包含182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对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58个QTLs,其中与单株平均产量相关的QTL1个,定位于LG4连锁群上;控制黄瓜日增重量的QTL位点6个,分别位于LG2、LG3、LG6连锁群上;控制平均单瓜重的QTL位点5个,分别位于LG1和LG5连锁群上;控制坐瓜数的QTLs2个,位于LG2和LG4连锁群上;控制化瓜率的QTL1个,位于LG7连锁群上;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的QTLs28个,在1-8个连锁群上都有分布;控制总叶片数的QTLs8个,分别位于LG2、LG7和LG4连锁群上;控制叶面积的QTLs2个,分别位于LG1和LG3连锁群上。以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仅在一个茬口中被检测到。控制雌花总数的QTLs5个,全部位于LG2连锁群上,其中ffa2a、ffa2b是两个茬口共有的QTLs,并且其遗传效应方向一致。研究还发现若干QTL富集区域和成束分布的QTLs。【结论】本项研究共检测到温室黄瓜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的58个QTLs,其中ffa2a、ffa2b在两个栽培环境中表达稳定。  相似文献   

17.
鲫耳石年轮的观察及其确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耳石边缘年轮形成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鲫耳石上1a形成1个年轮,年轮形成时期洪湖种群主要在4-6月,洞庭湖种群主要在3-5月。星耳石和微耳石一样,可用于鲫年龄测定,而且不经磨片即可直接读取年轮,完整星耳石和微耳石与微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读数的吻合率均在80%以上,误差不超过1龄。但相对而言,微耳石上年轮更易观察。文中对耳石形态和年轮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蔓枯病是危害甜瓜的一种重要病害,鉴定抗病种质资源并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蔓枯病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140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蔓枯病抗病性筛选鉴定。【结果】第一次调查病害时,黄旦子等53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抗病,除红肉阿克拉瓦提外所有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高抗;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感病,但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5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较轻,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6个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抗病;蔓枯病在甜瓜植株的叶部症状和茎部症状呈正相关,发病后期相关指数达0.88。【结论】甜瓜蔓枯病在叶部的症状出现较早,病害程度较严重,但叶部和茎部症状相关性显著。地方品种秋黄皮白肉可口奇高抗蔓枯病,卡拉克赛、炮台红、哈密加格达、塔城冬甜瓜和白兰瓜5个地方品种对蔓枯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桑科的EST数据库进行桑树EST—SSR引物开发,为丰富桑树SSR数据库提供参考。【方法】下载NCBI中桑科的EST数据库,进行序列处理及拼接后,用SSRIT搜索其中的SSR位点,以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选用5个桑树品种各5株样品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结果】下载的EST拼接后得到2008条拼接片段(contig),共搜索到831个SSR位点,分布在799个contig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是主导类型,分别占总SSR的66.06%和32.37%;TC/AG和CT/GA是二核苷酸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二核苷酸总数的28.64%和25.87%。设计合成77对EST—SSR引物,其中46对能够扩增出有效条带;经多态性筛选,26对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结论】利用桑属近缘属的EST序列进行桑树EST—SSR引物的开发是可行的;开发出的26对多态性引物可用于桑树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