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农业老龄化、农户兼业化和粮食自给率低等问题,日本政府对农业转移支付进行了改革,一方面增加了财政资金中日本公库资金和农业改良资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废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贴息补助项目,将其转化为直接支付项目。虽然在2011年,农业专项补贴之类的转移支付仍然是直接支付项目的主要形式,但2012年实施的农业者户别所得补偿制度对专项农业补助进行了合并,以图提高粮食自给率、培育骨干农业经营者、推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等。鉴于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小农国家,日本农业转移支付改革的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广西兼业农户增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兼农户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发展特色与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农产品信息网络的建设是增加一兼农户收入的有效对策;二兼农户收入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加强对劳动力教育与培训来提高二兼农户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实现二兼农户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二兼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是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通过分析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总结其在转移速度、方式、流向等方面的特点,与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知两地在转移背景、过程及土地经营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人口结构、劳动力教育水平及转移流向方面则存在巨大差距.据此,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将为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任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较低是一个世界难题。自1975年以来,日本农民人均收入一直高于城市居民,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通过分析日本农民收入结构发现,日本农民收入80%以上来自非农收入。可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成功转移是日本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原因。日本城乡基础教育的均等化以及"工业下移"的城镇化布局是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顺利转移的重要原因。中国和日本农业条件非常相似,应借鉴日本经验,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合理布局中小城镇,同时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从而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白庄头村位于偏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调查,村民收入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偏低、增长缓慢。分析发现,农民收入受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种植结构单一、种植成本上升、政府服务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加大对养殖户的金融扶持力度、确保增收政策的落实、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培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加快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关键性因素;城市化路径的选择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果;农村劳动力的再续转移应坚持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9.
马泽波 《农业考古》2019,(1):251-259
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瑰宝的哈尼梯田农耕文化面临无人传承危机。本文利用哈尼梯田生态区4县8镇16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并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动因。研究发现:仅有28.7%的农户愿意传承梯田农耕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传承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农耕技术培训及城镇化率对农户传承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年龄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原因。为了减缓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影响,可以从政府、企业及农民三个层面同时发力,着力改善生态区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发挥保护和传承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年增加,但农村劳力仍以从事农业种植业为主。转移劳动力的68.6%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且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农村劳力转移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体现,是种田效益不高的体现,是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体现。农村劳力转移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和积累了资金,带回了市场意识、经济信息、经营经验,引回了创业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力转移中的问题必须积极扶持引导,加强组织管理。就地转移、完善转移后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丽玲 《现代农业》2006,(11):34-34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步从土地转移出来,劳务收入己成为许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巴彦淖尔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目前,巴彦淖尔市有农村劳动力55.7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宁夏农业劳动力转移经济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所呈现的特点,研究发现,宁夏的经济增长没有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产生巨大"拉力";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仍需大幅提高;工业化落后于城镇化;惠农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解决宁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应在加速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实施积极的农业政策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3,(4):12-12
<正>农业部办公厅3月下旬下发《关于开展家庭农场调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家庭农场调查工作。调查范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本为例,以农业支持水平为切入点,分析了2000—2016年日本农业政策的调适及改革动向。研究表明,日本对农业的支持以生产者支持为主,其中价格支持占主导地位;一般服务支持在日本农业支持中居于次要地位,以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主,但支持重心不断向知识创新体系转移;日本的农业政策逐渐由价格支持转变为直接收入支持,由防御型转变为进攻型,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支持体系。最后,根据日本农业政策的改革经验提出新时期构建中国新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事关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是中国实现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唐海县10 a来农村劳动力变化和20 a来农民收入状况,计算了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素、构成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唐海县农村劳动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长,从事农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不大;在选取的影响唐海县农民收入的5个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粮食产量;在农民收入的5个构成因子中,家庭经营收入贡献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种植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