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两阶段双重自助抽样DEA方法研究农业产业化地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72.6%的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值处于无效区间,在影响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中,农户投资规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负效应,表明农户玉米生产投资已进入无效率区间,进一步提高投资规模,已不能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此外,政府给予玉米种植补贴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徐晓红  郭庆海 《玉米科学》2018,26(3):160-165,172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吉林省西部不同兼业水平的玉米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识别环境因素对兼业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的真实情况,揭示影响玉米生产效率的因素,提高吉林省兼业农户玉米生产效率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结果有所影响,其中户主年龄、耕地的地块数和家庭劳动力数量这3个变量均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是玉米生产效率的有利因素。调整后综合技术效率的排序为纯农业户Ⅱ兼农户非农业户Ⅰ兼农户。  相似文献   

3.
瞿若频  吴永常  张琳 《玉米科学》2024,32(2):168-175
基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和山东4个省的372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随机前沿模型得到玉米种植农户生产效率模型,依据最大似然检测判断不同规模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效率模型,分别估算农户生产效率模型和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匹配前的大规模农户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匹配后结果相反。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为难以改变或不愿意改变玉米种植面积的农户提供效率水平提升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旻  郭芳齐  谭晓婷 《玉米科学》2021,29(3):183-190
利用辽宁省铁岭市蔡牛镇玉米生产农户2018~2019年连续跟踪实地调研数据,对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有较大生产规模、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应用技术,普通农户应用技术比例较低。不论是灾害年还是正常年,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显著提高了玉米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率,与正常年份比,在灾害年份更能发挥提高经济效益、技术效率的优势。政府应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专业素质,鼓励农户规模化经营,加大技术补贴力度,以提高春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318户农户调研样本,采用DEA-PSM方法测算单项及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免耕单项技术服务外,其他单项和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效率水平在8%~16%。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单项技术服务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最突出;两项技术服务组合中,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服务组合对效率提升作用高于其他组合;三项技术服务组合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应根据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内容建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潘春玲  钱多  胡岳明  陈迪 《玉米科学》2024,32(2):183-190
利用辽宁省352份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服务主体异质性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6~0.8和0.8~1.0,均值为0.71;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组织化服务主体和从同一服务主体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均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从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广力度、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建设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土地资源等方面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7.
周书灵  张英彦 《玉米科学》2018,26(6):165-169
基于全国玉米主产区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玉米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并从规模、服务外包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值较高,规模效率值较高是原因所在。随着规模的扩大,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值呈先升后降的态势。耕整地、播种环节的外包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值而影响技术效率值;施药环节的外包会带来规模效应,进而提升技术效率值。  相似文献   

8.
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后,农户可更加自主的选择新品种。吉林省作为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大省,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中占重要位置,其农户对新品种的选择行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吉林省粮食主产区12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规模、受教育年限、增产效果、对种子熟悉程度、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农户种植经验、农户风险偏好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正向影响,玉米种植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种子价格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投入、价格、品种、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4个方面提出调动吉林省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积极性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立  吴迪  刘文明 《玉米科学》2022,30(3):178-18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衔接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发展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是促使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及提升黑土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采取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对吉林省玉米种植户购买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意愿与行为相悖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认同感、土地总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质量4个因素最为显著,社会化服务了解程度和土地流转面积、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和社会化服务价格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户玉米收获环节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焱  张益  占鹏  朱俊峰 《玉米科学》2019,27(1):164-168
利用全国25个省2186份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评估玉米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并利用OLS模型和Tobit模型分别分析影响农户收获损失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农户收获环节玉米损失的原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玉米商品化率、收获方式、收获时作业精细度和收获时人手充裕度。从提高农户文化程度、改进玉米收获机械的工艺水平和提高收获人员的作业态度提出政策。  相似文献   

11.
控释肥对夏玉米的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和普通化肥对夏玉米产量、子粒品质、土壤性状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有助于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夏玉米的穗粒数、容重和千粒重,比对照增产22.2%,比普通化肥增产4.3%;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等养分量控释肥更有助于提高子粒粗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提高肥料中的氮素表观利用效率、生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钟鑫  张忠明  王琛  吴敬学 《玉米科学》2016,24(1):166-172
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3大优势区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两种技术的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大核心优势区玉米技术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两个优势区的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南优势区;3大区域生物化学型技术利用效率均高于机械型技术,不同区域变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0年首次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化体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与产业化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优质的转基因材料,转基因玉米生产已实现产业化。本文就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影响因素、筛选、鉴定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繁玉米试验地不同除草剂防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洋洋"、"玉临军"、"苞卫"、"随薏打"和"金都尔"5种化学除草剂为试验药剂,以丹玉8479为试材,研究南繁玉米试验田的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间对杂草的防效存在差异性,"玉洋洋"和"随薏打"防效较好,最高值超过90%;"苞卫"和"金都尔"的防效周期较长,达30~35 d。5种除草剂对玉米均相对安全,对收获产量影响也较小。综合防治效果和防控周期考虑,在南繁玉米试验田根据不同需要可以使用"玉洋洋"和"苞卫"2种除草剂。根据海南冬季农田生产的特殊性,施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并防止漂移,避免对周围瓜菜和后茬作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因枪法获得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因枪轰击转化技术将含有抗除草剂chlorsulfuron基因AHAS的PCD220质粒导入玉米愈伤组织,并再生出具有抗该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同时研究了影响玉米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因素。基因枪轰击时,金粉用量、轰击次数及轰击距离对愈伤组织的转化率有较大影响。转化时,以金粉用量100 μg/枪、轰击2次、发射点与靶细胞的距离9 cm最合适。对所获得的转化植株进行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鉴定,部分转化植株呈PCR阳性和明显的杂交信号,说明抗除草剂绿黄隆的基因AHAS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当中,将转基因植株进行自交,获得了T0代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松辽平原玉米带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平原玉米带样本县玉米秸秆基本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统计,分析阐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认知、成本、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和补贴因素),提出推广玉米秸秆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建立玉米秸秆离田和收储运体系,利用卫星监控、无人机巡查科技手段助力玉米秸秆禁烧等有效利用的建议,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吉林省东、中、西3个区域51个县(市)的3 060个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玉米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化肥投入量为245~655 kg/hm2,其中东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1.0%、29.4%和34.6%;中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18.9%、21.9%和39.2%;西部高、中、低地力水平化肥投入量比推荐施肥分别高41.7%、62.1%和74.3%。吉林省东、中、西部3个区域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1.1、41.9和38.9 kg/kg,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10.0、108.1和94.4 kg/kg,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102.5、103.4和83.0 kg/kg。吉林省氮、磷、钾肥在减肥增效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管理系统,实现作物产量与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郑旭媛  林庆林  邓鸣 《玉米科学》2023,31(2):158-165
基于索洛余值法和随机前沿法测算2003~2019年间玉米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单产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贡献分解,分析长期以来我国玉米单产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3~2019年间,中国玉米单产累计增长28%,其中劳动投入量、机械费用、种子用量、化肥施用量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22.5%、-3.8%、6.1%和75.9%。2003~2019年间,中国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性增长,余值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计算累计涨幅达13.7%和18.7%,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在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起到决定性的贡献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8.8%和32.3%。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强有力拉动作用下,我国玉米单产增长已从投入型转向效率型增长,要素投入趋于饱和,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仍有空间,分别表现在种子创新力提高、机械转型升级以及通过服务规模化提升规模效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农户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塬区典型旱作塬区长武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户春玉米生产养分资源投入和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15年来,长武县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化肥施用总量显著降低。春玉米种植面积在2008、2009年增加显著,分别较前一年增加9.4%和17.2%,2009年以后变化较小。春玉米生产以平作覆半膜栽培为主,平均产量水平在6.4~8.4 t/hm~2,不同年际间波动较大,年均最高产量较最低产量增加31.6%,约75%的春玉米产量都处在中等及偏低以下水平。农户春玉米年平均N、P2O5和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75、150、75 kg/hm~2,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大问题,57.1%春玉米种植户过量施氮,氮肥利用效率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托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240个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土地托管对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的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介于0.28~0.98,平均技术效率为0.91。参加土地托管玉米种植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未参加土地托管户的平均技术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玉米种植户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家庭从事农业人口数、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否获得政府支持对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