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农大A系意蜂生产性能考察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杂交一代蜂群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浙农大 A 系意蜂的产育力、群势增长速度、采蜜量等,与平湖意蜂和澳大利亚意蜂无显著差异或基本一致,但蜂王浆高产性能表现突出,产量比平湖意蜂高19.5%,比澳意高42.5%,而且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规定和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2.
组织国蜂1号(高王浆酸蜜蜂品种,H蜂)、浙江龙游意蜂试验蜂群各20群,在油菜花期进行产浆、产蜜生产性能考察,用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比较两蜂种的产蜜量与产浆量、王浆酸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国蜂1号产浆量平均值为105.975g,浙江龙游意蜂产浆量平均值为82.9g,群产国蜂1号比龙游意蜂多23.075g,高27,83%,P=5,38E-07〈0.01,差异极显著。10-HDA平均含量,国蜂1号2.02%;浙江龙游意蜂1.59%,前者比后者多0.43%,高27.0铴;P〈0.01,差异极显著。产蜜量平均群产国蜂1号7.2kg,浙江龙游意蜂5.2kg,国蜂1号比浙江龙游多2.0kg,高38,46%,P=0.002〈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2001-2003年在安徽合肥与池州进行的对比试验表明,"九华山EH-R意蜂"比本地意蜂Ea产育能力强,春繁速度快,群势强;春夏季蜜源花期,蜂蜜群均产量EH-R比Ea高6.24~10.01kg,蜂王浆群均产量EH-R比Ea高37.63~58.07g,蜂王浆中10-HDA质量分数EH-R高于Ea,EH-R(池州)10-HDA的质量分数高达2.14%;越夏期Ea蜂王停卵15 d,EH-R蜂王未停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云南蒙自和普洱蜂强1号意蜂(即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和本地意蜂蜂王浆产量差异,试验在蒙自和普洱两地开展,同一个花期内重复采样9次,蜂王浆取出后用电子天平称量后放入冰箱冷冻保存。结果表明:蜂强1号意蜂子代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本地意蜂(P0.01);蒙自地区,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蜂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高34.8%,而普洱地区,却高达47.4%。说明蜂强1号意蜂在普洱地区试验效果好于蒙自地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5,(12):30-32
由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生产性能优良,自20世纪2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湖北乃至全国,意大利蜜蜂已成为主要的蜜蜂饲养品系之一。但是本地意蜂与引进的澳意蜂外部形态特征有差异。本实验选取湖北5处实验基地对意蜂和澳意蜂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武汉蔡甸、黄陂、湖北咸宁3地所饲养意蜂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退化,而澳意蜂具有出勤早、收工晚、采集力高的特点,有望通过湖北不同地区本意蜂与澳意蜂杂交,恢复意蜂最大生产能力,提高抗性,促使湖北本地养蜂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工蜂的侵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的侵染性,本试验将纯化自中蜂的微孢子虫,以每只蜂1×105个和5×105个孢子的接种量,分别给2日、5日、8日、11日龄无微孢子虫感染的意蜂成年工蜂接种,在30℃±0.5℃,65%~80%RH,黑暗中隔离饲养10日后,各日龄工蜂的平均感染率达86.3%~100%,每只蜂中肠的平均产孢量为5.60×105~3.39×106个。在两接种量下,2日、5日龄意蜂工蜂的产孢量均显著(P<0.05)高于8日、11日龄的产孢量。试验首次证实了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成年工蜂具较强的侵染性。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本地意蜂为育种素材,通过系统选育与定向选育,采用闭锁集团繁育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选育出九州意蜂品种配套系,该品种配套系蜂王日有效产卵量高,春繁速度快,群势强,越夏越冬效果好,适应安徽地区生态环境和蜜粉源条件,具有蜂蜜高产、蜂王浆高产、蜂蜜和蜂王浆双高产的生产性能。其“中九州1号”(Eg1)属于蜂蜜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九州2号”(Eg2)属于王浆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王浆产量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10-HDA含量最高达2.14;水分、蛋白质、酸度基本接近,“九州3号”(Eg3)属于蜂蜜、王浆双高产型优良蜂种,同一花期蜂蜜、王浆产量均明显高于本地意蜂(E(a)P﹤0.01),适应于现代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气候、蜜源条件下,分别组织由内勤蜂、外勤蜂组成的蜂群,同时以正常蜂群作对照,进行产蜜量、泌蜡量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得知:外勤蜂产蜜量比内勤蜂高20.8%,泌蜡量比内勤蜂高13.5%,外勤蜂产蜜量比对照群高10%,泌蜡量比对照群高3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据我多年定地养蜂的实践,豫北平原地区以生产蜂蜜为主的模式,适合以卡尼鄂拉 (简称卡蜂 )为母本、意蜂为父本的杂交蜂种。根据我的养蜂记录,1978~1983年的6年中,我饲养本地意蜂40群,年群均产蜜量30kg 左右,消耗饲料15kg。1983年夏引进浚县种蜂场卡蜂纯种王1只作母本育种,与本意雄蜂杂交,次年群均产蜜量50kg,饲料消耗10kg。1984年继续用原卡蜂王育种,1985年群均产蜜量提高到60kg。由于原种遗失,1985年从其杂交后代中选优育种。1986年风调雨顺,蜜源流蜜量大,年群均产蜜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生产,广开门路,增加收益。在建场3年多的时间里。蜂群从30群增加到476群,总产值达105万元,除去各项生产费用,获得纯利20多万元。 1.利用杂种优势。在生产中培育高×意、黑×意杂交蜂,初步实现蜜蜂良种化。试验证明:高×意杂交蜂,产蜜量比本地意蜂提高40%,具有采集力、抗逆力强,繁殖力快和越冬性能好的优点。 2.搞好蜂产品的综合利用。建场以来,养蜂所需的巢础、蜂具都是自己加工,以节省开支;还经过多次试验,试制了王浆酒,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喀意×意杂交的蜂王个体大,腹部呈黄色,有较宽的黑环,行动稳重,产卵率高。早春比意蜂繁殖快,又能维持大群,产浆量、产蜜量比意蜂高。去年八月在内蒙通辽地区采葵花蜜源时,原意群5—6天蜜成熟;而喀×意和喀意×意群仅4—5天蜜就成熟而且贮蜜量、成熟度都高。平均每群取蜜120斤,比意蜂群高30%左右。但喀×意杂交群产浆量低。本地有两户饲养退化、混杂的蜜蜂,平均每群仅取蜜20—30斤。要想蜂产品获高产,必须进行蜜蜂换  相似文献   

12.
以菁松、皓月为基本骨干,配制四元杂种,通过配合力测定,选育出"和山1号"新品种.杂交种实验室鉴定"和山1号"四元杂交万蚕产茧量21.49 kg、万蚕产茧层量5.093 kg,鲜茧出丝率18.4%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7.40%、11.03%和4.66%;解舒率、纤度、净度、解舒丝长等主要丝质成绩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仿,是一对高产、优质、好养、茧形匀正,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多丝量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从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原种场邮购了一只东北黑蜂处女王.用此王和本意雄蜂杂交,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群抗逆性、抗病力较强,早春繁殖快,能维持较大群势,蜂性特别温驯,产蜜量比本场蜂群一般提高30%左右,个别群甚至提高50%.1988初,当我想再次汇款购买黑蜂王时,该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个体采蜜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叶五加盛花期,中蜂个体采蜜量每次平均39.17~43.69毫克,约占自身体重的53.OO~67.55%。用含糖30%、40%、50%、60%、70%的糖流测定、中蜂个体采集量分别为56.23、59.87、60.67、63.90、65.85毫克,各浓度间差异极显著(PO.05).在含糖50%、60%、70%浓度下。意蜂比中蜂个体采集量分别高9.28%、16.43%、9.98%,差异均极显著(P<相似文献   

15.
南方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饲喂肉兔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的营养价值,为苜蓿干草在肉兔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营养参数.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渝苜一号"5个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的生长特性和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以及饲喂肉兔的可消化性.结果表明,生育期对"渝苜一号"干草营养价值影响显著(P<0.05),苜蓿干草叶茎比、鲜干比、粗...  相似文献   

16.
“养蜂在于养王”,优质蜂王是蜂群迅速发展、维持强大群势、提高蜂群生产能力及养蜂综合效益的保证。了解、掌握及运用蜂王生物学特性中的有关数据,在蜂群管理及育种选种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管之有方、防患有策、计划有据,这对于培育优质蜂王和科学养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蜂蜂王卵巢中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产卵量只有意蜂产卵量的1/2稍多;但中蜂王产卵单重明显大于意蜂。蜂王胸高约为4.4mm,蜂王初生重平均为186.6mg,产卵蜂王重239mg,中蜂蜂王一般活4~5a(年),2a后产卵量开始下降;生产上一般使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蜂蜜高产蜂种松丹1号,王浆高产蜂种黄环系组成双王同箱,在不同季节根据生产目的,进行分区轮换定向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品种双王轮换定向繁殖技术,比常规繁殖的蜂群有效产卵量提高21.2%~31.3%,蜂蜜产量提高14.1%~26.9%,王浆产量提高13%~29.4%。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杂交优势必须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饲养的意蜂,据传引进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了(通常称为“本地意蜂”),由于多种原因(?)它们现已普遍混杂退化。例如据养蜂前辈回忆:“在三、四十年代,本地意蜂能维持30框足蜂的强大群势”。五十年代却只能维持20框。然而到七十年代最多也只能维持10~12框。导致本意退化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县的养蜂生产,由于长期以来不重视选育,累代近亲繁殖,致使蜂种退化混杂,经济性状减退,生产效益降低。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县养蜂业的发展。我们通过两年引种试验,三年推广普及,现在全县3200群蜂已基本实现良种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一、引种试验为了选择适合我县气候和蜜源条件、又适宜与本地意蜂(以下简称本意)杂交的优良蜂种,1982—1983年,先后从吉林省养蜂研究所等种蜂场引进喀尼阿兰、喀尔巴阡和美意种蜂王55只。在协会实验蜂场及专业户蜂场进行试养观察,并与本意雄蜂杂交,在生产上与本意进行对比,最  相似文献   

20.
论蜂群越冬     
正一、蜂群越冬基础蜂群越冬好坏取决于当年秋繁,蜂群群势强、蜜粉足,适合当地饲养蜂种。北方寒冷地区饲养黑色蜂种为好,如:喀尔巴阡、"松丹一号"、双喀、东北黑蜂等品系及其杂交种(以下简称黑色蜂),普遍具有越冬安全、省饲料,存活率高,死亡率低,来年春繁快的特点。而意蜂黄色蜂种(简称黄色蜂),本身不耐寒。越冬表现在死亡率高,存活率低,消耗饲料多,春繁群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