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一种酶解新型蛋白源以不同比例替代原配方中的动物蛋白源,以另一种发酵原料替代原配方中的植物蛋白源,配制成饵料1~5号,以市售优质饵料作为对照,用不同饵料饲喂6组对虾,结果经统计分析,对虾体长增长率、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等均有显著差异。生物学综合评定表明:用酶解新蛋白源替代原配方中2/3鱼粉制成的配合饵料饲喂对虾效果最好,甚至优于市售饵料;而发酵原料替代植物蛋白源饲喂对虾效果最差;其他3组饵料饲喂效果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但劣于市售饵料。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3.
不同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中华鲟仔鱼苗,用不同的饵料饲养25 d,研究中华鲟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及对仔鱼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用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饵料时,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水蚯蚓和丰年虫试验组;单用丰年虫投喂的试验组成活率最高(87.00%),但生长较慢;单用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比丰年虫快,但成活率仅为78.33%.用丰年虫 水蚯蚓投喂的试验组生长和成活率都较好;中华鲟仔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为丰年虫.  相似文献   

4.
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饲以单纯配合饵料(对照组)和"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试验组),研究其血清中部分免疫活性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的SOD活性逐渐上升,至72 h达到最高点,比对照组高44%;ACP活性24 h即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4 h时比对照组高97%,上升趋势维持到48 h达最高点(是对照组的3.7倍),72 h仍为对照组的2.8倍;AKP活性5、24 h分别比对照组高39%、38%,48 h达最高(比对照组高80%);CAT活性24 h是对照组的4.3倍,48 h仍为对照组的2.1倍。试验证实,在投喂"配合饵料+富硒藻粉"的混料72 h内,三疣梭子蟹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诱导性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说明饲喂普通饵料添加一定量富硒藻粉能有效激活三疣梭子蟹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普通饵料为各试验组原料,Ⅰ组作为普通饵料含量100%的对照组,Ⅱ、Ⅲ、Ⅳ组中普通饵料含量均为50%,分别向其中添加50%螺旋藻粉、50%红虫粉和50%丰年虾粉,制备4种饵料,分别饲喂4组泰狮,每组设置3个平行试验,在室内26℃的环境下进行为期半年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喂Ⅱ组饵料的泰狮其相对体长增长和相对体重增长效果最好,饵料系数为1.92,Ⅰ、Ⅲ、Ⅳ组饵料的增重系数分别是Ⅱ组饵料的71.8%(P <0.01),89.8%(P <0.05),89.6%(P <0.05)。添加50%螺旋藻粉的饵料组成对泰狮生长发育所起到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采用含不同嗜酸乳酸杆菌浓度的饵料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同时饲养进行试验,分成4组(对照组,浓度为0.5%、1.0%、1.5%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结果表明,随着饵料中嗜酸乳酸杆菌浓度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也增加,试验2组、试验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而成活率显著升高(P0.05)。免疫指标也呈现类似变化,试验2组、试验3组的AKP、ACP、PO活性都显著高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P0.05),POD活性各试验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添加一定浓度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比较了四种不同的投喂方法驯化派克鲈鱼(Sander lucioperca)稚鱼开口期采食配合饵料的效果。对照组鱼苗采用直接投喂配合饲料(P组)的方法,试验组使用生物饵料摇蚊幼虫(C组)、颤蚓(T组)和水蚤(D组)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的12d内,每3d调整一次比例,使配合饵料的比例从0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8.
肉用雏鸡断翅饲养试验表明:8周龄末,试验组鸡的个体均重比对照组多50.7g;断翅与否对鸡的成活率没有影响;试验组料重比2.06:1,对照组为2.63:1,每增重1kg活体,少消耗饲料O.57kg;屠宰后,胸肌与腿肌占屠体比例,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3%与1.9%;胸肌与腿肌的重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3.2%与14.9%。只鸡盈利试验组为1.46元,对照组0.43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罗非鱼养殖的影响,为罗非鱼的规模化、高密度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活菌数≥5&#215;109个/mL)为饵料添加剂,分别按3%、5%和7%的比例添加于饵料中投喂罗非鱼;试验期为160 d,分6次检测养殖池水质,试验结束起捕计算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指标并进行研究与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试验组能有效稳定水体pH,抑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有毒物质的产生(P<0.05,下同);各试验组中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单位产量提高15.52%~34.67%、均末重提高9.10%~18.18%、成活率提高5.87%~13.97%,饵料系数降低9.42%~21.52%.综合比较来看,以添加5%沼泽红假单胞菌综合效果最佳,所产生的单位产量最高.[结论]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适量沼泽红假单胞菌,可减少养殖中后期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过量添加则会影响食欲,抑制生长.最适添加量约为5%,可在罗非鱼养殖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1 200尾平均体重为(500±50)g的三文鱼,随机分成4组,时照组饲喂基础饵料,试验组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VC100、150、200mg·kg-1,研究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C对三文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三文鱼的成活率依次为99.33%、100.00%和99.00%;屠宰率依次为83.06%、84.82%和82.95%;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67.1%、186.3%和176.4%;特定生长率依次为3.3%、3.8%和3.7%;饵料系数依次为1.72、1.66和1.70;蛋白质效率依次为1.13、1.18和1.16.饵料中添加VC显著提高三文鱼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且添加150 mg·kg-1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