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农科所1987年用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组配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均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13.9%,居第2位。差异极显著;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生育期110-115d,株高84-116cm,穗长 6.9-9.4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1-48.8g。籽粒粗蛋白含量11.2%,赖氨酸0.49%,淀偻6.26%。表现早熟,抗倒伏,穗大、粒多,穗脖坚韧,落黄好,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1997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浙农921:系浙江农业大学选用高产早舢中浙1号与优质舢稻K125-3杂交后代为母本,再与中渐1号多次回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75cm,青秆黄熟,无芒。每德总粒10o粒左右,结实率70%~80%,千粒重27.5g。1994、1995年在浙江省早稻区试中,平均单产分别为6144和5500.5kg/hm‘,比对照渐852分别增产5.2%和9.3%;1996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910kg/hm’,比斯852增产282%。该品种分自中等,丰产性好,较抗猪瘟病,中抗纹枯病,米质中等,全生育期比浙852长1.5~2天,为110天,属中熟早舢稻。适宜在浙江省中部、南部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南豆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大豆新品种“南豆5号”属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95-100d,夏播生育期75-80d.该品种抗病毒,抗倒伏。蛋白质含量48.5%,脂肪含量16.9%,属高蛋白优质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省早熟组区试,平均产量163.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4.8%;2002年在四川省5个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9.98kg/667m^2,比对照“成豆8号”增产27.15%。选用该品种在春、夏、秋三季进行空闲地净作、幼林地间作、田埂豆或土边豆等方式种植,均能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盆栽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每公斤土施用0.1克、0.2克氮)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肥的差异。结果表明,植株全氮积累量: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施氮对增加各品种植株氮的积累有明显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早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而且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分别为N1:24.1%-40.7%和N218.5%-61.9%;植株中肥料氮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23.5%-43.6%和50.5%-68.2%.其大小依次为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至成熟期,68.8%-81.8%肥料N转移到籽粒中,早熟和早中熟品种高于中晚品种.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早稻种植面积约186.7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6%左右,因此,早稻在我省粮食作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我省1993~1997年参加省早稻区试的品系(组合)的产量、生育期、米质及抗性进行分析,以探求我省近几年早稻品种状况。(-)区试概况1993~1997年参试品系(组合)数及分组情况见表1。对照早熟组为湘早舢6号,中熟组(含早中熟组)为湘早舢13号,迟熟组常规稻1993~1996年为湘早税1号,1997年为湘早舢19号,杂交稻1993年为威优49,1994~1996年为威代48,1997年为威代402。(二)结…  相似文献   

7.
苏引麦3号:原名为苏农21系江苏农学院大安定引进的日本啤酒大麦农林10号(克怒一号),通过几年鉴定试验,于1993年9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暂定名苏引麦3号.该品种从1991年秋开始参加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第一年平均亩产370.17千克比对用盐辆接早三增产5.23%,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第二年平均亩产317.85千克比对照矮早三增产8.52%,达极显著水平,也居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344.01于克,比对驱矮早三增产6.72%.居参试品种之首;1992年秋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2.59千克,比CK矮早三…  相似文献   

8.
植抗4号玉米杂交种由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于1989年育成,亲本组合为选34×八苏。199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通过决审,命名冀单32o1产量表现该杂交种1992年参加河北省夏玉米早熟组预试,6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每公顷产量8269.skg七对照冀单17增产17.6%,居第1位。1994年、1995年参加河北省夏玉米早熟组区试,7个试点全部增产,均居第2位,比对照分别增产19.7%和对.l%。其中1994年在滦县原种场每公顷产量8151.Okg,在安国原种场每公顷产量7966,5kg,比对照分别增产6.O7%和30.5%。1996年、1997年在保定、…  相似文献   

9.
湘春78—141是1975年以上海六月白为母本,浙江省四月白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湘春78—141大豆品种的主要特性有:(1)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效果显著。据1981—1983年省区试11个点统计,平均亩产285.12斤,比生育期相近的中、早熟品种矮脚早增产9.27%。1982—1983年两年省区试中,比中熟品种湘豆5号增产7.8%。1984年10个点生产试  相似文献   

10.
苎麻新品种“赣苎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湘苎2号种子繁殖后代选育成功赣苎4号(原代号93-24)新品种,全国区试平均原麻产量2556.6/hm^2,比对照品种湘苎2号增产15.5%;单纤维支数三季平均1825m/g。单纤维强力58.95CN。品系试验平均原麻产量2903.1kg/hm^2,比对照品种湘苎3号增产33.5%:单纤维支数2012m/g,强力29.2CN。生产试验中二、三龄麻平均产量2478kg/hm^2。比对照品种赣苎3号增产13.9%。该品种为中根丛生型。抗风性较强,高抗花叶病、炭疽病和根腐线虫病;生育期中熟偏晚,全年三季工艺成熟天数合计195天左右。该品种于2005年12月通过中国麻类作物品种鉴定委员鉴定井命名。  相似文献   

11.
6个甘蔗新品种单点区试结果,闽糖92-505表现最优。其蔗茎产量比CK1(新台糖10号,下同)增产24.9%,比CK2(闽糖70-611,下同)增产24.3%;增产均达极显著;12月上旬蔗糖份17.02%,比CK1高1.92个百分点,比CK2高2.79个百分点,亩含糖量1592公斤,比CK1增糖40.8%,比CK2增48.6%。其次是闽糖92-648,其蔗茎产量比CK1增产16.1%,比CK2增产15.5%,增产均达显著平准,12月上旬蔗糖份16.75%,比CK1高1.65个百分点,比CK2高2.52个百分点;亩含糖量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8.6%和35.9%,闽糖92-464位居第三,其蔗茎产量分别比CK1和CK2增产6.7和6.2%,12月上旬蔗糖16.53%,比CK1和CK2分别高出1.43和2.30个百分点。亩含糖量分别比CK1和CK2增加16.8%和23.3%。其余三个品种的综合表现依次为92.142、93-1.19和92-851。这三个品种由于蔗糖茎产量或蔗糖份高,其亩含糖量均比CK1和CK2增糖,增加幅度4.4-17.5%。  相似文献   

12.
80优9号     
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皖恢9号配组于1988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杂交组合。199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安徽省粳杂双晚区试,平均亩产405.1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6.1%;1994年平均亩产384.3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2.75%;同年参加双晚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1.7kg,较对照鄂宜105增产12.02%。目前在安徽省已累计种植10万多亩,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庐江县1993年种植1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3.
K优4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质籼核新资源不育系K17A与湖南省安江农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40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1996年4月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温州市于1994年引进观察,1995、1996两年参加市杂交早稻区域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1996年全市共示范600Ohm’,表现高产、抗病、米质及综合性状优良,是目前较好的具有发展前途的早杂组八qo(-)产量表现1994年本市观察试验平均产量7.99t/hm’,比对照汕优48-2增产15.9%;1995、1996两年温州市区试平均产量6.88和6.56t/hm’,比对照汕优48-2增产IO.2…  相似文献   

14.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15.
新台糖16号在两次新植、一次宿根的生产示范中,平均蔗茎产量为80.87t/hm^2,高于新台糖10号(CK1),与闽糖70-611(CK2)持平而低于其它参试品种:闽糖88-103、86-2121、90-55、95-246;蔗糖份最高,达15.92%,含糖量达12.875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糖17.7%的6.3%,但低于其余参试品种。该品种具有较高增产潜能。  相似文献   

16.
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中双六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双六号具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含油量高等特点。在湖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2613.7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75%;在全国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94.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33%。熟期比对照中油821早3d;含油量42.5%。2000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18.
“88-91”是江苏江淮种子公司1988年用CT-16饲料大麦进行Co60辐照处理,经1990、1991年连续系统选择而稳定下来的一个大麦新品系,1994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70kg,比“201”增产门.60%,大面积平均亩产542kg1995年鉴定圃平均亩产586kg,比西引二号增产15.65%,大面积亩产532kg,1996年盐城市区试5个点平均亩产447.Zkg,比西引二号(CK1)增产5.92%,比苏引麦2号(CK2)增产14.34%,大面积平均亩产516,5kg。亚特征特性“88一叽”为六棱皮大麦,半冬性,全生育期207天左右,在里下河及沿海地区10月15~20日播种,一般在5月20~25…  相似文献   

19.
湘春豆10号     
湘春豆10号是湖南省作物所以六月白为母本,四月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春大豆中早熟品种。1982—1983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44.3公斤,比矮脚早和湘豆5号分别增产8.86%和7.88%。1985—1987年参加南方九省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6公斤,比矮脚早增产16.58%。湘春豆10号抗病、抗倒伏、耐旱、  相似文献   

20.
K优48—2     
K优48—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所与四川省合江县种子公司合作,用该所育成的K型新质源不育胞质不育系K青A与早熟恢复系测48—2配组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食味好、适应性广、熟期适宜等优点.1993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攻关重点扩繁品种。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同时参加四川省和湖北省区试。四川省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459.4和496.4kg,分别比对照泸红早1号增产6.42%和3.85%,分居第一、二位。比同时参试的同父异母组合成优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