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免疫技术检测牙鲆组织内的淋巴囊肿病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和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法对患淋巴囊肿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肝、脾、肾、胃、幽门、肠、心脏、性腺、鳃、表皮10种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体表有囊肿症状病鱼的胃、肠、鳃和表皮组织内有淋巴囊肿病毒存在;体表未见囊肿症状病鱼的胃、肠和表皮组织内也检测到了病毒,说明这两种免疫技术可以应用于牙鲆淋巴囊肿病的检测与诊断。同时本文还对淋巴囊肿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的可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贾晓刚 《齐鲁渔业》2009,(12):44-45
淋巴囊肿病据外观病状即可进行诊断,是发现最早的鱼类病毒性疾病之一,于1874年就有记载,也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鱼类病毒病,目前国外曾报告包括海水、淡水和半咸淡水在内的9科42目125种鱼类患淋巴囊肿病。在淡水鱼上主要是危害丽科的鱼,如各种慈鲷和短鲷;海水鱼类有鲈形目、鲽形目和纯形目中的一些种类。  相似文献   

3.
军曹鱼淋巴囊肿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方法,对患疑似淋巴囊肿病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军曹鱼的皮肤囊肿组织由一些淋巴囊肿细胞集合体组成,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50 μm,细胞呈圆形、锥形不规则状;细胞外有一层厚的囊膜;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电镜观察到囊肿细胞质中有大量二十面体的病毒粒子,病毒颗粒直径220 nm.据此确认该病为病毒性淋巴囊肿病.其他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在心脏、肝脏、脾脏和头肾中也存在囊肿细胞,心肌纤维水肿;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巨噬中心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脾淋巴细胞增生,脾髓质出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认为,该病毒不仅损伤鱼的皮肤,致使病鱼外观异样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而且对鱼的内脏和免疫器官也造成严重的致命损伤.  相似文献   

4.
美国红鱼 (Reddrum )即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 ,又称红拟石首鱼、黑斑石首鱼、红鼓鱼、黑斑红鲈、斑尾鲈等。原产于美国东南沿海 ,是美国近几年重要商业养殖鱼类 ,也是我国引进养殖的新品种。据报道 ,美国红鱼病害有二三十种 ,本文将已发现的主要病害介绍如下。1病毒性疾病1 .1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病原 :属DNA病毒 ,虹彩病毒科 ,对热不稳定。病状 :幼鱼对该病的敏感性大于成鱼。病鱼的鳃和内脏呈苍白色 ,活动无力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弱 ,摄食差或拒食。高温季节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 :适当投一些抗菌或抗病毒的药饵 ,以减少因合…  相似文献   

5.
正病原或病因本病是由虹彩病毒科的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virus)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瘤传染病。病毒粒子20面体,有囊膜。临床症状病情较轻时,发病鱼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病鱼的皮肤、鳍条及体表各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囊肿物,颜色有白色、粉红色和黑色,较大的囊肿物上有肉眼可见的红色小血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病害问题也随之增加,给韩国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病毒则是引起鱼虾大批死亡的主要病原。现已从海洋鱼和虾中分离出六种病毒。本文回顾了下面六种病毒性疾病:牙鲆中的病毒性表皮增生(疱疹病毒),牙鲆和乌鲂中的双RNA病毒病,七带石斑鱼中的病毒性神经坏死(野田病毒),几种海水鱼中的淋巴囊肿病(虹彩病毒),红鳍东方鲀中的吻溃疡病和中国对虾中的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7.
一、弧菌病 1、病原:主要是鳗弧菌。 2、发病症状:依感染弧菌的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黄肝型、肠尖型和溃疡型三种,病鱼游动无力,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表皮出血,严重时深入肌肉层,鳃盖内表、鳍基部及吻端淤血继而溃疡, 肛门红肿,鳃色浅淡,病鱼肝脏肿大,有的全部退色呈土黄色,有的局部退色、充血,病鱼肝脏出现充满血水的泡状物,胆囊肿大,囊内充满橙黄色或褐绿色的胆汁;肾脏无弹性,部分病鱼肾脏肿大或出现一些白色块状物,有时积存透明腹水。患弧菌病的香鱼一般都有其它病原的混合感染,但是患急性型的小鱼可能没有症状就已经死亡。 3、预防与治疗:(1)不要投喂氧化变质的饲料,应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并注意投喂次数和投喂方法,注意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菌繁殖;(2)用0.2ppm-0.5ppm二氧化  相似文献   

8.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是中国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之一.本研究提取了该病毒DNA,依据其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PCR引物,优化了PCR反应参数,建立了TRBIV的PCR检测方法,测试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应用该方法开展了TRBIV的流行情况调查及研究了大菱鲆的外观症状(红体)与TRBIV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TRBIV PCR检测方法可以从相当于100ng病鱼组织中或103数量级的病毒粒子中检出TRBIV,也可以在不杀死被测鱼的情况下,仅从鱼体中抽取少量血液即可在1天的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TRBIV检测,但不能从健康大菱鲆脾组织和患淋巴囊肿牙鲆的囊肿组织中扩增出任何产物,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在所调查的山东半岛5家大菱鲆养殖场的19尾大菱鲆中,7尾为TRBIV阳性或弱阳性;具有"红体"症状的大菱鲆应当划分为"病毒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和"非病原性红体症"3种不同的类型.本研究为TRBIV的流行情况和传播途径调查、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调查结果显示TRBIV已遍布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的大菱鲆主产区,在地域上相距较远的多个大菱鲆养殖场流行,今后需要密切关注该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军曹鱼海水网箱养殖中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内容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网箱的准备;鱼种的放养;日常的饲养管理;淋巴囊肿病和弧菌病的防治;安全生产等。  相似文献   

10.
1 病害种类 本月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金鱼、中华鳖、牙鲆、大菱鲆、河鲀共9个养殖品种发病.发生的疾病种类:病毒性疾病有淋巴囊肿、白口病2种;细菌性病有赤皮、烂鳃、肠炎、腐皮、腹水5种;寄生虫病有纤毛虫、锚头鳋、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5种;营养性病有肝病;共计发生13种病害,同比增加70%.  相似文献   

11.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河北渔业》2005,(4):39-40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养殖牙鲆鱼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也日趋增多。2004年天津市病害测报中淋巴囊肿病是牙鲆鱼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牙鲆工厂化养殖的高发病,我市测报牙鲆淋巴囊肿病发病面积1246m^3,累计发病率13.76%,经济损失逾百万元。牙鲆淋巴囊肿病可导致工厂化养殖大面积暴发流行,感染率高,损失惨重,因此加强病害综合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北地区大宗淡水鱼类病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赣北地区大宗淡水鱼类养殖、常见病害情况、病原种类、分布及流行规律、发病季节和防治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该地区病害包括四大类:1病毒性;2细菌性;3寄生虫类;4真菌类,以细菌性疾病为主。根据鱼病种类、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主要常见的鱼类病害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烂鳃和细菌性肠炎,其发病率占鱼病发病率的80.5%。造成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养殖户对鱼类病害防控意识薄弱,亲本、苗种种质退化,养殖水质过肥,池底淤泥过厚等。  相似文献   

13.
鱼病的检测与诊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病害种类很多,其中病原性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藻类性疾病、原虫性疾病、蠕虫性疾病、甲壳动物疾病、蛭病、钩介幼虫病、其他寄生虫病等。非病原性疾病:包括藻类中毒、饲料中毒、重金属化学中毒、机械损伤、理化刺激、环境和水质恶化、营养缺乏等病害。此外,按患病部位,可分为皮肤病、鳍病、鳃病、胃肠病、其他组织器官病、肿瘤等。  相似文献   

14.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研究,始于50年代。1978—84年,分离到一种病原病毒,定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或鱼呼肠孤病毒。本文报道从出血病病鱼组织的电镜研究中发现两种病毒颗料,一种即是呼肠孤病毒,另一种是20-30nm大小的病毒。经病毒的核酸分析,前者是双股RNA病毒;后者为单股RNA病毒。用分离到的这两种病毒分别注入1足龄健康草鱼,可发生两类不同症状的出血病;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肠出血型”症状;另一种病毒(经初步鉴别属于小RNA病毒科病毒)主要导致“肌肉出血型”出血病。由此,可以证实两种病毒都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病毒,同时也初步解释出现两种不同症状出血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二、大口黑鲈病害发生的原因大口黑鲈病害的发生是因病原体(或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大口黑鲈新陈代谢失调,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鱼的正常生命活动被扰乱。导致大口黑鲈病害的发生虽然有众多的原因,但基本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是传统的、宏观的观点,病害的发生是病原(包括致病因素)、环境以及大口黑鲈本身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二是微观的观点,大口黑鲈微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导致病害发生,其中病原或致病因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虹鳟常见疾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等几大类。本文对虹鳟养殖危害较大又较难治愈的病毒性疾病的病原、症状与防治方法做了综述,希望能对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提高对病毒性疾病的了解,科学防控,以减少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一、病毒性出血败血病(VHS)1.病原病原体为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中的艾格特维德病  相似文献   

17.
(一)流行趋势 1.传统养殖鱼类病害 由于1998年冬和1999年春的气候异常,受去年洪水灾害的影响及病原耐药性较普遍等因素影响,1999年常规养殖鱼类病害特别是草鱼出血病、细菌性暴发病、鲤、(鲫)鱼粘孢子虫病的危害总趋势将会加重,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尤应提高警惕。 2.名优养殖鱼类病害 鳗鲡狂游病、爱德华氏病和锚头鳋病仍将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流行;鳜鱼病仍以广东为主要流行地区,病情仍难以缓解,养鳜场应特别警惕尾孢子虫病的流行;黄鳝的几种疾病仍将偏重,而且新的鳝病有可能发生;斑点叉尾鮰疾病仍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病理和病原分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常规显微和亚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患淋巴囊肿病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oaceus)的病理学变化,利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其病原——淋巴囊肿病毒,并利用牙鲆细组织细胞系FG—9307为感染基质,观察淋巴囊肿病毒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患病牙鲆的囊肿组织是一些淋巴囊肿细胞的集合体,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00μm,细胞近圆形,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囊肿细胞内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其衣壳外形呈六角或五角形,直径为150—230nm,大多数病毒粒子中央有一致密的核,核外周包围着一双层核衣壳,核衣壳的表面可见一圈把手样亚单位。以患病牙鲆囊肿物制备的上清液接种细胞,7d内未见细胞异常,经盲传2—3代后,细胞出现较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金燮理 《内陆水产》1995,21(2):30-31
第二讲鱼病的类别及病原体特性金燮理(湖南农业大学水产系410128)鱼病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可分为由生物及非生物引起的两大类。由生物引起的鱼病有:(1)寄生性血病。其中有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鱼病,如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由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鱼病,如原...  相似文献   

20.
1淋巴囊肿病 1.1病原淋巴囊肿病毒(TLCV),正二十面体,直径200~250 nm,具囊膜,双DNA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