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莲藕磷肥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理论产量基本相等的条件下,采用线性+平台模型得到的莲藕临界施磷量(68.8~106.9千克/公顷)大大低于用二次型模型得到的莲藕最佳经济施磷量(P2O5117.6~144.0千克/公顷),根据湖北莲藕生产和施肥现状以及藕田土壤磷素肥力水平,提出湖北莲藕磷肥(P2O5)合理用量为75.0~120.0千克/公顷,平均为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南部地区玉米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7、2008年辽宁省中南部地区多点试验产量进行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到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通过对平均产量进行码值回归,建立了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生产综合肥料效应模型,其中包括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给出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最佳推荐施肥量:氮肥(N)14 kg/667m2,磷肥(P2O5)9 kg/667m2,钾肥(K2O)7 kg/667m2。  相似文献   

3.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寻配方施肥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赤单208产量的影响,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密度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密度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和最佳施肥量,从而得出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X3)施磷量(X1)施钾量(X2)施氮量(X4),其中磷钾肥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对于试验地块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赤单208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 345 kg/hm2、P2O567.5 kg/hm2、K2O 112.5 kg/hm2、密度52 500株/hm2,最佳玉米产量是16 072.35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0∶0.20∶0.33。  相似文献   

5.
在黑钙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春玉米施磷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肥能明显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在氮钾肥适量的基础上,每亩施P20s6kg表现最佳,经济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达到630.7kg/亩,较不施磷处理增产33.0%,以不施磷肥处理表现最差;不同施磷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春玉米亩产量和亩施磷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最高产量施磷量为P2056.48kg/亩,最高产量是618.5kg/亩,最佳产量施磷量为P2O56.00kg/亩,最佳产量是617.8kg/亩。  相似文献   

6.
孝义市旱地玉米“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09-1612
为了明确孝义市旱地玉米生产上合理的施肥量,利用"3414"试验方案进行田间试验,建立了肥料用量与玉米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显著水平,可以指导玉米施肥;氮(N)、磷(P2O5)、钾(K2O)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90,111,93 kg/hm2;地力贡献率为72.2%,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氮肥增产率为29.3%,磷肥增产率为9.8%,钾肥增产率为14.4%。氮肥是影响孝义市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钾土壤冬小麦、夏玉米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钾土壤上(速效钾含量高于100mg/kg)增施钾肥(K2O)75~225kg/hm2,冬小麦平均增产6 96%,夏玉米平均增产8 38%;1kgK2O平均增产小麦3 00kg,增产玉米4 26kg。不同土壤上同一作物最高产量施钾量以及最佳经济效益施钾量差别较大。在高钾土壤上种植冬小麦、夏玉米,钾肥(K2O)用量在150kg/hm2时,可以保持产量和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9.
抚宁县春玉米“3414+2”田间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抚宁县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玉米产量水平,选择10个地点,采取三因素(肥料种类N、P、K)四水平(施肥量水平0、1、2、3)另增加1个有机肥和1个配方肥处理的"3414+2"试验设计方案,探索抚宁县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春玉米氮、磷、钾不同配比以及单施有机肥和配方肥的增产效应;根据玉米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建立了春玉米施肥模型,并通过施肥模型计算出试验点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均空白对照,平均增产率为11.0%~39.1%,其中缺氮处理(N0P2K2)增产幅度最小、过量施磷处理(N2P3K2)增产幅度最大;在中等N和P水平下,施钾量为33.75~123.75 kg/hm2时对产量影响不大;磷、钾空白区和氮、磷低于中等水平的处理区,产量增幅相对较小。抚宁县进行春玉米生产时,建议各地点根据肥力水平进行施肥策略调整:高产田增施氮、磷肥,酌减钾肥;中产田稳定氮肥,酌减磷、钾肥;低产田适当增施氮肥,酌减磷、钾肥。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的施肥量:低产田(产量≤82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29.4 kg/hm2、47.7 kg/hm2和35.2 kg/hm2,中产田(产量8250~97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73.2 kg/hm2、55.8 kg/hm2和49.7 kg/hm2,高产田(产量≥9750 kg/hm2)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69.0 kg/hm2、178.5 kg/hm2和66.8 kg/hm2。单施有机肥,玉米增产幅度有限,应考虑与化肥配合施用;施用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35.9%。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陆良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了杂交玉米氮、磷、钾、密度四因素五水平23个处理田间试验(即R423ROC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玉米上施NPK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采用云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软件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模型模拟,得到三组试验田的肥料效应回归模型全部为NPK密度四元二次回归模型,据此提出杂交玉米的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及种植密度为:N:180.19~509.81kg/hm2,P2O5:165~269.88kg/hm2,K2O:30.12~135kg/hm2,密度52514~74986株/hm2,产投比3.57~10.09∶1。  相似文献   

11.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9):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于2010年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 kg/hm2时配施15 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 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 kg/hm2和203.49 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 kg/hm2和9499.61 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目的通过校正试验,验证葡萄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和本地配方肥最佳施用量,对比、检验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二、材料与方法1.供试作物9年生葡萄,品种为无核白。2.供试肥料尿素(含N46%)、三料磷肥(含P2O544%)、硫酸钾(含K2O50%)。3.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处理1:空白区,面积50米2。不施任何肥料。处理2:常规施肥区,面积300米2。667米2基施羊粪1500千、尿素3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667米2追施尿素2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  相似文献   

13.
杨随鹏 《农学学报》2011,1(11):49-52
为更好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夏玉米施肥制度,实现夏玉米抗逆高产丰产。采用裂区设计,对施磷量及磷锌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施磷肥或磷锌配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积累和次生根数,降低秃尖、改善穗部性状、提高抗病能,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磷肥。单施磷较对照增产幅度为7.70%~31.21%,配施增产15.99%~40.34%,磷锌配施较单施磷肥增产幅度达4.03%~8.73%。其中以施P2O5量在180kg/hm2时配施15kg/hm2硫酸锌,产量最高达9581.2kg/hm2。经回归拟合,单施磷肥和磷锌配施的最佳施P2O5量分别为178.65kg/hm2和203.49kg/hm2,籽粒产量可达8823.0kg/hm2和9499.61kg/hm2。因此,在施氮基础上,配施磷或磷锌可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抗逆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素用量及IFC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生物性状等的效应,明晰了淮北生态区条件下高产玉米需肥特性以及IFC的增效节氮增产的作用,认为施用纯氮294千克/公顷,并配合底施IFC15千克/公顷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氮肥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旱作燕麦平衡施肥技术配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旱作,进行了以有机肥为主体的农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比不施有机肥燕麦孕穗、抽穗、扬花等生育进度要快一些,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等经济性状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配合施用氮磷肥,其生育进度及穗部经济性状增长趋势更明显。与农肥、化肥都不施的处理为对照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只施农肥可平均增产8.9%,公顷施15 000 kg和30 000 kg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异;只配合施用化肥平均增产8.6%,N120P90处理与N60 P45处理2个水平之间差异不明显;农肥、氮肥和磷肥三者配合施用,互作效应明显,可平均增产27.6%;每公顷施用15 000 kg农肥、60 kg纯N、45 kg纯P2O5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可达29.6%。  相似文献   

16.
玉米、黄豆是我市喀斯特山区主栽的粮经作物品种.2004年以来,我市在大化、都安、东兰、巴马、凤山、金城江等6县(区)进行2545公顷的玉米-黄豆免耕丰产栽培试验、示范,其中免耕春玉米平均每667平方米产506.7千克,比传统常耕玉米增产1 57.8千克,增产45.2%;免耕套种夏黄豆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32.8千克,比传统栽培增产45.6千克,增产52.2%.  相似文献   

17.
潼南县紫色大泥土玉米“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潼南县紫色大泥土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P、K,随施肥水平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P。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453.90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10千克,P2O54.5千克,K2O4.5千克;最佳经济产量为446.85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7.5千克、P2O53千克、K2O3千克。NP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氮肥12.48%,磷肥0.43%,钾肥3.98%,氮、钾利用率高于磷。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在潼南县紫色大泥土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P、K,随施肥水平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P。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453.90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10千克,P2O54.5千克,K2O4.5千克;最佳经济产量为446.85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7.5千克、P2O53千克、K2O3千克。NP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氮肥12.48%,磷肥0.43%,钾肥3.98%,氮、钾利用率高于磷。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磷肥投入阈值,于2011 — 201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不同施磷量定位试验,研究施磷量对春玉米的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磷(P2O5 0~170.04 kg/hm2)范围内,春玉米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在P2O5 170.04 kg/hm2时产量(14 337.33 kg/hm2)达到最高,较其他施磷处理分别增产56.87%、29.38%、20.61%、21.50%,较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112.84%,此时磷肥利用率为23.80%,超过此值则籽粒产量略有降低。磷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低有显著关系,施磷显著增加土壤耕层有效磷(Olsen-P)含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9.28%~925.27%。磷肥的投入量大于作物需磷量时,会加剧土壤磷残留量的增加,并对土壤水环境造成污染,适量施磷量(P2O5 85.02 kg/hm2)有利于土壤有效磷的平衡。当磷素投入阈值为每年施磷(P2O5)170.04 kg/hm2时,既保证土壤养分平衡,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春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磷素平衡并结合试验区的肥力分析认为,在保证春玉米高产并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干旱绿洲灌区春玉米区磷肥投入阈值应为P2O5 85.02~170.04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老菜区番茄施钾效果的研究表明,在施肥水平较高的老菜地上施钾肥能显著提高平均单果重和大中果比率,改善果实的外观商品性状,从而提高产量与质量。以施K2O153.9千克/公顷的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不施钾肥增产12.0%,平均单果重增加14.0克,大中果率提高15.5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