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方斌  夏显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227-231
准确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是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在理论分析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对农用地基准地价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区域基准地价影响力模型,对农用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弥补了当前仅从农村内部来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所带来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的相互作用与农用地基准地价分布成正相关,修正后的农用地基准地价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农用地基准地价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的评估直接影响农用地征用价格水平,文章以广东连州市农用地估价项目为媒介,初步探讨农用地征用区片价的评估。在规程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农用地生态价格和社会稳定价格,评估连州农用地征用区片价,并和规程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3.
我国复杂的农地产权制度使得农用地价格体系比较庞杂。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框架下,土地经营权价格是农用地土地权能相对较为完整的权利价格类型,其价格形成具有广泛的市场交易基础,在我国农地价格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核心内容。农用地价格评估主要揭示的是农用地的使用价值及其市场价值,其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同时,伴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在传统市场交易难以实现的农地社会稳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外部化价值,也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等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以转移支付等方式内在化为农用地价格的内涵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4.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50-10451
介绍了农用地转用价格理论的构成,并以池州市贵池区为例,从生产经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几个方面对农用地价格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征用区片价的评估直接影响农用地征用价格水平,文章以广东连州市农用地估价项目为媒介,初步探讨农用地征用区片价的评估。在规程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农用地生态价格和社会稳定价格.评估连州农用地征用区片价.并和规程方法比较。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估价必须遵循先定级,再估价,先分区,再估价的技术路线,其程序为:农用地分等定级价格区划→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农用地宗地价格测算→农用地估价成果分析,整理。农用地估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估价目的及资料信息,地类等加以确定。以南京市为例,测处了该市耕地资源价值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太谷县和永济市两个地区256户农户进行调查,以查明不同地区农用地流转差异情况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两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在流转比例、流转价格、流转对象及流转合同的签订形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地区流转空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有4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农收入水平、社会背景及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流转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指出确定公开公平、统一标准的流转价格,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可以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相对完善的城镇国有土地地价管理经验,构建农用地地价管理体系和农用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支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垦改革发展,避免国有农用地资产流失,有国有农用地的区域应加强农用地价格评估与管理,完善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体系.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盘锦市国有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盘锦市独有的稻田养蟹、苇田养蟹等国农用地的特点进行分析,最终划定盘锦市国有农用地级别并评定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选定的欧盟成员国农用地买卖市场投资规制,主要分析了数量规制、价格规制和交易费用规制3种类型的投资规制,并重点关注新成员国对于农用地买卖国外投资的限制差异以及交易成本陷阱,以期能够增进中国投资者特别是农业企业对海外置地制度性限制的了解,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好地规避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定级估价研究是《土地管理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根据新的农用地定级估价规程,制订石柱县耕地定级估价的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在耕地定级基础上,应用样点数据,构建"纯收益—定级指数"模型,测算耕地级别基准地价,然后分别测算耕地的社会保障价格和社会稳定价格,最终得到石柱县耕地定级估价成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地非农化理论的农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竞租理论和边际收益-成本理论为农地非农化的经典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地非农化的经济诱因:农地经济比较效益低下,农地非农化价格低以及农地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而由社会承担.据此,提出农地保护的若干理念:提高农地比较利益,同时降低建设用地比较利益;修正扭曲的农转非市场价格;设定农地外部效益产权,把此项权利界定给农地经营者即农民,并允许流转.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样与分析,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石质山区退耕还林林下土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退耕还林地与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典型样地中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土壤物理化学状况,并利用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评估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退耕还林10年后,土壤剖面结构逐渐完善,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5%;全氮元素增加不明显.土壤质量恢复效益最大的是早熟桃林地与任豆林地.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速效养分的差异大于土壤全量元素的差异.从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与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两方面计算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土壤生态效益价值超过21亿元.  相似文献   

15.
夏敏峰  张效军  李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0-11992,12028
当前征地制度存在着诸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等问题,使我国的耕地资源锐减,耕地保护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保护。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结合江西省进贤县实际,具体实践了利用定级估价成果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思路,同时提出在区片综合地价基础上结合分等成果确定征地范围的思路,对进行合理征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态及增值测算方法,以黑龙江省8个地区为例,实地调研了当地集体土地流转案例,并对集体土地价格形态及增值测算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3种价格形态,分别为集体农地价格(18.32~50.98元/m2),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价格(55~206元/m2),集体建设用地非市场价格(3.13~98.62元/m2),(农民已经意识到集体建设用地非市场价格的存在);2)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增值明显,研究区域集体住宅用地增值为37.62~153.64元/m2,集体工业用地增值为67.85~130.57元/m2,集体商业用地增值为54.16~253.64元/m2,集体土地的商品属性日益显现;3)各区域的集体土地增值差异明显,区位较好的铁锋区集体土地增值(177.77元/m2)明显高于区位较差的东富乡(61.84元/m2),区位因素可能是集体土地增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最高限价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耕地保护政策,而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土地征收过程中形成的最高限价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文章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了最高限价与耕地保护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并由此提出改革征地补偿标准、明晰土地产权、规范政府和用地单位行为、建立失地农民安置机制等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的合理判断及耕地质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依托GIS空间分析技术,基于贵州省1989—2010年耕地数据,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全省耕地质量进行空间全局和局域Global Moran’s I分析,以探明全省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总体上在1989—2010年优等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的空间差异较小;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大部分区县耕地质量都表现为正的空间相关性,HH类型在毕节地区和遵义地区表现最为活跃,HL类型表现不显著,毕节的优等地及贵阳、贵定、凯里的高等地有此类型;LH类型分布较广且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六盘水等地区,贵州的东部、中部、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及西南方向有此类型,全省耕地质量在局域空间自相关上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阐述耕地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耕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归纳出耕地储备的四种类型:结构型储备、休耕型储备、流转型储备、开发型储备.并在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的必要性,分析比较了国外有关耕地储备的政策、实践,论证了耕地储备的可行性,围绕储备机构体制、价格机制、期限设置等论述了耕地储备运行体系的构建,在以解析耕地储备数量作为切入点的同时,提出了通过完善、创新农地产权、农地流转、农村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户籍改革、农地金融等一系列制度,构成耕地储备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评估农用地基准地价的方法体系,运用综合比较分析法,以扶风县农用地定级成果为基础,采用样点地价平均法和定级指数模型法综合确定扶风县农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以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基础确定土地补偿费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