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干旱后燕麦解剖结构的变化,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三个不同水分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气孔和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对照)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表皮细胞皱褶,气孔关闭或微张,叶肉细胞内细胞器形状规则,结构清晰。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表皮细胞饱满,气孔开启度较大,叶绿体形状变圆,近球状,线粒体外被膜膨胀,但结构未见明显损伤;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增加,表皮细胞干瘪,气孔保卫细胞膨胀,气孔关闭,气孔器下陷。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绿体和线粒体受到的损伤较大,叶绿体内基粒、基质类囊体降解,出现较大的空腔;线粒体外被膜断裂,内含物流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叶绿体之间出现嵌合现象。因此,干旱胁迫能诱导燕麦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增幅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着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降低而上升,但在细胞超微结构上也出现抗性反应,表明燕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以未经辐射的全绿植株(TRIR-1)和经辐射诱发叶艺兰植株(TRIR-2)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对其全绿植株叶片的正常绿色区、辐射诱变植株叶片的绿色区(TRIR-2′)和白色区(TRIR-2″)叶片叶肉细胞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TRIR-1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量最多,TRIR-2′次之,TRIR-2″中无成熟完整的叶绿体;(2) TRIR-1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呈椭圆颗粒状,TRIR-2′中的线粒体外膜破裂、线粒体溶解、嗜锇颗粒数量最多,TRIR-2″中有少量外膜完整的线粒体;(3)TRIR-2″  相似文献   

3.
小麦叶片表皮泡状细胞形态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军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100-1104
为深入研究小麦叶片泡状细胞的功能与细胞微观形态数量特征的关系,利用显微摄影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小麦叶片表皮泡状细胞形态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小麦叶片表皮细胞中泡状细胞数目达16.35%,其面积、周长分别是普通表皮细胞的3.01、2.24倍,且面积、周长、每mm~2 细胞数、周长面积比差异显著.泡状细胞的周长面积比仅占普通表皮细胞的0.723,是泡状细胞功能实现的重要数量特征;(2)以细胞面积、周长、等效圆直径、每mm~2细胞数、周长面积比,可以建立小麦叶片泡状细胞Fisher′s 线形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达99%;(3)泡状细胞组高占叶厚的比例达到了0.18,是泡状细胞功能实现的又一重要数量特征;(4)相关分析表明,泡状细胞组长、泡状细胞组高、泡状细胞组面积均与泡状细胞距离叶缘的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建兰蜜腺在传粉系统中的具体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技术收集和鉴定了建兰“小桃红”蜜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其只释放17.10ng/(h·g)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建兰“小桃红”蜜腺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建兰蜜腺位于花托基部,由表皮和10多层泌蜜组织细胞构成,薄壁组织中的空泡内有团状贮藏物;(2)蜜腺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的气孔;(3)蜜腺表皮均匀分布有表皮毛,蜜汁由其顶端渗出;(4)蜜腺细胞内细胞器退化明显,细胞内大量灰色物质通过共质体途径向表皮移动。  相似文献   

5.
应用水培茶树模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相结合的手段,对铅盐水培茶树根、茎、叶细胞内Pb2+的累积部位与分布水平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茶树根细胞中的铅均匀地分布于细胞壁上,且数量最多,质膜、细胞质和液泡膜上的铅较少,细胞间隙等部位的铅最少;嫩茎细胞壁中的铅颗粒小、数量多,质膜、液泡膜及叶绿体上数量较少;叶片细胞中的铅则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细胞壁中的铅较少。  相似文献   

6.
以抗线11和黑农48两个大豆品种的成熟叶片为材料,用氯仿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采用常温法和加热法提取大豆叶片表皮蜡质,对脱蜡后的叶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加热法效果好于常温法。采用常温法,两种溶剂都不能将大豆叶片表皮蜡质提取干净,仍有少量絮状或颗粒状蜡质残留,但氯仿的提取效果好于正己烷;采用加热法,两种溶剂不同处理时间均能将叶片表皮蜡质完全提取干净,处理时间对蜡质的提取结果有明显影响,加热30 s时叶片表皮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得出以氯仿为溶剂,加热60℃、处理时间15 s为大豆叶片简单可行的脱蜡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种甘蓝型油菜不同部位叶片净光合率与比叶重和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叶片上、下气孔数量比率约为0.57—0.87,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在饱和光强下,从腹面照光的叶片净光合率比从背面照光的高。两者的相关系数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从腹面或背面照光的叶片净光合率与比叶重呈显著正相关,四种甘蓝型油菜叶净光合率与叶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比之间无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模拟增温处理,探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处理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ZD958和XY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高温处理促进株高增长,促使茎粗变细,降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比叶重。随生育进程,XY335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和ZD958的干物质重变化幅度逐渐增大,2个玉米品种的幼嫩叶片比叶重降低幅度均要大于成熟叶片比叶重。叶片厚度和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变薄,叶绿体膜结构被破坏,抑制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输出。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性而言,XY335大于ZD958,ZD958成熟叶大于幼嫩叶,XY335幼嫩叶大于成熟叶。  相似文献   

9.
以白兰(Michelia alba DC.)花瓣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白兰花萜类代谢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Mc HMGR)的保守区,该c DNA保守区长为421bp,编码12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植物乐昌含笑的HMGR具有99%的同源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c HMGR在白兰开花过程中四个时期的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表达量在盛花期最高,花芽期最低。  相似文献   

10.
用无性系TV-17新梢的不同部位如芽、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所制成的CTC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VFC)逐渐丰富,被认为是在较成熟的叶片中积累有较多的脂类的结果。茎作为脂类积累少的部位可能是造成VFC含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成虫期间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饲养,观察其卵巢发育和生殖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枫杨、桑树的卵巢发育时间分别在 2004- 06- 18 至 2004- 06- 21,2004- 06-20~22,取食假蒌、白兰的卵巢发育时间在 2004- 06- 28 至 2004- 07- 01;取食上述 4 种植物的蝗虫产卵时间分别在 2004- 08- 05 至 2004- 08- 07,2004- 08- 06~08,2004- 08- 29 至 2004- 09- 02,2004- 08- 31 至 2004- 09- 02;卵巢发育历期分别为 45.75,46.50,61.25,62.25 d;每头雌蝗产下的平均卵块数分别为 1.6,1.4,0.85,0.7 块。平均卵粒数分别为 38.2,31.8,20.2,14.2 粒。说明取食枫杨和桑树有利于越北腹露蝗的卵巢发育和生殖,并且成虫营养对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和生殖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外源激素ABA、ETH处理大豆幼苗,通过人工控水研究外源激素喷施对大豆生理及叶片表皮蜡质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BA、ETH处理14 d时,各处理之间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叶片失水率则表现为当离体叶片失水80 min后ABA、ETH处理低于CK。当ABA、ETH处理28 d时,各处理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14d,ABA处理与ETH、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显著,ETH与CK处理之间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低于14 d的含量,ABA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ETH处理差异显著,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叶片的失水率不断增加,当离体叶片失水60 min时ABA、ETH处理的叶片失水率趋于相同,显著的高于CK处理。ABA、ETH、CK处理28 d,扫描电镜观察大豆叶片表皮蜡质呈棒条状,处理之间数量无明显差异,而ETH处理的茎秆表皮的蜡质数量明显少于ABA、CK处理,呈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海南红树林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细胞毒活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海南清澜港18种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的土壤、根、叶和果中分离微生物,利用目测法对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黄槿(Hibicustilisaceus)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中分离筛选得到的总菌数和活性菌株高于其他被研究的红树品种。在所采集的土壤、根、叶和果的样品中,红树林土壤中含有最多的强细胞毒活性菌株,其次是根,叶和果中的数量最低。不同样品类型以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不同微生物类型与细胞毒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从土壤样品类型和放线菌微生物类型获得最高比例的活性菌。  相似文献   

14.
刺桐叶部特征与其对刺桐姬小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刺桐不同品系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结合其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的抗性表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选育抗虫刺桐品系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刺桐高感品系的叶片形状、厚度与高抗和中抗品系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抗性鉴定的依据之一。从叶表微观形态来看,高抗品系上表皮不存在气孔器,上、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排列致密,细胞间隙很小,表面密被霜状蜡质层保护,不利于刺桐姬小蜂侵入和产卵的构造;从叶片横切面结构上看,高感刺桐品系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鞘、上下表皮显著薄于高抗品系,且各内部组织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不能有效抵御刺桐姬小蜂侵入与危害。同时,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HA1是高感品系,应禁止调运和引种;本地刺桐(E. variegate)HA2具有很强的抗虫性,宜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芦荟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宗根  胡正海 《热带作物学报》2000,21(3):45-48,T001
对芦荟成熟叶的形态及不同部位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芦荟叶具有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表皮外具有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具较大的孔下室。叶肉分为2部分,由同化薄壁组织和诸水薄壁组织组成。同化薄壁组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同明显,储水组织占叶面积的1/2以上。维管束呈环状分布,叶基部2轮,叶中、上部1轮。第1轮维管束位于同化薄壁组织和储水组织之间,其中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发达。  相似文献   

16.
王文杰 《茶叶科学》2003,23(2):151-158
对名优茶杀青叶进行冷冻存贮,研究其贮藏中主要生化成份、香气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叶在冻贮期间,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存贮的成品茶生化成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其主要生化成份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滞后于成品茶,这说明杀青叶冻贮期间,其内部生化反应速度低于成品茶存贮。杀青叶冻贮6个月后,其香气成份的保留量高于成品茶26.86%,特别有利于香气成份的保存,这可能与杀青叶存贮中保存了大量的香气前体物有关。冷冻杀青叶的解冻等后加工过程对茶叶生化成份、香气等有较大影响,以微波方式快速解冻对茶叶品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谷子叶片表皮微形态学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3个谷子品种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子叶片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气孔器、乳突和表皮毛等结构组成;下表皮表皮毛分布浓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均大于上表皮。豫谷1号、豫谷18和冀谷19下表皮气孔周长分别比上表皮长9.77%、20.51%和24.36%,单个气孔面积分别是上表皮的1.22、1.58和1.34倍,气孔密度分别比上表皮高4.79%、37.60%和4.56%,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分别是上表皮的1.31、2.23和1.52倍。品种间比较,豫谷18叶片上下表皮表皮毛分布最为密集,气孔密度最大(上表皮221.84个/mm2,下表皮305.25个/mm2),气孔较小(上下表皮单个气孔面积分别为262.49、414.13 m2),单位面积内气孔总面积最大(174162.13?滋m2/mm2)。由此可见,品种间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可为揭示品种高产及抗性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了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结构和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眼叶瘿蚊雌成虫将卵产于维管组织附近,幼虫孵出后取食刺激,导致虫瘿的形成,随着幼虫的发育,虫瘿个体逐渐增大,瘿室外周组织发生分化,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外层、厚壁层和内薄壁细胞层;根据虫瘿组织的变化分期,结合解剖学特征,虫瘿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虫瘿初始形成期、成长分化期、成熟期以及开裂期4个阶段;虫瘿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层、保护层、营养层和虫室,其中外层对龙眼叶瘿蚊幼虫和蛹的安全生长提供保障,营养层主要成分是内薄壁细胞,为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 6 个地区(居群)油棕大树的解剖学结构特 征,以其中 38 株油棕树的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棕叶片上表皮细胞下方的中 脉与侧脉之间以及侧脉与侧脉之间均存在 2~3 层泡状细胞,叶片中脉维管束数量达 4~12 个且排列形式多样,其中较大 的维管束内含多个独立的韧皮部;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存在显著的株间差异和居群间差异(中脉维管束长度和细胞 结构疏松度除外);引种到广东不同地区的油棕没有明显的地区性聚类差异,同源性高。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热带北缘 地区油棕抗逆种质资源的进一步鉴定与挖掘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兰属植物是市场上流行的观赏花卉,其中建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因建兰叶片极易染病,导致其观赏价值大幅下降,因此,本研究对16个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品种的叶片气孔和横切结构进行测定,探究叶片微观结构间的差异,以期为建兰叶片功能性状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NIS-Elements D软件对叶片表皮气孔进行测量,观测指标包括气孔器的长轴、短轴、气孔面积和气孔密度,发现建兰的气孔主要集中在下表皮,16个品种中仅‘大青’‘锦旗’2个品种上表皮有少量的气孔分布;利用NIKON数码荧光显微镜、光学数码成像系统和NIS-Elments D软件在20倍镜下对叶片的中脉长轴、中脉短轴、上表皮厚、下表皮厚、叶片厚和叶肉厚进行观测,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个建兰品种的叶片微观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建兰‘大青’的气孔密度、中脉长轴和中脉短轴最大,分别为125.19个/mm2、439.14 μm和403.51 μm。气孔密度最小的是‘朝阳三星’‘玉女素’和‘八宝奇珍’,分别为52.70、60.48、61.54个/mm2。中脉长轴与中脉短轴最小的品种是‘十三太保’和‘大凤素’,分别为147.63 μm和125.93 μm。而‘复兴奇蝶’的叶片厚度最大,为528.29 μm,叶片厚度最小的品种是‘桃腮素’,为100.32 μm。通过对16个建兰品种叶片解剖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气孔面积与气孔其他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上表皮厚度以及叶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叶肉厚度与气孔面积是研究建兰非生物胁迫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筛选优异的建兰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及其非生物胁迫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