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随着滴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棉田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此,摸清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害虫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棉花持续均衡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2007年第3代棉铃虫发生危害较重,2008年第2代棉铃虫发生危害重。根据两年来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分析探讨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多食性害虫。1985~1996年棉铃虫在我县基本上属于轻度发生,1997~1999年呈中度~偏重发生,2000~2001年发生程度超历史,棉铃虫由间歇性暴发害虫变成了常发性的害虫。 一、棉铃虫危害上升的原因 1、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发生变化。 (1) 麦田是棉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也是第一代主要繁殖场所,越冬代发蛾期延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近些年来,由于棉花害虫特别是棉铃虫的大发生,严重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使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棉花害虫主要种类的发生情况为例来谈一下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1 种类及发生特点1.1 棉蚜 每年可以发生20~30代,冬季以卵在  相似文献   

5.
滴灌棉田棉叶螨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滴灌棉花大面积推广,棉花单产逐年提高,但由于棉花的高度集约化,以及冬灌面积减少,棉叶螨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并没有减轻。为此,很有必要弄清滴灌条件下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措施,以确保团场棉花持续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栽培技术的改变和水肥条件前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棉铃虫成为我省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对棉花稳产、高产威胁极大。一、发生特点及其分析一九七二年棉铃虫在我省是个大发生年,七三年次之,七四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年。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五个世代(少数棉区有不完全的六代)。第一代主要在棉田外的小麦、豌豆、草子等寄主植物上为害,第二至五代多在棉田内,常年以第四、五代发生量大,但到第  相似文献   

7.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扩大,棉铃虫在我县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县棉花生产的重大致灾害虫。 一、棉铃虫在库车县的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库车县一年发生四代,其中第四代为不完整代,以幼虫为害大田作物,以蛹在地表5~……  相似文献   

8.
新疆滴灌棉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棉花栽培模式的变化,研究在高密度膜下滴灌棉田条件下,棉花主要害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提出新疆棉花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米兰垦区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灌溉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也随之改变,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和枯萎病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为此,垦区积极探索棉田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大了综合防治工作力度,制定了防治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机制。一、病虫害发生规律1.棉铃虫2013年,春季气温偏低,棉铃虫发生量偏小。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较往年推迟4~6天。虫口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rea(Hfibn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及欧洲各地危害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这些年来,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减少的面积,大部分种植了蔬菜、玉米、大豆,花生等其他作物,逐渐扩大了棉铃虫寄主田,为防治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对棉铃虫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加大力度做好综合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1发生规律与环境棉铃虫在南疆一年发生3代,有些年发生4代,南疆第1代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膜下滴灌条件棉花主要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喀什地区高密度与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致使田间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原来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原来的主要害虫危害更加猖獗。为此,2008--2010年,对喀什地区棉花主要病虫害与天敌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在生产实践中边研究边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棉铃虫是阿拉尔地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造成损失在4%~20%。据调查,棉铃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发生3~4代,成虫有趋光性,在恒温28℃条件下,卵期2~3天,幼虫期16.8天,蛹期13.6天。越冬  相似文献   

13.
棉花中后期阶段指7月中旬以后的花铃期害虫发生阶段。此期的棉花主要害虫有伏蚜、棉叶螨和3、4代棉铃虫,除此以外,最近两年内,烟粉虱普遍发生危害亦相当严重。由于气温高,棉田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较中前期明显减少,应以化学防治为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近年来在我区普遍发生,给广大棉农造成一定损失,据统计,1996年喀什、阿克苏两地棉铃虫发生面积10万hm,严重发生面积2.2万hm,估计损失皮棉1.25万吨,为害之重实属罕见。本文就棉铃虫发生因素及防治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棉铃虫发生的因素分析1.1气候条件的影响棉铃虫适于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温度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影响其发生为害期。4月上旬-6月上旬的平均温度与第二代卵高峰期呈正相关(《农业昆虫学》刘绍友.天则出版社),如喀什地区,一般年份6月2…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棉田的连年重茬种植,棉花生长条件发生改变,再加上2007年雨水较多,导致本地区的棉铃虫大面积发生。为筛选出对棉铃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制剂,选择科云NPV与安打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花生田棉铃虫综合防治配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BT系列抗虫棉大面积的推广,曾猖獗危害棉花多年的棉铃虫己不再成为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但是其它寄生田棉铃虫隐患依然存在,而且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大面积播种花生的冀东农业产区,棉铃虫己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从花生田棉铃虫生活规律研究入手,通过几年的摸索,提出花生田棉铃虫综合防治配套措施,为以后农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有危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防治第2、第3代棉铃虫时,往往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并发。2008年我站针对第3  相似文献   

18.
南阳棉区属长江流域棉区的南襄亚区,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既不同于黄淮棉区,又不完全同于长江流域棉区。1992~1993年黄淮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南阳棉区却轻发生;1994年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发生的势头得到控制,而南阳棉区却大暴发,且超常地发生了完全五代,主害代也由二代、三代演变到四代、五代,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李胄  唐保善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0):1554-1558
棉铃虫是中国棉花主要害虫之一,降水量对其种群数量具重要影响。采用连续10a棉铃虫第2代和第3代的百株卵量与同期降水量指标资料,通过相关系数法筛选出10个预测第2代、第3代棉铃虫的降水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第2代、第3代棉铃虫百株卵量的特征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第2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信度较好,历史符合率为70%;而第3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信度较差,历史符合率为40%。由于入选因子均为前兆因子,因此,第2代棉铃虫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区域棉铃虫发生程度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垦区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连作年限的延长,害虫危害有日益加重之势。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改变棉田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棉田害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有棉蚜、棉黑蚜、棉叶螨、棉铃虫、双斑萤叶甲、截形叶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